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吴晓求: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巴菲特?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大潮,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出现和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急需突破的问题。

(一)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的发展?

01、企业不透明

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的账目都是不清楚的,它会有意地规避税,它对税务局是一套账,对股东是一套账,管理层可能还是一套账,以至于董事长、财务主管都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实的,它想从这里面,寻找它的利益最大化,而这种行为,这种心理特征,这种文化和资本市场是抵触的。而资本市场,它的灵魂就是透明,你必须透明,因为大家拿钱来买股票、买债券,他一定是基于你的信息披露,一定是基于信息的判断,我来做出投资决策,当发现你给我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和事实相违背的,甚至是相反的、错误的、滞后的,那这个市场是没法发展。

但是,这个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通过无数的案例,无数的事实,我们发现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人人受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推动社会透明度的提高,我认为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02、部分法律欠缺

当然中国的法律结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也有某种约束。中国是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它的这种灵活性相对是不够的。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我们一般会选择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赢利能力很强、它没有权属纠纷、它的规模很大、它为就业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

资本市场要求你及时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法律上的某种特点,比如说我们有些很好的企业就到海外去上市了,是因为它有很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它的一些企业的特点,不符合我们的法律要求,可是企业非常好,包括早年的腾讯,后来的阿里巴巴,也包括京东,包括现在小米等等,这些都是我认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如果说按照它当时的状况来看,它显然不符合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的那些要求、那些标准,于是乎它达不到,它就不选择在这儿上市,它就走了。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说是相对滞后。

03、制度执行不到位

我们很多规则执行不严格,比如说退市机制。我们这个市场没有退市不得了的,它不断地在那里重复,不断地耗尽我们的资源,人们还不断地抱有希望,果然它还真的弄了一些花哨的东西来了,实际上花哨东西又待不了那么一两年,它最后还是要退市。我觉得像退市这个必须严格,没有任何的弹性。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有一条市场原则的,你不能说有人提出一个莫名其妙的过分的要求,我们就退让,有些必要的和解是可以,但是损害原则的退步是不行的。

04、独特的文化心理

中国人几乎很少认为在股市上挣钱是光荣的。有人在股市上挣了钱,他都说他赔了钱,因为他挣了钱,大家对他很嫉妒,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少,明明挣了钱他说赔了钱,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因为同情你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经常说,在这个文化里面,巴菲特很难产生。因为你要挣那么多钱,大家总觉得你有问题,你这个人有点不劳而获,凭什么你买股票挣钱,你挣了谁的钱,他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而且我们很多人不认为股票是一种基础性的金融资产,很多人潜意识里面认为这是一种投机的工具,所以很少有人说买完股票,我要一直看它未来的成长,他买完以后晚上睡不着觉,看看第二天是不是涨了,涨了赶紧把它卖掉,这种行为特征非常明显。这个潜意识里面想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把股票本质上没看成是资产,他倒是把房子看成资产,我们对资产的一种物理形态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是看得见摸得着。那房子买了,虽然在那顶峰买的,虽然也套住了,他不着急,说股票说套了他着急,实际上这都是一种文化上的一个特质、一个特点。

这些实际上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某种约束作用。当然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把这种约束慢慢转换过来。所以这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你会发现为什么不容易。这个不容易还体现在我们很重要的制度设计、政策的实施,它有时候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不匹配的,是相悖的。

我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也是资本市场这些年曲折的原因所在。人们买了股票就是琢磨着我哪天就跑,他一定是跑的概念,没有持有的概念,他实在没有办法是套住了他才持有,你问他持有多少年,他一定是套住了,我持有五年,那是因为他五年前就套住了,现在套得更深,所以他只有持有,所以很少有我赢利了30%我还有持有,很少有这样的投资者,因为这个环境决定了他的投资意识。

吴晓求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是健康的,中国居民的收入是增长的,它这个增长的收入,用于银行储蓄的比例增长速度减少,这才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它有一部分开始投入到证券化的资产,包括股票和债券。首先主要是股票,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是推动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重要趋势。但是在政策解读上,必须要采取措施,让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不至于下降。如果这么下去,中国资本市场永远不会得到发展。“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是因为金融的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资本市场发展。”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该如何突破?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目标究竟是什么?

(二)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充满了曲折,我们离心中的目标相去甚远,这是我非常困惑的,也是我非常忧虑的,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的原因。”如何突破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01、提高“免疫能力”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如果放在其它国家,我认为它会一蹶不振,但是在美国,它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克服了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它的金融的恢复能力非常强,它的‘道琼斯指数’最低时候跌到七千多点,到了现在它已经最高达到26616点。也就是说它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它并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它就复苏了,而且达到了一个顶峰,这给我们一种什么思考呢?这就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很重要,这个金融体系一定要有弹性,一定能够面对到蜂拥而来的风险,它有很好的防御能力、化解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再生的能力。有些人感冒之后,他的体力是越来越好,而且他的免疫能力提升了,这就很好,如果一次感冒,让你身体日益衰微,那你肯定是有问题的。应该说美国的金融体系它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它是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它是个开放的金融体系,所以它的风险是全球分散的,每个人都在承担,包括我们中国的投资者。

中国是个大国,中国要推动金融体系的现代化,要构造一个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同时在全球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靠资本市场来完成。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知道它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能够使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的持续稳定增长。

02、要加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很多人把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理解成是一个融资的市场,到这里来融资,融完资是否对投资者负责他不管,所以我们大量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从融资者的角度去考虑的,没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监管部门有一段时间也是说,我今年IPO(首次公开募股)了多少钱,IPO了也是从融资的角度,包括我要打开IPO的堰塞湖等等。像这个观念本身,还是把它融资放在第一位,解决企业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而实质上这个市场最基础的远远超过融资功能的是它的资产性质,是它的财富管理的功能,如果老百姓都不满意这个东西,你的融资目标,融资目的怎么能够实现?所以我们中国资本市场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期,都是这样一个理解,你说它怎么能够成长?它的企业一上市,三年以后就ST(退市风险警示)了,因为他把它看成融资的平台,他根本就没有给投资者负责。

要给投资者进行教育,我对这个提法,始终是持有疑虑的态度。首先你不是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实际上他知道有风险来了我会跑,你必须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教育,还要对我们那些地方政府进行教育。要告诉他们,你发的那个股票是一种资产,它是要有成长性的,我买你是基于我买了这个之后,我的收益率能够超过银行存款收益率,甚至能超过国债收益率,我是有这个判断我才买你的。所以说对于资本市场的定位,长期以来我们出现了误差,直到今天我都不敢说,把资本市场理解是财富管理的基础市场占据了主流。

03、要辩证看待风险

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这个很重要。我们在有些时候,比如说钢铁、煤炭,煤炭企业有个阶段多么挣钱,煤炭企业纷纷上市,我有时候就很恐惧,我说我就不相信煤炭永远会成为我们最重要的能源,因为科技在发展,新能源在层出不穷,只不过因为价格的约束,它没到它这个盈亏点。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我们的能源还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我不认为这是恰当的。还有一些钢铁企业也很符合要求,可是你会发现它上市的时候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各种指标非常好,从一发行上市股票价格非常高,创造记录以后永远就一蹶不振了,因为它是以它历史的辉煌作为起点的,它迎来的是日益衰落,因为它所处的行业是非常传统的,我们科技的进步将会超越它,将会有新的东西、替代的东西出现,而且还有新产业将会出现。

过去的历史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资本市场关心的是未来。资本市场它是要预期的,要对未来进行估值的,要让那些有成长性的企业上市,它可能今天亏损,但是它未来不见得亏损。回望到十年前,你让阿里巴巴上市,估计没有人会同意,人家觉得他是个骗子。你说腾讯,腾讯当时真的不起眼,腾讯是中国上市企业里面,应该说增长最快的一家上市公司。这就是科技所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判断,规则也不允许它。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要让那些高科技企业今天虽然亏损,未来也许有成长性的企业上市,今天已经定数了,你让它上市对投资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没有不确定,投资市场资本市场,它讲究的是一个不确定性。

风险本质上是机会。即便我们达到了几年来的新低,我们要辩证来看,有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人们已经觉得这个市场风险很大,也有人说现在的市场风险太大了,我说不对,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掉了,2015年的那个5000点,那才风险大。巴菲特说金融危机是上帝给投资者一个礼物,什么意思啊?我记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花旗银行的股票,每股跌破一美元,大概最低到0.98美元,我心想那个时候要有钱去投资,你通通买成花旗银行,因为美国不会让花旗银行破产的,0.98美元一股的花旗银行,那个时候人心惶惶,都在抛,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风险,要正确地把握机会,不要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你就完全失望,实际上这是曙光已经再现。

(三)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路怎么走?

01、更好地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永远是基础,金融也包括资本市场永远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所有脱离实体经济的,包括金融创新、金融发展、金融的成长都是泡沫化的,所以服务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最核心的使命。说你要融资我就给你,那不行,我还要看有没有风险的,我这个钱并不是我的钱,我的钱是这些储户的钱,老百姓的钱,你要有风险我当然不给你,你不要说我这个融资难、融资贵,是因为你达不到我融资的要求,那我这个还是要负责。

我们还是要控制风险,同时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融资只是最初级的,实际上实体经济除了融资以外,比如说基于并购的过桥贷款,基于并购的一种投资银行服务,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金融服务。比如说支付的服务,过去我刚才说了,我们是有支票、汇票来完成支付清算,后来发展了信用卡,我现在是电子商务了,网上购物、网上消费了,这些支付的手段都不能满足我对金融的要求,金融必须创造一种新的支付业态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相适应,所以第三方支付出现了。我们理解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消极地理解,它一定是在改革创新中,来为实体经济提供越来越有效率的,同时能够推进实体经济的变革和发展的那个金融服务。

02、从理念到政策的全面改革

要以加强信息披露为核心来展开监管,要深刻地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要为投资者负责,它不是说主要为融资者负责,要转换过来。为投资者负责不是一个口号,它要实现到我们的各种政策设计上,包括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非常重要,要让那些未来有成长性的企业上市,要加快我们相应的立法和法制的改革,因为资本市场发展之后,我们投资者的资产增值了,我们上市公司的发行融资的规模也会扩大,人们的财富增长,我们的消费才会扩展,消费增长了经济才会有发展的动力,这套逻辑是很清楚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发展中改革中解决问题。

03、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

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们的目标,如果真到那一天了,我认为我们这个国家真的就具备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中国人不怕开放、不怕竞争。金融的开放比实体经济的开放要复杂得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的基础工作,包括金融的基础架构的设计、金融的信息系统的建设、金融风险的管控措施、金融风险的监管体制的改革等等。

04、监管的力度和节奏宜缓不宜急

我们要营造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的人文环境、舆论环境、理论环境、政策环境,所以把握监管的力度和节奏还是很重要的,保持市场的一个适度的流动性很重要的。虽然我们央行又降准又降息,你说流动性宽裕,是宽裕,水库里水是多了,可是底下的渠道没了,水库倒是很满,整个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倒是解决了问题,可是这个水流不下去,我们必须解决这些水怎么流下去的问题,提高金融的效率问题。有一些金融创新它是必要的,它是让日益盈满的这个水库的水,通过合理的渠道灌溉农田,实体经济需要这些水,可是没有渠道,看似很美,但底下的农田还是渴的,还是干旱。我们要正确地、全面系统地理解总书记那句话,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的理解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总的说来,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家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收入的改善,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发展起来,而且在一个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巴菲特  巴菲特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不了  不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