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披露,本周人民银行一次性开展了498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近日不少网站便转发“央行增加近5000亿元基础货币,创造2.5万亿元广义货币”的相关报道,称央行“大放水”。更有业内人士惊呼:“央行如果再不出手,恐怕市场会真的断粮”。
对此,有专家表示,利率现在基本稳住了,释放的信号是监管政策趋暖,当前流动性暂时不算紧张了。假以佐证的是,6月以来“股债汇”三市均出现了不同的涨幅。
而笔者认为,央行并没有要宽松的意思,虽然短期隔夜和7天利率有所回落,但跨月资金利率依然很高,同业存单利率还在往上走。这说明了,6月资金面压力还没有过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央行本轮近5000亿元的MLF投放呢?
首先,MLF净投放远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多。很多人认为本次央行MLF的净投放称之为,受困于“钱荒”记忆牵扯,央行又“屈从”了。
但我们发现,4980亿元的MLF是为了对冲本到到期的4313亿,实际上,市场上新增的资金是667亿元。这也是央妈连续五个月做MLF。显然,真正给市场注入基础货币,也就是667亿元,完全没有人们预想中的那么多。
对此,笔者认为,央妈连续通过MLF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主要是如果一味放任资金压力不管,恐造成钱荒再现,到时候市场利率可能会出现大幅飙升。届时,央行再要想确保金融安全的难度也会加大。所以,连续向市场注入MLF主要是不希望看到市场上流动性枯竭,并不是货币政策又要开始转向。
再者,对前期“去杠杆,挤泡沫”政策用力过猛的修正。进入5月份后,三会(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密集出台“去杠杆,挤泡沫”措施。使得市场上明显感觉到资金面紧缺。后来央行承诺会尽力使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保持平衡。而这次MLF操作没有超预期,只是央行对其承诺进行的兑现,或者说对“三会”去杠杆力度过猛的一种纠偏。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采取“锁短放长”的手法,既想通过短期的抬高市场利率的手法,以确保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同时又通过调节半年或1年的MLF的利率,使中长期利率保持稳定,这也是尽可能的将资产泡沫破裂的进程往后拖延。
再次,6月末的银行MPA考核会对市场流动性构成压力。广义信贷扩张带来资本充足率压力是MPA考核压力主要来源,历史上每一轮MPA考核都带来资金面扰动,而2017年MPA考核明显趋严情况下,银行将更为慎重。
随着MPA对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加剧,使整个银行业收缩信贷规模,这也在本月的货币市场上得以体现。6月初1个月同业存单利率会出现了大幅上行,AA及AA+的3个月及以上同业存单利率突破5%。央行通过适度注入流动性给货币市场减压。
最后,外围环境更适合央行现在打时间差。由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定、美元指数疲弱,尽管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但美联储6月份加息预期还是很高,之后什么情况还不未明朗,这无疑减轻了外汇方面的压力。在外汇市场走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现在也恰好给国内市场注入一些流动性的较好时机。
现在很多人都热切盼望这次央行能重启“大放水”,所以“央妈”放水预期一出,国内资产价格就闻风起舞。但是,6月9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已升至2.82%,最高的3月利率升至4.75%。缘何MLF操作之后,Shibor利率还在上行?这说明,市场对未来资金面仍不乏担忧。种种迹像表明,央行根本没有“放水”的想法,只是要保持流动性,不让市场感到饥渴即可。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经济形势向好时,货币供应量需加速,以支持经济活动的扩张;经济形势不好时,货币政策同样需扩张,如果才能稳经济与稳金融市场。但现实是资本市场可投的产品并不多。于是,就导致资产价格“乱象”,市场轮动调整等。这就是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从2010年钱荒到2013年钱荒,再到2016年轮钱荒,国内钱荒大致三年一个轮回。货币从放水到收紧制造的经济金融周期轮回是:经济下行-货币放水-刺激房地产、房价暴涨-货币脱实向虚,金融市场过度繁荣-房地产投资快速飙升-宏观调控收紧-钱荒、债灾、股灾、贬值。2016年汇率贬值、资本流出、房价暴涨、钱荒、债灾等均是货币放水及随后收紧所引发的冲击。
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并不缺乏资金,所谓的钱荒,就是大量的资金脱实向虚,造成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不畅。所以,我们应该引导更多的社会存量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作为市场参与者,在政策方面应放弃货币剌激市场的幻想,坚定支持供给侧改革,提升对经济增速下行的容忍度,只要监管当局守住就业和金融稳定两条底线就可以了。
6月份的资金面取决于央行。目前央行还在继续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本轮之所以会出现MLF净投放,主要还是希望采取一种不松不紧的政策,央行根本没有放水的想法,只要保持流动性,不让市场感到严重缺血即可。未来仍不排除上调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整体来看,资金利率仍还有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