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自公众号:玲说职场人生 (coveycareer)
上周三,我没有照常更新公众号文章,只是发了一条朋友圈:
如果你不学会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你永远不会做重要的事。
你的生活只是不停地对其他人重要的事情而作出回应。
这句话,其实很大程度是针对我这两周工作状态的自省。
每天至少8个会议,同时还要不断地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需求。下班后回到家,都有种被抽空的感觉,完全拾不起精力来学习还有输出公众内容和准备公开课。
我的潜意识在告诉我:“肯定是哪里不对劲了”。于是,就有了这篇反思文,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来和大家探讨如何守护边界,专注于对你重要的事情。
1、过度重视直接结果而忽略长期的影响,得不偿失
这两周,因为假期很多同事不在还有复杂的政治斗争,我为了项目进展做了太多超出职责范围外的事情。这些事务在不知不觉中蚕食了我的精力和专注。
比如上周五,我本来是计划在家休息一天看书带娃,却因为被邀请去参加一个重要的管理层会议而取消休假,还晚上加班准备资料。
会议如此紧迫是因为当天有个和外部的谈判,需要准备相应的信息。并不是因为他们急需我的input, 而是因为其中两个高层意见不合,互不退让,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因为我对他们两个部门的相关业务内容熟悉,为了让谈判顺利进行,就“主动地”承担了和事佬的角色,还顺便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给干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不是挺好的吗?你又做了一回“救火员”,体现了你的价值,多棒!
其实不然,这段时间的状态就是因为我掉进了一个迷思:
过度重视直接结果而忽略长期影响,没有去分辨重要的事和拒绝不重要的事,反而是因小失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拿这个事情来简单剖析一下:
眼前的结果:周五下午的谈判因为我的及时救火得以顺利进行。表面上看来一切都照原计划推进,老大下周一度假回来可能开心了。
后续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是两个部门经理的分歧并没有解决,而这种分歧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爆发出来。
一方面并不是我的职责去解决他们的纷争(他们应该承担作为这个级别的专业人士应有的责任,为大局考虑找办法解决分歧;或者寻求他们共同上司协调);
另一方面,后续的爆发会对项目进程破坏度更大。
还有一种最坏的可能性是,我代表他们提供了谈判基底信息。事后万一基于我提供的信息某些事情实施地不顺利,他们可能随时反水,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所以看到这里,是否可以稍微理解我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我牺牲了自己的私人休息时间(这点上老外绝对不会感谢),却做了一件对我个人和项目进展长期看来没有好处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我当下会做出这种“愚蠢”的决策,而不是说“不”,让他们自己解决?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类演化至今,其实是不擅长拒绝的物种。
在动物学和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就是:交互利他行为。
大概意思是动物会先释出好意给其他动物,然后等到下次需要帮忙时,期待别的动物会帮自己。
比如说黑猩猩会分享自己抓到的动物给其他黑猩猩,下次换它没有抓到猎物时就不用担心饿肚子。
而我们人类身上可能还保有这样的本性,导致我们在拒绝别人时会产生愧疚感。 这个本性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多影响。
因为不懂如何拒绝别人,没有办法坚持说不,进而压缩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时间。
比如在公司,你自己的事情可能都忙不完了,突然同事过来拜托你帮忙。你看这件事看上去是个小事,因为不好意思可能就答应了。结果实际工作量比想象中的大,晚上自己留下来加班。
又或者,你原本打算自己在家读书准备考试,因为同学朋友约你一起去看电影,你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学习,结果考试结果不理想。
其实,在那当下因为不懂得拒绝造成的影响通常是不大的,而直接结果看起来是有益的,更加增加了以后配合的可能性。
比如帮同事,顶多自己的工作晚一点,但可以得到同事的感谢和认同;
暂时不学习,顶多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但至少可以获得友谊。
然而,这种只是把注意力放在短期的好处上面,长期来说,好和坏,是反过来的。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为了帮同事的“小忙”而导致自己的工作效率变差,牺牲了自己的职场成长空间;
考试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但下次你还是拒绝不了朋友的邀约,学业越拖越多,最后连大考也赶不上进度。严重到甚至影响升学以及人生的发展。
简单来说,你会因小失大。
2、避免成为“职场便利贴”
可能你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没有我这么复杂,但为了更好的个人发展,需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边界。
我看到过一个词,形容那些那些对别人的请求有求必应,什么事都往身上揽,不懂得拒绝的老好人,比喻为“便利贴”,想想还真是恰当。
写满各种工作内容的便利贴,用起来顺手,随用随写,随写随贴,用完一扔,毫无留恋。可不就是那些不由自主处处讨好人,为别人把自己累到崩溃,却并不被人重视的老好人的真实写照吗?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便利贴”的特质呢?请坦诚地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你超过半数的答案都是YES, 那你被当作“便利贴”的可能性很大。我大概总结一下,一般有下面这三种职场老好人还有应对方法。
“认知型”好人——由讨好思维控制
“认知型”好人的人生准则就是获得所有人的喜欢,他们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
这一类人,首先应当理解和纠正的是取悦于人的心态。依赖于他人看法而取得的自我意识的满足,自己从来不能控制。
在职场中要想获得尊重,靠的是人格和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而不是随叫随到,无底线的帮助别人。
“习惯型”好人——由强迫行为控制
“习惯型”好人很少说“不”,自己做得要死要活,却不愿给他人施加压力,然后疲于奔命,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们这种自我亏待的模式不仅伤神伤身,而且往往会伤害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
对于“无私”的好人,首先应当打破“盲目利他”习惯。
“好人都是被架上去的,一旦架上去就下不来了,所以就只能一直当好人。”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
“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反观职场上,我们一样要远离那些打着“要多帮助同事、不要计较小事、做得多也学得多”等旗号,来劝自己无底线接受超出本职工作的人。
在职场上,你的价值是为你本职工作付出智慧、精力和时间,而不是为了其他懒惰的同事买单。
“情感逃避型”好人——被逃避消极情绪控制
对这类人来说,取悦症是因为逃避导致的——他们要逃避那种“害怕”的情感。“老好人”的逃避策略,意在保护自己。他们认为,顺从是最好的处世法则。
“治标不治本”之处在于,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去处理愤怒、应对冲突,结果你轻易地就把控制权交给了那些操纵你的人。由于逃避模式会持续,你的恐惧也会加剧。
针对这一类,人们应该克服恐惧,学会理解和面对愤怒与冲突,而不是一味逃避。
反思了这么多,你也看到就连身经百战的我还是需要不断练习拒绝,向对我不重要的事情说不。
然后尽量把重要的事情和我的目标连接,为推动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领导力而发力;帮助更多的华人能在国际舞台够有效发声。
我不期待期待突飞猛进,我期待的是循序渐进。
最后我想说的是:
人一辈子的时间有限,
宁可因为喜欢的事情而耗掉时间,
也不要因为对自己目标无意义的事情而错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