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2016年底,有两个令内容创作者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是“同道文化”以3亿估值被美盛文化收购,而88年的创始人同道大叔蔡跃栋从中套现1.78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二是91年的李叫兽出任百度最年轻副总裁。
虽说这只是个例,并非每一位内容创业者都有这种机遇和能力取得如此成就。但在当下共享经济的潮流之下,知识变现确实已经成为可能。
正如行军打仗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下的内容创作者要想自身所学能变成实打实的物质回馈,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好的内容是1,那么诸如推广宣传、个人品牌塑造等运营手段,便是这1之后的0。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做好内容,让知识成型输出并且最终实现知识变现?
1. 明确受众定位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后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商业变现。而内容创作既然依托于互联网世界而生存,其自然也难逃这个普适规律。所以我们在进行内容创作之前,务必要明确我们所生产的内容受众是谁。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明确我们的目标受众群体呢?
1.1 市场需要什么
就如同一个产品的问市不能是为了解决需求而去创造需求。内容创作亦然,生产内容的前提是明确市场确实需要这类内容,或鸡汤、或干货、或小说。总之,归根到底需要有人愿意为你的内容买单,来消费内容。当然这里的买单不单单指金钱,也包括时间成本。
而在切入市场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选择细分市场但又不能过于垂直。细分可以保证我们输出的内容更专业,吸引更精准的用户,但过于垂直会使你的受众规模受限。以同道大叔为例,其主打的是星座吐槽,切入点虽然单一但其辐射的受众属性却极广。我想15岁—40岁这个年龄段,无论男女都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对星座感兴趣吧。而且,围绕星座这个话题可以衍伸至很多其他内容:比如职场场景下的各星座属性、恋爱场景下的各星座属性,而恋爱又可以细分到追求、相处、分手各个环节。其自有一个庞大的内容体系,不用担心有一天这个话题会聊完,可以说这个话题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1.2 你擅长什么
这点在内容创作时尤其重要,即使你发现了一个空白市场,且存在相当可观的强需求群体,而且这个市场并不存在任何陷阱。只是纯粹的无人发现,并非前期已经有很多人试水其中,皆因难度太大损失殆尽。
比如微信刚宣布小程序项目的那阵子,市场上并未现成的小程序开发教程,但这却是很多开发人员渴望学习的。这时候如果你恰恰会,那很好,你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天时地理人和,但如果你不具备对应的内容生产能力,那抱歉,再好的机会也与你无缘。
所以说“自知之明”是我们走上内容创作这条路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的,找准自己擅长的方向,往往能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
当我们明确市场需求,并且以自身说擅长的领域出发,就可以明确自己所要生产的内容及其目标受众了。如果是像笔者这样希望和大家分享互联网相关内容的,那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是互联网从业人员?0-3年的?还是在校大学生?前期是主要输出运营方法?案例分享?亦或是竞品分析?只有明确了受众和要生产的内容,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内容创作。
2. 持续输出内容
既然叫内容创作,那么毫无疑问,内容的持续输出当然是其核心。说起内容创作或许很多人会把他和微信公众号划上等号。但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要给两者扯上关系的话,微信公众号,只是内容创作者进行内容分发的一个渠道而已。
因为如果将眼光局限于运营微信公众号,我们可能会过分执着于粉丝的多少,当创作陷入瓶颈时,为了避免粉丝流失,可能会去转载或者抄袭其他渠道的内容。或许,当时只是为应一时之急,心想仅此一次。但人的惰性,很有可能会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一个纯粹的内容搬运工,没有思考的“生产”内容是不会对自己的创作有任何进步的,更遑论细水长流,持续输出了。
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能以粉丝增长为结果导向,而要以内容创作为指导方针。吸引留住用户的永远只能是好的产品(内容)。但确实,内容的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你真的深耕于某一领域还好,因为满腹经纶自不怕江郎才尽。
但如果我并没有特别擅长的领域呢,是不是就不能走内容创作这条路了呢?
当然不是,如果你暂时没有特别擅长的,但是又想赶上这班共享经济的大船,那就先去学习吧。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发达,在线教育的火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部分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是干货还是嚼货,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体悟品味了。
笔者个人观点,在前期打基本功的时候不建议完全依赖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说好听点是别人帮你提炼出核心思想让你快速获取最重要的知识。但是大家试想一下,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别人凝练出两三千字的所谓“干货”,你读了真的有用吗?如果你本身便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别人的“读后感”可能能帮你回忆之前的阅历,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化为自身内功。但如果你本身就只是空空如也,这所谓的“干货”或者更确切的只能说是“嚼货”了。就好比你吃了第10个馒头吃饱了,难道你就能说“早知道不吃之前的9个了”?也许一本书中的核心知识点确实只有那么几个,但如果没有其他内容的佐证分析,所谓的精粹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多知识镜花水月,宛在眼前,却无法触及真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以前有人会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在那个年代,这或许是真的。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明珠亦会蒙尘,伯乐终究难遇。正如“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要不要”,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如果不去企图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那或许最终只能“在沉默中灭亡”。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必要的运营手段增加自己内容的曝光度,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彭小六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从一个三线城市的小程序员到现在成长为一代“网红”:简书大咖、“个人知识管理专家”。他就是通过各渠道的内容分发、三小时交通圈等形式,推广自己的个人形象,现在才能有此成就。这里解释下三小时交通圈:就是只要是他所在城市三小时交通可到的地方有培训线下分享他就会参加,或学习或交流或分享。当然现在这三小时从高铁变成了飞机,能去的地方也就更多了,影响力应该也会越来越大。
其实内容创业者只要选对方法并且坚持下去,不见得不能成为第二个彭小六,甚至同道、李叫兽。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渠道,提高自己内容的曝光量呢?
3.1 线上
自有平台:简书、公众号、微博、知乎专栏、今日头条
其他平台推荐:以笔者为例
会选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类用户规模可观的互联网干货分享平台投稿
选择垂直互联网领域的在线教育平台投稿
当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曝光度之后,在内容足够优质的情况下,自然会有其他平台联系你转载(甚至是请你在线上授课分享),这时候务必要求他们转载时注明来源:作者以及你希望主推的自有平台。比如笔者会要求他们注明作者及微信公众号。
3.2 线下
参加线下分享会,如果有人邀请你去给他们做培训。当你觉得自己足以胜任的时候,不妨去试试。既然你的目标是最终的知识变现,那么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面对面分享肯定是必经之路。
而且,在给他人培训的时候,是你通过实战进一步梳理自己知识体系、积累素材的好机会。当一个人创作遇到瓶颈,往往是因为他的阅历不够,库存不足;而与他人交流,往往能产生思想的碰撞,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就是笔者对“如何在这共享经济的浪潮中,实现知识变现”的一些个人感悟。
最后以狄更斯《双城记》的开言结尾吧: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的生产传播成本大幅降低,导致信息爆炸,越来越多的内容泯然于众;但这也给了我们个体崛起的机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这超级个体时代,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