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恐惧。
但是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了。
而今天永远是你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我有一位朋友,她从小到大都非常希望自己可以离开自己当下的环境,读书的时候她希望自己不要在眼下的学校,应该在省重点。读大学的时候,她想要去更大的城市读书。交男友的时候,她找了一个省会城市的男友,每日为二人最终去对方家乡工作烦心。工作后,她中途也想来北京面试,几次想到北京找工作。
然而,意外的是,一个这样迫不及待,这样想要开眼界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城市的人,却直到28岁都没有离开过我们长大的那座城市。读书,大学,恋爱,工作,结婚。一直也没有离开过。
那些为数不多的青春,她拿来焦虑,拿来恐惧,最终仍然站在原地。最后她觉得这或许就是自己的人生,她开始接受了这样的设定,嫁给了一个当地人,说服自己这是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然而,作为一个从那个城市走出来,从毕业就在北京打拼,到现在的我而言,她过去的生活本还有无限可能,不止于此,可是因为恐惧,让所有的努力,希望都变成了徒劳。比经历苦难更可怕的是,因为没有开始而折煞了那颗高傲的心。
恐惧是个坏东西。
这些年我总是听到来自于不同职场阶层的不同声音。
总结起来核心都是因为恐惧。
一位三十四岁的华为财务总监,面临转型低迷,因为觉得自己面试了很多公司,但是都没有公司愿意让她摆脱原来的税务领域,开启战略领域得工作。她恐惧自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恐惧自己没有能力转型,为此焦虑不已。
一位名牌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毕业两年没有任何工作,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害怕选错了,而不敢面试,不去研究工作,两年闲散之后决定读研,然而考研失败,还是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三年的青春就这样扔给了恐惧,毁在了无所事事这件事上。
……
在社群咨询训练营里,我听过最多的问题是人们在问:我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人们都在恐惧自己的错误。
直到我们无数次地肯定对方:放下恐惧,你怎样做都是正确的。
我自己有没有恐惧的时候呢?
当然是有的。
记忆最深的两次恐惧,一次是五年前的求职,一次是一年前的创业。
五年前艰难求职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在我的书里读到过听到过,说来轻松的100家公司面试只为了进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却是每一天在电脑前都会踌躇犹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每一个难眠的夜晚都那样恐惧,期待天亮,害怕天亮……
一年前艰难创业,每一天都在思考要不要回去上班,自己到底因为创业失去了什么,面对员工的工资,办公场地的费用,尴尬的现金流,每一个难眠的夜晚,都在思考自己会不会过过去那种生活更好……
恐惧每个人都有。它迸发在深夜,在日常,成年人越来越藏不住自己的恐惧……
但是恐惧从来不应该是阻碍我们向前发展的理由。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无问西东》,在这部电影中,生动描摹出年轻人如何在恐惧之中生存,又是如何突破了恐惧。
故事由四个不同年代的故事组成:
清华大学的学霸张岭澜文科成绩超群,理科一塌糊涂,却坚持学习理科。当教授问他原因的时候,他说因为好学生都学习理科,只有差生才会学习文科,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为差生,即便自己文科成绩超群。
沈光耀出生在战乱年代,他想要从军报效国家,可是母亲不同意,告诉他从军的种种坏处,他面对母亲的经历阅历,家长的权威,恐惧自己年轻,念头是错的。
王敏佳陷入文字狱,因为一张纸条被人污蔑为破鞋,后在批斗大会被毁了容。后被同学陈鹏搭救,却因为种种原因突破不了心理那关,无法同陈鹏恋爱,也无法接受自己。
张果果,是广告公司的总监,因为奶粉问题而结识了需要援助的四胞胎,在四胞胎危难之际,被公司上司警告不要涉入这类案件,免得给自己找麻烦,他既想要帮助四胞胎,又陷入了上司说的怕是正确的纠结中。
上述的四位主人公,几乎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去询证,去证明,最终得出了一条结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在受到打击时,能记起自己的珍贵,以此来抵抗外界的恶意,在迷失方向时,也要坚信自己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只问前路,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意思就是,尊重自己所想,不要在乎在这个想法从何而来,是否正确,是否会成功。
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1、寻求积极的反馈,积极地寻求反馈。
文科卓群的张岭澜无法过心理的那道“好学生都是学习理科”的槛。所以不想接受自己的理科拖自己后腿的事。一直深陷在这种“自以为”的主观见解之中。
即便他的老师告诉他,正视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依旧无法让他摆脱内心的枷锁。直到泰戈尔访华,讲述自己创作的灵感和自己人生故事,他才真正意义上明白和理解了正视自己的重要性。最终写下了一封转学科书,把自己从痛苦的理科学习中扭转过来。
泰戈尔的反馈是拯救张岭澜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他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从而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张岭澜的偏执像极了每一个缺乏反馈的个人,他们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坚持和倔强,却常常不以自己擅长的为荣,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以至于让自己一直活在痛苦之中。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珍贵。
我很多刚做公司的人都一样,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像极了明明拥有特长却疏忽特长的张岭澜,我还记得那时顽固地要找产品,找技术,拼了命地想要做一家互联网公司,忽视了自身创始团队的优势。
我不想承认自己在做的是一家内容公司,因为在自己眼里,内容都会死,如传统媒体一样,营销都是传统行业,如同传统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只有互联网才是最好,只有这样的行业才是高新。
然而,等我真正地通过不断向外交流,不断地获取信息的时候,一位CEO好友对我讲,他说你需要明白一个原理:奥卡姆剃须刀原理。就是避繁就简,也就是说这件事如果没有系统和技术你能不能做?如果能做就不要开发技术产品,用已有的saas工具。如果有一天saas工具不能够满足需求了,而业务体量足够大了,这时候再去用充足的钱做这里。要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
人们在恐惧的时候,总是很难突破自己的顽固,就像张岭澜认为好学生都要学理科,我认为除了互联网都是落后产业,但是等到不断寻求外界积极的信息,积极地寻求外界的信息,之后,会发现每个人的思路都非常狭窄,让我们无法突破恐惧的,就是那些积极的信息。
寻求积极的反馈,积极地寻求反馈两者缺一不可。寻求积极的反馈就是要我们自动屏蔽掉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不是所有的反馈都是积极的,甚至说大部分的反馈都是消极的,所以寻求积极的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听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声音就足够了。
之前的一位学员在社群里说她自己在去与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担心对方不说实话,而或是害怕对方拒绝,这样的思维很难突破恐惧。
一个人不说实话可以找下一个人,这个人不行就找下一个,总有能够帮助你的人。所以寻求积极的反馈的前提就是需要你能够大面积大规模地寻求反馈,也就是积极地寻求反馈。
积极地寻求反馈,就是说,不要因为外界种种已有的固执,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相反更是要大胆积极地说出,去找到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张岭澜没有积极地寻求反馈,只是在一次活动中从泰戈尔身上看到了自己,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就此扭转了自己全部的人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如果不去积极地寻求反馈,从众多的反馈中筛选出合适积极的,那么我们将永远受限于恐惧,不敢踏出一步。
实践出真知。沈光耀年轻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的,而家人才是正确的。最初他也顺从家人,准备在战争期间好好读书,然后如同母亲所说,好好找个工作,找个心爱的女孩组成家庭。
可是当他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看到敌军的炸弹,民不聊生的种种场面,作为有志青年,他还是尊重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成为一名飞行员。不管是训练还是学习,都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在最后的一场战役中,所有飞机都被击中,在最后关头大部分飞行员都选择了跳伞,可是即便跳伞也无法躲过敌军的轰炸。这时候,沈光耀选择放弃逃生,带着飞机炸毁地方指挥舰。在飞机冲向的那一刻,他看着正在下落的队友,笑着说了一句:回家。
在他写给母亲的书信里,说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与幸福,即便可能对不起母亲的期望。沈光耀用他的行动,突破了家庭观念,父母观念带来的恐惧,选择了自己向往的人生。
实践是最好的检验,立足于客观数据,客观事实的行动所带来的实践,是突破恐惧最好的利器。想知道自己想的究竟对不对,就是去试一下。
不要抱着害怕走弯路的心情,只有试一试,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好的。最大的弯路是带着焦虑原地不动。很多时候父母,朋友,前辈所认为好的人生都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人生,而想要突破这些最好的方式就只有尝试而已。
这些年,每当我心存恐惧的时候,我就会选择大胆尝试自己的恐惧。比如恐惧做公司的压力,担心自己做公司会失败,那就尝试去做公司。恐惧自己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去找工作。恐惧自己的书卖的不好,那就去卖。
实践出真知,越是行动,越是发现,立足于客观的事实,立足客观的数据调整,最终带给我们的往往是好的结果。
3、意识到过程,等待过程
王敏佳的故事是个悲剧,她和陈鹏消耗尽了青春,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决定说青春的时间不多了,两个人应该在一起。
王敏佳因为一场文字狱,被大家批斗为破鞋,干扰别人的家庭,但其实她什么都没有做,她只是和好朋友一起写了一封恐吓信给自己崇拜的老师的太太,告诉她要对老师好一点,否则就把她打老师骂老师的行径写一封信到她的单位去。
然而不成想这样一封信却为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人生灾难。她被大家在批斗会上打毁容,而一起写这封信的男生却缩头乌龟地摘干净自己。她满头鲜血地倒在血泊之中,来给她收尸的只有陈鹏一个人。陈鹏是核物理专业的学生,也是她的青梅竹马。
后来陈鹏发现王敏佳没有死,他把她藏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选择被国家分配到各色的单位中去做核物理研究,于此同时,他和王敏佳也开始有了一场漫长的异地恋。
王敏佳想要和陈鹏在一起,可是她恐惧,恐惧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脸耽误陈鹏。陈鹏想要和王敏佳在一起,但是自己听从国家分配,去了很远的地方,怕自己无法给她更好的生活,以及长年的核辐射让他身体变得越发不健康。
这样的两个人,经过漫长的时间,漫长的岁月,最终两个人终于选择直面感情。他选择回到家乡找她,她选择沿着铁轨找他。
不管是对感情的恐惧,还是对任何的恐惧,到最后都可以因为时间的累加而突破,只是这样的时间或许会燃烧我们漫长的人生。
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太多。如果你知道青春也就只有这样的一些时间,还会放任它用在恐惧上吗?
4、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难,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就是最关键的突破
人生听从自己的内心很难,张果果作为广告公司的总监,在面临救助四胞胎的问题上,多次被自己的上司警告不要插手。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不想变成上司那样的人,所以她决定要承担起责任,自己出钱救治了四胞胎。
他的故事,其实突破恐惧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你想要什么,其实很难知道,但是你不想要什么,应该立刻拒绝掉,这就是突破恐惧最好的方法。
不久前,我的一位过去认识的好友,同我聊到了关于他换工作的问题,他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初创团队,因为公司问题,他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他决定要离开眼下的这家公司,可是一直纠结,突破不了内心的恐惧,第一他恐惧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是这样不得善终,第二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做什么。
我对他说: 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难,但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却非常简单。拒绝自己不要的,很快,自己想要的就来了。
第二天他就辞职了,后来经历了四个月的休整,他去了一家非常好的上市公司。他说多亏我当时告诉他这句话,让他尊重了自己的内心,也是因为这句尊重自己不想要,拒绝自己不想要,他才突破了恐惧。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断地心怀恐惧,突破恐惧。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恐惧,我们的人生才有挑战,才有突破。认知恐惧,突破恐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