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喜欢吹捧自己的人,夸夸其谈自己做过的事情、取得的成就。我不喜欢这样的人,自己也避免成为这类人中的一员。但不幸的是,身为一个作家,天生就要求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让我常常惶恐地觉得自己是不是说的太多了。所以在写东西时,我也会有意识地避免提到过多的人名,减少太繁复的细节描述。
“我刚刚和XXX公司的XXX进行了交流……”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其实就是一种自夸了——读者或者听众会想,我又没问,你有必要告诉我这么详细吗。发表在Facebook上的信息大约也可以看成是自夸——大概也是希望用大家的点赞来自我满足呢。
相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我更欣赏默默努力完成工作的类型。Derek Sivers也说过,说的越多,反倒让人怀疑你完成的能力——我赞同这句话,于是更常常自我提醒少说话多做事。
然而这里我却要提醒大家,在工作场合保持沉默也许弊大于利。适当的“自我吹嘘”也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让人知道你的成绩
虽然自我主义能给人留下很差的影响,但适当交流自己完成的任务却是你能力的证明。虽然导致女性在职场中出于劣势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性格定势、传统观念等,但缺乏说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的自行也是原因之一,有时即使她们十分擅长工作也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2011年的Catalyst Study研究显示,女性争取职业上的晋升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用于表现自己取得的成绩。让别人注意到已经取得的成绩,争取更多来自上司的满意,实际上是唯一可靠的获得事业提升的有效方法。虽然可能大部分人一厢情愿地希望不用自己开口,或是保持谦逊的姿态,让别人主动发现自己取得的成绩。但实际上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如果工作者本身不开口,别人可能根本无暇顾及。
— Janet Choi, iDoneThis(一个团队任务管理应用)首席文化官
汇报工作实际上是工作的一部分,自己完成的工作部分需要与团队和同事进行沟通分享。但汇报工作也是一门学问,做的不好(过于强调自己发挥的作用、甚至语气不当)就会让人觉得汇报者是在自吹自擂。初次尝试可能不能立刻掌握汇报的技巧,但这并不妨碍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尝试、做的越来越好。
汇报工作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能改变团队工作的方式,或许能给队友带来意料之外的灵感,或许别人能因此重新认识你的能力,或许你能收获更对胃口的项目。
重新定义“自我吹嘘”
如果在开会时一直沉默不语,那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外乎几种:能力有限、满不在乎或者态度傲慢。或许你从小到大都一直被这样教育:老板说话的时候,只要竖起耳朵听就够了。
“家长教育我:别无事生非,别给人惹麻烦。大概这是亚洲人的惯例。因此我也不习惯向别人寻求帮助”——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安(Takayasu),留给周围人就是一直“逆来顺受”的印象。即使分配了繁重的任务,她也只是选择默默承担。高安的字典里似乎也没有“自我表现”这一词条。
而在IBM,高安学会了自我表现这项技能:“团队取得的成绩也能证明我自己的能力,并且是很强的能力。”
— 选自Paper Tigers,作者Wesley Yang(纽约杂志)
取得了成绩却一声不吭,在别人看来,这不是谦虚和有能力的表现——在别人眼中,不仅看不到成绩,还会觉得是你落后了。
如何“优雅地”自我表现
从下面几个例子,也许能帮你理解如何自我表现,同时又维护自己在周围人心中的好印象。
(1)曼彻斯特大学教授Speer用社会心理学关系原理提出了一条“合理自夸”的法则:借别人表扬自己。B2B公司就对这一点习以为常。通过分享旧客户名单,推荐新的同类公司,通过公共关系渠道实现互惠互利。
(2)通过帮助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软件工程师Matt Swanson分享了他通过向用户提供价值、同时也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成绩的过程。每天数千访问量和读者的积极反馈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之间认可了Swanson的成绩。
(3)不要发表自我否定的评价(不要“假谦虚”)。比如“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得优秀的啊”,或是“我根本就没复习”。这种说法不仅不会让对方认可,反而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4)将取得的成绩展示给相关社区:如Show HN或HackerNews(两者都是计算机编程相关的网络交流社区)。做出了新程序或新应用,可以采用分享或发布的方式来扩大别人对自己成绩的了解。
汇报工作能让取得的成果产生更实际的影响
在做事方面固然不能放松,但汇报工作并不妨碍我们手头现有的工作。大家之所以能知道Derek Sivers,与他在公开场合(如TED)等发表演讲、让人们知道他做了什么不无关系。不要吝啬汇报工作,汇报不仅能帮助自己,还可能给别人带来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