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是我国多年了一直持续推进的基本医疗改革政策,现在,在国家基本明确了2017年开始,重点推行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就是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
分级诊疗关键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分级诊疗中,不同层级的医院功能做了重新定义: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对辖区内下级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接收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任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超出功能定位、超过服务能力疾病的向上转诊服务,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县级医院主要承担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提供县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接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患者等工作任务。
初诊和转诊,其实会导致药品使用量向非三甲医院转移,疾病恢复、术后恢复和危重病人康复需要大量的药物进行持续治疗,这就导致基层医疗体系会使用更多的在三甲医院才使用的药物。
分级诊疗会导致药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大规模的向基层医疗单位转移,估计转移额度在20%~40%,这将是新构建起来的一个庞大市场。
而且,由于国家对未来基层医疗机构的管控会形成漏洞,这将导致基层用药市场的额度更大。比如,一些患者必须使用的非医保药物如外资专利药物,这些药物患者必须,但不在医保监管范围内,所以,这些药物销量在基层会被放大。
但需要明确的是,很多三甲医院使用的药物,尤其是一线用药,很多基层医生是不会使用的,更不会联合用药,这会导致患者用药风险的提升。
所以,对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教育的课题摆上了明面,但是,谁来做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教育?
国家?各省?好像都没有相关经费。这就形成了一个机会。
但是,制药企业根本做不了,因为品种少,做起来费用难以支撑。之前,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见过一些制药企业自己做基层教育,但做了几场,虽然基层医生收获很大,但是由于费用太高(一场下来十几万)最终不得不中途停掉。
目前国内能大规模做基层医生用药教育的只有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制药企业可以和麦斯康莱合作,一同做基层医生教育,这样既能保证基层医生合理的使用药品,还能让基层医生更好熟悉企业品牌,以利于更多的使用该企业的药品或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