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的作用者主要包括流水和风力,也就是说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外力作用。
我们所见到的任何地区的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表现为内力作用占主导,或者外力作用占主导,比如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占主导,而像沙漠里的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占主导。在外力作用中,一个地区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之中也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在气候湿润地区外力作用多侧重“流水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地区外力作用多侧重“风力作用”。
由于沙漠多形成在气候干旱地区,所以沙漠里沙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把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统称为“风成地貌”。当然,风力作用可以分为“风力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地貌也可以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沙漠中的沙丘属于“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一般就是指沙漠里面的“沙丘”,沙丘有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的分类,比如在我国新疆的南疆地区,分布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分布有大量的流动沙丘,一般来说流动沙丘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会形成新月形沙丘。而在新疆的北疆地区,分布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