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TA:从小喜欢画画,长大后成为画家,用画笔欣然诠释每天的生活体悟;从小热爱打游戏,长大后成为游戏设计师,用无限的创意打造一个一个精彩的虚拟世界;从小专情于数字分析,长大后成为金融分析师,用超凡的能力总结出一个一个金融规律……
兴趣和工作的完美结合让我们心生向往,但这些令人羡慕的职业状态真的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么?答案是NO!当个人的特质和能力实现最佳匹配时,我们也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顺便还能把钱赚,实现职场最爽状态!
“什么是特质&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Traits特质(个性特点)测评工具和Capability能力(或素质)测评工具被广泛运用。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特质和能力这两个概念:
特质:是性格、是偏好(preference)。偏好不分高下,只能说倾向于这样或那样。也就是说,TA的个性中喜欢或倾向于某一件事情,但是不等于TA擅长这件事情。
能力:是擅长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能力能分高下,论强弱。意思是TA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且达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不等于TA喜欢这件事情。
系统归纳一下,特质和能力构成以下四种组合:
最爽不过“如鱼得水”型
特质强,能力强,喜欢的事情还很擅长,值得恭喜。比如一些天生爱分析、爱数字、爱逻辑的人,得偿所愿的加入投行/金融分析行业,快速成长,练就敏锐强悍的分析能力。
而且,强烈的喜好,会让人乐此不疲的沉浸在这件事情中,沉浸得越多,就越促进能力的提升;而能力强了,又能增强信心和乐趣,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个喜好。总之,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此乃如鱼得水的感觉。
固执不敌“顽强死磕”型
特质强,能力弱,虽不擅长,但敌不过就是喜欢。比如一些愿意死磕、认定目标不放弃的人,如果TA的这份热爱足够强烈和持久,坚忍不拔地去学习、去提高,哪怕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哪怕进步得慢一点,但天长日久,也必能练出一定的真本事。总之,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此乃让人敬佩的顽强人士。
无奈莫如“扭曲成才”型
特质弱,能力强,本不喜欢,但很擅长,不管这擅长来自于天生的才华还是后天的训练。比如有些做财务分析的人,其实天性中并不爱分析或懒得分析,但因为读了相关专业、因为父母要求、因为从事了财务工作、因为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日子久了就很擅长分析。但TA并不enjoy分析,但凡有选择,就不做这事,此乃常年扭曲成才者,有点无奈。
放下就如“潇洒转身“型
特质弱,能力弱,反正既不喜欢又不擅长,那就简单明快不纠结。人生不必留恋于此,轻松放下,潇洒转身,该干嘛干嘛去。
“两个误区”
企业在识人用人的过程中最容易踏入以下两个误区:
拿特质来过度臆测能力
企业在识人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混淆是拿特质来过度臆测能力。比如:拿到一份人格测评报告,看到“分析思维”分数高,就忍不住说候选人分析能力强。但是,喜欢分析是一回事,分析得对不对、到不到位,又是另一回事。
当然,从概率上来讲,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分析,就比别人容易沉浸于分析、没事就琢磨和思考,天长日久,也更容易培养出相对较强的分析能力。但这只是概率,而这个概率有没有发生在这份报告的owner身上我们就不知道了。光凭特质测评报告是不够的,特质和能力这两个角度都要看。
只看能力,忽略喜好
在企业用人的过程中,也容易有另一种偏颇:只看能力而忽略喜好。鉴于员工已经展现出某种很强的能力了,不用它多浪费!因此不管员工喜不喜欢,便“强迫”员工不断做这方面的工作。
这时候,外部push的强度、员工本人的抗压和自我调适力就变得很重要。不到某个临界点,有些人依然可以用这个能力继续,尽管内心并不享受。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有些人或许就“揭竿而起”了。因此,很多外人看起来莫名原由的职业转换,往往就是这么来的。
结论
姑且把“如鱼得水”型和“潇洒转身“型归为特质和能力“同步“状态;而把“顽强死磕”型和“扭曲成才”型归为特质和能力的“错配“状态。
据研究发现在很多测评工作中,在相对年轻、资历较浅、经验较少的人身上,“同步”现象会远多于“错配”现象。而在年龄更长、资历更深、职业经验更丰富人身上,则“错配”现象的比例会更高。
稍作分析,似乎可以这样揣测缘由:年轻人未经太多的后天影响(或环境逼迫),喜欢哪方面就练习哪方面。爱分析的人自然就在日常生活中也拿身边的事物来分析琢磨,于是分析能力也相对较高;而不爱分析的,自然也不会有事事分析的意识,从而分析能力就相对较低。
但对于年长的人们,他们早被环境影响和打磨得太多,哪怕是本不喜欢的事情,但也被迫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哪怕本不擅长的事情,但靠着持久的热爱和死磕也把能力修炼到一定境界了。
所以,研究发现测评年轻人时,喜好和能力比较一致,越年轻,越本真。而测评年长的人时,要区分出能力和喜好程度,避免纠缠一处,雾里看花的状态。甚至很多年长者,连自己也有点分辩不清,将擅长误以为喜欢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