目前,大部分人对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形成了一个共同预期:未来房价还是会涨。这种预期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
1. 过去10多年只涨不跌的房价。人是根据过去的历史不断的调整自己判断的,房价上涨持续的历史越长,人们就越会趋向于认为未来房价还是会继续上涨;统计学中有个非常经典的法则叫着“贝叶斯法则”,它讲的是人们通过所观测到的信息修正先验概率,然后得到后验概率的规则,不断上身的房价使得人们不断调整后验概率,最后使之形成共同的预期。(不懂的,自行百度贝叶斯法则)
2. 中国民众对政府的能力存在迷信,认为只要政府不愿意房价降,那房价就不会降,而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大量依靠买地的收入,如果房价下降的话,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所以大部分人相信政府不会让房价跌,并且相信政府有能力不让房价跌。这就形成了非常强的共同预期。
这种共同预期导致的后果有以下几方面:
1. 有许多投资客由于存在这种预期,大量购入房产作为投资和对冲通货膨胀的手段,从而增加了整体对房产的需求,使得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那些原本不想现在买房子的人,由于害怕未来的房价会上升,而提前了买房的时间,从而使得当前房产的需求上升,为房价上升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3. 这种共同预期导致了预期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认为房价会涨,则最后如上面两点的原因,房价就真的涨上去了,从而导致预期的自我实现。而这种自我实现的预期又会进一步加强大家对未来房价的共同预期,从而形成滚雪球的状态,使得房价越滚越高。一句题外话,既然有自我实现的预期,也就有自我否定的预期。比如当大家都预期今天街道会很堵时,就都会选择不出门或者不开车出门,那街道反而就不堵了。顺便再举个自我实现的预期,在没有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时,商业银行经常出现被挤兑倒闭,造成金融危机的情况。当大家都预期这个银行存在风险时,人们最优策略就是赶快去银行把钱都取出来,结果所有人都这么做,最后银行就真的倒闭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共同预期的形成,后果以及自我加强的能力,这是推动房价不可忽略的一种重要力量。人是理念动物,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理念,他的行为就会受该理念的深刻影响,同样一群人一旦形成某种信念,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该信念的深刻影响。
六.投资机遇匮乏(民间投资回报率低)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白恩重在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上有一篇演讲叫《政府刺激性投资明显推升要素成本》,里面谈到了我们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财政政策,它的起点是什么,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里面给出的答案是现在财政政策的起点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因此而在2009年推出的4万亿财政刺激;它带来了什么问题呢?刺激投资产生的效果就是使得要素价格变得很高,除了资金成本比较高以外,就是劳动力的成本增加得很快。
中国政府引导的投资主要是投在基础建设上,基础建设主要创造的就业是低端劳动力的就业,这些年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工资增长速度,在2008年前,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工资增长速度越快,2008年之后完全调过来了,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反而工资增长的速度越快(形成了脑体倒挂的趋势)。这不仅仅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减少造成,主要还是政府的刺激性投资造成。因为政府引导的投资增加的要素成本,使得民间投资的空间压缩了。在经济学中这叫着挤出效应,最后使得2016年平均的资本回报率是1.5%,这是一个非常低的资本回报率,他们要在银行借钱,最优惠的利率远远高于1.5%。
资本都是趋利的,这就导致那些民间原本是要投资在生产性活动的资本,最后由于房产的投资收益率高,而大量的涌进房地产市场,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以上六点原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在需求侧成为推动房价上升的六股力量。
以上谈的都是需求侧的原因,现在让我们谈谈供给侧的原因。供给侧推动房价的力量我觉得只有一点,那就是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关于这方面问题,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有着非常详实的阐述。
如果农民可以自由的转让土地,并用于非农用建设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农民之间的竞争性供地,使得土地价格达到合理的水平。但是根据规定,涉及农地资源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明令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第63条)。那么,当经济发展需要把一部分农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的时候,这样的要求如何才可以得到合法的满足呢?对此,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惟一的合法途径就是国家垄断,也就是举凡农业用地转为非农民自用的建设用地,必须完成从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国有制的转变。现行土地法律规定了用于城市的农地必须全部转为国有制,同时也就把政府征地变成了农地转用的惟一合法形式。由于建设用地的供给,不能通过个体农民的买卖来实现,而只能先通过国家从农民手中把土地征收过来,再把征收过来的土地卖给开发商,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
由于之前的分税制改革,导致大量的税收流向中央,而地方又承担了更多的事务,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甚至有非常高比例的财政收入是来自于土地的出让。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动机利用自己对土地的垄断地位,通过限制土地供给来提高土地价格。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荒谬的场景,一边是大量城乡结合部的土地闲置或者未被用于其最高价值的地方,一个个农民望眼欲穿的等着拆迁致富,而另一边则是一个又一个新地王的诞生。
当然土地金融也是有褒有贬的,有人说正是土地金融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行,政府通过土地金融筹到大量的资金,并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地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上,从而使得该地的房价进一步上升。否则,单靠其他收入,微薄的财政收入无力去推动这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建设。
所以,从供给侧来看,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影响,那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嗯,忘记说了,还有18亿亩红线。
以上就是本文对推动房价上升力量的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