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研的缘故,比很多本科同学晚两年进入职场。
记得某天一位老同学组织饭局,说介绍我认识一下在广州做地产的朋友。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今晚有一部电影要上映,这个更重要。
于是找了个其他理由推辞。
推辞他人总会心生不安,为了削弱这种情绪,我给自己又找了一个理由:应酬这种事真的是老古董了,我们年轻人没必要做这种事。
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
回想工作第一年,还有一系列稚嫩的想法:
为了一件事忙了很久,但结果很不理想,于是懊恼:可是我都这么努力了啊?
遇到问题,没做好,内心里却在在抱怨: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帮我?
事情迫在眉睫,却还是想要做个天衣无缝的计划,被催时内心还在抱不平:我是完美主义者。
……
类似的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
很多职场老兵看到这些情况后,会马上给新人戴上帽子:学生思维。
然后便留下一脸不屑的表情。
但事实却是:有很多路,大家都走过,只是现在的自己选择性遗忘罢了。
今天这篇文章由曹将三人团队「小作坊」联合完成,试着去理解学生思维,理解成因,并找到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给学生思维下个粗浅的定义:它是由于学生阶段的经历,而形成的待人接物的风格。
所以,要理解学生思维,第一步是要把时间往前推移,看看学生阶段的典型经历。
回顾学生时期,我们通常会面临三个核心场景:考试、友情和亲情。
第一是考试。
老师给出复习重点,我们参考进行查漏补缺,只要肯下苦功夫,结果基本不会太差。遇到不懂的,向老师请教,一般会收获倾囊相授。
第二是友情。
关系的建立大多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可能是都喜欢看书,结成图书馆小分队;可能都热爱音乐,于是组成乐团;又可能是向往未知,便成为驴友……
第三是亲情。
基于血缘关系,我们能够有求必应。钱花得太快了,一个电话,他们可能会有不爽,但还是会转账救火;遇到挫折了,只要回到家,就有热饭热汤,舒缓冰冷的心情。
在这些场景下生活了 10 多年后,我们便形成了一系列待人接物的风格:
1.被动学习。因为在学校的教育里,我们就是基于考试大纲,来准备内容。
2.过程导向。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得当,那成绩就不会太差。
3.总是想准备好再开始。因为考试都是这么要求的啊,要不然低分谁来负责?
4.会排斥人脉。因为以前的友情,都是基于热爱,而非利益。
5.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为考试时第一名就是第一名,他得到了,我就得不到。
6.喜欢耍性子。因为家里容许我这么做,这是我的性格,我觉得还行。
02 理解职场思维:目标导向
职场的核心逻辑是:目标导向。
毕竟,老板请我们来,是解决问题的。
每个人身上都背着 KPI ,完成了有激励,完不成有惩罚。
所以,完成(有时候是完美)是核心导向。
要完成一件事,我们需要找到实现它的三个核心要素:路径、资源和安排。我们以写稿为例:
1.路径就是实现它的方法。比如确定怎样的选题,思考内容的组织形式。
2.资源就是要整合的内外部条件。比如自己写不行,那就找其他人写;配图如果找不到,就去找老同学,求资源。
3.安排就是把相关的事务进行组织。明确什么重要紧急,什么重要不紧急,然后安排好相关的日程。
这些都做到位后,有可能会成功,也可能没那么成功,甚至可能失败。因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外部条件叫势,个人难以造势,只能借势。
这就是职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与学生时代,存在几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它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跟考试不一样,它有很多「超纲题」,我们不可能准备好再上路,因为每一天都不一样;同时,付出与努力不一定正相关,甚至有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可能结果失败。
第二,它需要主观能动性。
因为中间的路径、资源、安排,都是需要自己去把握。领导和同事可能可以支持一部分,但 KPI 在自己身上,如果路走不通,那就需要航海。
第三,它需要我们保持开放。
面对他人,我们需要找到可以资源交换的点,然后进行良性互动。而非发现对方比自己厉害,就羡慕嫉妒恨。
而这几个差异点,便是我们从学生时代,跨向职场生活的鸿沟。
03 如何完成转变?
首先,先说大方向。
如果是在读书阶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与实习。
它相当于提前经历一些挫折,发现两种场景的不同,开始慌了,有点乱了,但还好这时候犯错可以被接受和理解,于是在包容中去适应,在适应中完成转变。
如果已经开始工作,那就需要观察他人。
无论自己是名校毕业,或者某些方面特别优秀,但务必意识到:这已经进入另一个赛道,它的路况跟之前的不一样,气候存在大的差异,前面的人也已经已经跑了好几圈。
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前面的人跑。他俯身的时候,想想为什么要俯身;他转弯时,也想想为什么是在这里转。
同时,也对他好一点,他或许会带上你,跟着一起跑一程。
等到一圈结束后,可以适当暂停,把刚刚走过的路在图纸上画一下,把踩过的坑记录在案——这样等到下一圈,便心中有数。
再说操作层面。
第一,心态上:目标导向。
还是那句话,完成了目标,什么都好说。没有完成目标,多努力都无济于事。
第二,做事上:资源整合。
勤奋工作是完成目标的重要路径,但除此之外,还是需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无论是人际上的,还是能力上的。
第三,习惯上:保持谦卑。
我喜欢一句话:优秀的人总是让人舒服。而舒服之一的特点,就是谦卑。
你可以狼性地去追逐目标,但对于身边的战友,多一点微笑,多一点欢喜,总会让自己处在一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否则,既要去对外杀敌,又要接受内部的攻击,那种滋味,就是危险。
我是小结
好了,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最后例行小结:
学生思维来自于我们学生时期的经历,它让我们在转型职场人时,面临一系列困惑,例如被动学习、过程导向、总是想准备好再开始、排斥人脉、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喜欢耍性子。
而职场思维更强调使命必达,需要找到与目标相关的路径、资源,以及做好安排筹划。
要完成这个转变,我们可以提早接触社会、多观察他人来实现快速应对。
在具体的操作上,则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做好资源整合,同时保持谦卑。
最后,送上泰戈尔的一句话:
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
转变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