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该不该犯错?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人生到底该不该犯错?
这个问题从字面上是很容易回答的,当然不该!
明明知道是“错误”还去犯,这不有病嘛!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犯错。
有没有犯错,我们都是事后拿结果来衡量的,结果没发生前,谁都不敢说对错。 比如,你毕业后进了老家的一个事业单位,人人都觉得你这个选择挺好的,工作清闲离家近,而且一辈子都有了保障。
但不幸的是,你入职8年后,这个事业单位被撤销了。
于是人人又开始替你惋惜:哎!你就是选错了工作,你多好的条件啊,当时就应该去北上深的外企。
即便拿事后结果来衡量,也还有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曾经被认为的“正确”很可能反转为“错误”。
比如联想集团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1995年坚持贸易为先的柳传志胜出,坚持自主研发的倪光南从联想出局。
在此后所有商学院的教学中,这个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经常被拿出来分享。
但到了2018年,随着联想集团全球竞争力的急剧下降,风向就变了。
有很多人开始质疑没有坚持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联想是不是走了一条错误的发展路线。
特别是“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发生后,国人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关注突然上升,于是舆论几乎一面倒地认为联想集团当年的“贸工技”路线错了。
因此,不是“该不该犯错”的问题,而是“犯错”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02、要敢于“犯错”
既然“犯错”本身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应该畏惧“犯错”,甚至对年轻人而言,更要敢于“犯错”。
年轻最大的“资本”之一,就是可以“犯错”。
每一次有价值的“犯错”,其实都是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讲得极端点,如果你能把每一种可能性都试一遍,万一前面都试错了,那剩下的最后一种可能性必定成功。
所谓成功的法则,就是在可承受的成本内,把犯错的速度不断提高而已。
▶ 从“犯错”中获得的经验更多
犯错后,人不可避免会受到“失败”情绪的影响,而这种痛苦的情绪相较于成功的喜悦,更能让人记忆深刻,从中反思。
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Classical Conditioning)中,一只狗需要多次的学习才能对食物投放前的铃声产生唾液腺反应,而一次电击就足以让一只小白鼠对电击前的闪光产生恐惧。
认知神经心理学也充分证明,情绪会对记忆产生影响。
情绪会通过大脑中的杏仁核,对信息的编码、记忆的巩固、记忆的提取产生影响。
而激发负面情绪的事件相较积极情绪更容易加固记忆,以及激发记忆的提取。
这从进化的角度也很容易理解,
对痛苦经历的记忆更深刻是为了避免将来遭遇类似的危险,对动物如此,对人亦是如此。
▶ 错犯得越早,获得的收益越高
越早犯错,越早能吸取教训,从而能应用于之后的职场,收益也会更高。
如果到了快退休,才犯错领悟,除了告诫后辈外,恐怕对你已无太多收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其实,犯错更要趁早。
▶ 年轻“犯错”的成本更可承受
不同于有家有室的中年人,年轻人可以说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在这样一个轻装上阵,试错成本最低的年纪,不怕犯错,才可以为以后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财富。
而且不同于中老年人,可能犯一次错,就没有职场翻身的机会了。
年轻的时候即使因为犯了错,职场暂时失意,也可以快速另起炉灶,东山再起。
虽然“犯错”是年轻最大的资本之一,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犯错。
在心理上要敢于犯错,但在行动上你要做到,避免不必要的犯错,控制犯错成本,以及提高犯错回报率。
03、避免不必要的犯错
① 失误类的错误
比如,帮领导制作一份PPT,里面错误百出,或者动画错乱、或者错字一堆。
这种犯错,你不但收获不到任何经验,而且还会失去领导的信任。
② 已预知的错误
已知道可能会有哪些错,却依然准备不足犯了错,这样的错误不管你多么年轻,都不要去犯,因为毫无价值。
比如,第二天要跟客户的高层做一个关键的汇报,已经知道客户可能会提问哪些问题,但偏偏不提前做好准备。
结果在汇报现场,被客户的高层问得哑口无言,项目也因此宣告失败。
这种犯错,除了消耗你的客户关系、消耗你已积累的职场资源外,毫无价值可言。
04、控制犯错成本
敢于犯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犯错成本必须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之所以说,年轻最大的资本之一就是可以犯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年轻时对犯错成本的承受力更高。
但这并意味着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犯错了,你依然需要去很好地控制犯错的成本。
有的错犯了之后,你十天、半个月就能弥补回来;
有的错犯了之后,你可能要花几年才能弥补回来;
还有的错犯了后,你可能一辈子都补不回来,不论你犯错的时候多年轻。
在犯错中成长,就如同以身试药。
去试一个能导致人麻痹的药,你最大的风险就是一段时间内身体无知觉,这个是你可以承受的;
去试一个能导致人瘫痪的药,风险就高多了。因为很可能你这辈子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了,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
去试一个能导致人死亡的药,这个风险我相信极少有人能够承受。
因此,如果你能学会控制犯错的成本,甚至能做到以最低的成本犯错,那你犯错的性价比就更高了。
比如,人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自己去亲历下失败。
你完全可以从别人的失败中——看他们写的书、跟他们取经——去汲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05、提高犯错回报率
同样犯一次错,不同人积累的经验天壤之别。
有的人犯一次错,只能积累一个经验,甚至毫无经验积累;
而有的人犯一次错,积累的经验抵得上普通人犯十次、百次错误才能积累到的经验。
如何才能十倍乃至百倍地提高犯错回报率呢?做到下面三步就可以了。
▶ 正视犯错
有的人犯错后喜欢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挂在嘴边的总是“如果当时没犯那个错,我肯定……”,然后继续在一遍遍的唉声叹气中毫无寸进。
有的人犯错后怕丢了面子,百般隐藏,甚至能将错的硬是拗成对的,除了自欺欺人外,也是毫无所得。
我看过一个很励志的真实案例。
一位贫困地区的女生,当年为了节省高中学费,没去市重点高中念书,而是留在了当地教学质量很糟糕的中学。结果大学只考上了一所很不入流的大学。
她不服输,大学期间非常勤奋,成为学校历史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最后被校长亲自挽留留校。
一般人的奋斗可能到这儿就结束了,但她并没有。
她从贪小利,选错高中的错误中,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此她白天忙学校的事,牺牲了所有的晚上和假期为出国做准备,最后放弃稳定的留校成功奔赴美国留学。
因此,犯错并不可怕,如果犯错后能正视错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而可以变“错”为“对”。
真正可怕的是,犯错了但一无所得。
▶ 结构化复盘
正视犯错仅仅具备了从犯错中获益的可能性,但要提高犯错回报率,你还要掌握结构化复盘的方法。
所谓结构化复盘,就是你要按一定的框架来回顾犯错的经历,系统沉淀犯错后的经验和教训。
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名负责创作文章的内容运营,如果某篇你写的文章阅读量未达预期,你会怎么复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呢?
你可能觉得是文章标题没起好,于是下一篇文章就重点修改标题。
采用这种方法,你一次就只能积累一点经验。
万一不是标题的问题,而是文章的发布时间点不对,你这次犯错可能就毫无经验积累了。
换作我的话,我就不会只考虑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会用一个结构化的框架来全面复盘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下表所示。
表、文章阅读量复盘框架
根据上面的框架梳理出所有可能的问题后,我会再设计方案逐一验证。
用这种结构化的复盘方式,你从一次错误中反思的经验和教训是不是会更多?
▶ 更高层次反思
通过正视犯错和结构化复盘,你已经可以从犯错中获得多于一般人的回报了。
但如果你想要获得超过常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还需要从更高的层次对犯错做反思。
如何做到呢?还是举个例子说明。
假如你是一名部门经理,某项工作因为安排错了人导致没完成。
从这次犯错中,你可以反思出一个表面的经验,就是下次类似的工作不再安排这个人负责了。
但这个层次的反思带来的回报率就太低了。
你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再反思下,为什么我会错误地安排他负责这项工作呢?
原来你在安排工作时,没有意识到要“因才适用”。
你看,有了这个层次的反思后,你不仅从犯错中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而且以后在安排其他人的工作时,也都不会犯错。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还可以进一步问下去,为什么你没有意识到要“因才适用”呢?
这种用5why的方法,从更高层次来反思错误,会极大地提高你的犯错回报率。
也会让你在未来少犯很多错误,不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而是同类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
06、小结
“不要犯错!”
这是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亲友一直在“善意”地提醒我们的一句话。
也正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进入职场后,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生怕犯错后,就影响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印象了,影响自己的职场晋升了。
殊不知,这种观念恰恰是影响你快速成长的最大障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