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云可以说是中国各大媒体的头条焦点人物,从他退位让贤传位张勇,在2018年9月17日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又是语出惊人,发出了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的论断,此论断一出立马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难不成中国制造业的寒冬真的来了?
马云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机器一定比人更聪明;现在的大部分互联网 金融公司是披着互 金的外衣在做非法金融服务;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和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因为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将全部进入失败领域。
这样的论断似乎有些太武断了,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制造业工厂,这样说中国制造真的合适吗?我们在对马云的论断进行判断的时候,不妨从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马云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
我们把时间线推到世界工业革命之前,早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特别是能源的限制,我们的工业制造只能局限于小规模制造,比如说以家庭作坊形式的手工制造,以及以风力、水力、牲畜力为核心的小规模制造,全世界都在一个小生产的环境中。
但是,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候,以煤炭驱动的蒸汽机成为了全世界工业的主要能源,这个时候终于不用局限于动力简单的小生产了,而是分工明确的机械化大生产开始出现,全世界都进入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在机械化的工作当中,人类的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改变,以流水线模式的生产开始明确,人类的生产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然而,在工业文明当中,人类逐渐被工业异化成为了庞大工业体系的一部分,大家依托于工业流水线生产,让自己成为了工业流水线的一部分,当时世界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以一出《摩登时代》讲述了这样的工业生产体系。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工业生产体系竟然维持了整整两百年,虽然其中伴随着三次科技革命,有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还是机械化大生产的分工体系,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工业制造业不断地向着人力资本更加便宜的地方转移。
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逐渐转移到了美国,从美国转移到了东亚的日本、韩国,从日本、韩国转移到了东南亚,再从东南亚转移到了中国,乃至于现在又开始由中国转移到了南亚和非洲,然而工业制造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其本质就是不断追求更低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要素成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规模经济水平,这就是传统生产制造业的逻辑根源。
二、为什么说传统制造业的寒冬一定会来?
所以,当马云发出“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马云其实判断的非常正确,我们纵观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来一补的出口导向性制造业体系,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生产制造业体系,这两者的不同其实也只是因为两者的发展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本质并无二致。
这些企业的成功,企业家的致富,其实让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谓的路径依赖,企业家总是会采用自己之前成功的方式进行生产,除非这个方式被彻底的打破。最近几年,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不断衰退,中国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其实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
一方面,由于中国制造业的长期以来对于低成本劳动力、低成本资源、低成本土地的严重依赖,导致了我们的技术附加值和产业附加值相当低,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另一方面,由于正式由于这种依赖,导致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极为微薄,任何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制造业企业陷入困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宁愿去投资买房,也不愿意进行实体企业生产制造的根本原因。
然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消费者其实已经逐渐清醒并且实现了需求升级,消费者逐渐向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转移,做规模化千篇一律的生产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改变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不断演进,一个改变制造业的可能性开始出现,互联网正在从影响消费领域向影响制造领域转变。
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现阶段依靠低廉成本所推动的以流水线超大规模化生产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必然会面临寒冬,一方面,不断推高的成本所带来的利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不断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所带来的倒逼转型。
其实,无论富士康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有没有伪造概念,但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制造业正在由我们传统所习惯的B2C向C2B转变,原先工作在互联网公司中的程序猿、计算机算法专家等等都不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公司,而是逐渐地深入工业互联网企业,给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计算提供智力支持,给工业编写代码,这样的代码让生产可以直接用人工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来完成,再配合3D打印技术,很多我们原先想都不能想的定制产品就这么被设计制造出来。
但是,这样的技术要求的是完全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的制造业体系,而传统制造业如果不去主动改变,必然迎接他们的会是更加凛冽的寒冬,这一点估计毋庸置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