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不是低迷,是畸形,农村经济被遗忘
现在中国经济低迷,终于再也无法通过一些特殊的数据处理手法,将经济的状况描述成花样家园了,不得不让社科院出报告,说经济不景气是因为大家钱都存起来不花。这确实是个杀手锏,让普通民众背上背锅,什么话都无法说不是?
但是,我们并非是社科院这样高大上的不食人间烟火只吃庙堂赏赐的国营单位,我们还需要考虑,究竟怎么才能过得更好,才不会被指责为拖了国家后腿?
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现今的经济下滑,在一系列不便说明的一些原因之外,是城乡二元化的政策所导致的城市过度发展,与农村产业匮乏,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现在的问题,就是倾斜过多资源的城市,已经再也无法承受高速发展的重负,被掌握于少数集团手中的资金,也没有更多投资的地方和项目,城市常住和非常住居民的工薪收入,更无法支撑起过多的企业的盈利需求。他们的资金,只能在一些不可能盈利的烧钱创业的所谓的互联网项目中,疯狂地烧钱。
知道了这一点,那么,我们明白,被遗忘多少年的农村,终究会被人再度迎入视野,只有农村经济也发展起来,让农村人也能过上舒坦的日子,填补上中国经济这些年来,只发展少数城市的思路,将落下的农村经济课题重提回桌面,中国的经济,才会更加有好转的可能。一个十三亿人口之巨的大国,将所有的农村掏空,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不可能永远坚持现状。
所以,得农村者得未来。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困境。
比如,对于发展农村,我们只知道在家里建房子,修公路,再高级一点的,也就是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再演练一遍:圈地建经济园区、招商引资、办工厂之类的。前几年,美其名曰城镇化,现在听不到声音了。
农村究竟如何发展?当然不是什么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再重复一遍已经证明是失败的城市经济模式,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城镇化,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经济必须全面协调地发展。
二、农村经济急需激活商业活性
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是掏空农村发展城市的历程。在这二十来年,农村的商业形态,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人口都被弄到城市了,农村日常的商业,其实也就剩下那几样:从城里贩卖劣质产品到乡下、建房子、卖农副产品之类的。
由于现在县一级受到重视,县城已经在高速发展之中,但农村,所能存在的商业形态,同样还是十分古老,人在乡下,在很多不能将农村品规模化发展的农村,除了种田、贩卖劣质商品、基建,基本上就找不到其他的商业形态,甚至传统的一些手艺人,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吸力和农村发展乏力的情况下,都消亡殆尽,比如成衣制作、木工等。
现今农村,需要的不是一夜暴富,需要的也不是如何建设得富丽堂皇,而是如何让农村能够存在并衍生出最为基本的,基于农村的、内生型的、多样的商业形态,激活农村被抑制已久的商业活性,并高效运作起来,让人在农村也能有业可依,让农村能留住人,并活得自如。
与家电下乡相对应,我们看见,在互联网+大潮下,互联网企业,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在资本的刺激下,在政策的诱导下,开始半自行地开展起来了下乡运动。
这可能会改变农村的未来,改变农村的商业形态,以及真正意义上,改变中国整体上的经济和商业格局。但是,很不容乐观。
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曙光,但更多的是目的并不纯良的投机行动,在城市里无法骗到人的一些概念,以农村为噱头,改头换面,蜂拥入县级及县级以下市场,意图圈钱。
这激发出一大批盲从者。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能的希望。
比如,京东建设成600家县级服务中心,1000家“京东帮”服务店,并宣称提供涵盖“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程”、农资电商和农村金融等电商服务。
而阿里巴巴,早些年就已经有淘宝村,而现在,更是推动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等事,以及建设农村淘宝服务站。
虽然他们都有意发展农村,但在目前看来,似乎还仅仅停留在跑马圈地的地步,也没办法更加深入。
对农村商业形态的优化,和商业活性的激活,极其有限。当然,京东和阿里巴巴,都是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盈利等因素,需要吸纳更为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这是他们的战略。如果方向对了,光是农村,就能让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但关键是的,他们对于农村来说,是外源性的商业形态,而且似乎很难衍生出能够让农村人无需背井离乡即可生存的内生性商业形态。
其实,我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些内陆的小型农村,也可以发展出来服务于全国村民的商业,并在这基础上,诞生出农村的QQ、京东、淘宝,或者是能够链接所有农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