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丝被
在最近热播的律政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生们的表现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节目中,8位实习生在一个月内,需完成9个实习课题的考核任务。实习期满,只有在考核中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实习生,可以获得转正名额。
在激烈的实习竞争中,实习生李晨屡屡受挫。第一个课题的考核中,因为他所写的报告出现了太多“低级错误“,撰写的内容缺乏系统思考,导致成绩排名最末;而在第二个课题——团队辩论的考核中,虽然有心翻盘——为准备发言稿,自觉加班到凌晨2点。考核当天第一个到达公司,反复练习自己的发言。但是在辩论时,除了立论发言,他在其他环节完全零发挥。最终导致考核成绩依然是最后一名。
当看到考核结果的那一刻,李晨委屈的哭了。他对带教老师说: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都没有用,感觉自己真的很不行。
职场新人在工作中屡屡受挫时,如果像实习生李晨一样,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胜任力。这是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想法。
受固定型思维模式影响的人,在遭遇失败时,往往会把失败的行为转变为身份标签,他们的内心独白通常是:我失败了(行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者(标签)。
而对职场新人而言,长期受固定型思维模式影响,终将会使自己失去职场竞争力。
01:
1、你能否做好最看重的那件事,是由你的想法决定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维克,对“人为什么会有不同“这个课题进行了2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每个人所采取的思维模式,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思维模式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以及你能否做好最看重的那件事。
假设你报考了一所研究生院。在志愿栏上,你只填写了唯一一家心仪的学院。你对录取充满自信,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独具创见,令人兴奋。但是,你的申请被拒绝了。
这时候,如果任由固定型思维支配,你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一开始,你告诉自己“竞争太激烈了,被拒绝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水平“。然后,脑海深处会出现一个声音,它对你说:“不要自欺欺人了,招生办拒绝你,就是认为你的表现并没有那么优秀。”这句话在你脑海中徘徊不去,过一段时间,你开始相信它说的也许是真的,也许你的研究真的不值一提。招生办里都是专家,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你的平庸,所以才拒绝了你,也许你真的配不上这所学院。于是,在做了一番努力后,你说服自己相信了一开始的结论——竞争太激烈了,有太多条件优秀的申请者,研究生院不可能全部接受。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合理,并且对你更有利的结论,它会让你感觉好一点。于是,你在失败中重新找回了自尊,而这所研究生院,你将不再提起。
如果你应用的是成长型思维,你的反应会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你会考虑好目标,然后思考你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你会思考,自己能收集到什么信息?能采取哪些措施,让自己的申请获得成功?你会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也许下次该多申请几个学校。也许在进行下一次申请前,应该去广泛收集招生办的信息:他们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最看重哪些经验?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写出更有竞争性的申请书。
这就是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影响。当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而结果却不遂人愿时,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两种思维模式就会跑出来——固定型思维会说:尽人事,听天命;而成长型思维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02: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另一位实习生——何运晨,在竞争中的表现,则非常符合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征。
在第一个实习课题的考核中,何运晨凭借自己的优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他更关注,自己在这次考核中,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所以,在导师公布成绩后,他第一时间拿着自己的报告,去请带教老师给自己提成长建议。这是他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信念,在工作中知行合一的表现。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失败,只是需要面对和解决,能从中学习成长的问题。
在第二和第三个实习课题的考核中,何运晨接连失利。面对竞争失败的结果,虽然情绪会失落,心里感觉不舒服,但他更想知道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自己能从中学习成长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所以,失败了,他会主动的带着自己的问题,以及复盘后的疑问,去向带教老师寻求帮助。
卡罗尔·德维克教授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你在某个领域,选择哪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你在这个领域中的表现。
对职场新人而言,假如想要在职场中有突出的表现,那么,有意识的选择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
03:
成长型思维,不仅能帮你构建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各种可能性的新世界,还会让你获得一个杀手锏。它能让你在经历失败和挫折时,依然热情不减的直面挑战;让你能在不断克服挫折,并战胜挑战后,获得更多自信。
(1)建立“万事皆可改变“的信念
成长型思维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遇到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屡屡受挫,就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这样是无法让成长型思维主导你的行为的。因此,要时刻对自己说:万事皆可改变。失败,只是暂时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
(2)借助纸、笔,让思维模式跃然纸上
小琪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一直害怕去参加写作培训班或者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因为她害怕听到负面的评价,任何负面评价都会让她觉得,自己天生不适合当作家。当她意识到,这是她的思维模式在作怪时,她拿出纸笔,把内心属于固定型思维的独白写在纸上,然后用成长型思维的独白予以驳斥:
当鼓舞人心的成长型思维的独白跃然纸上时,她感受到了内心的变化。她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渴望成长、渴望分享,于是,她勇敢的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报名参加写作培训班。
当你在工作中遭遇挫折,你的固定型思维影响了你的认知,使你内心充满各种负能量的时候,不妨拿出纸和笔,把属于固定型思维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再用成长型思维的独白一一给予驳斥。当你眼前出现了属于成长型思维的独白,你将重燃信心,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持续改变,持续成长
行为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旦事情好转,人们往往不会继续做那些让事情好转的事了。例如:职场新人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想要快速的融入老员工的圈子,会想法设法拉近自己与老员工之间的关系。约午餐,示好,主动分担小事等等。一旦与老员工建立了关系,融入了圈子,原先用来改变关系的事情,新人们就会慢慢的不做了。
事实上,“改变“本身是不会自己持续的。如果改变人际关系的行为不能得到保持,那么,人际关系消失得会比当初获得时更快。因此,职场新人想要在职场中持续成长,就不能让自己停止“改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