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仅仅追求时间上的快慢是无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突破,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短时间内慢一点,找到围城的出口,提高信息渠道的质量,然后再重新加速。
今天这篇写写我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希望能给马上就要投入工作的你一点点启发。
这个问题是:“成长的快慢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宁可短时间内慢一点,也不要机械式的快”。
01:
从小我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十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对编程比较着迷。当时学校发了一本 C 语言的教材,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就全部看完了。
然后在宿舍用自己的电脑不断编写和测试着各种程序,每次运行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总是充满成就感。
没过多久,那个学期的内容就被我全部学完了,编写一般的简单程序也都不在话下,考试就更不用说了。
就这样,我以为自己的技术已经很厉害了,学校的课程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于是我到外面报了一个编程培训班。
跟我同班的都是一些即将找工作的大四学生以及一些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们就是程序员。
在那个为期八个月的培训中,完全颠覆了我对技术的理解。原来我知道的东西那么有限,我掌握的技能是那么的浅显。
在学校自学的阶段,我的知识内容全都来自于书本,而教材这种学习载体只会教给你最基础的原理和概念性的东西。一旦进入实战的环节,会发现这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而在职业培训班,基本都是奔着提升工作技能或者就业去的,所以学习内容和实战项目更偏向于实际应用,遇到问题的层次和密度自然就比在学校高。
那个时候,我以为在学校的我已经很快了,实际上我犯了一个错误。
我只是在自己的围城里机械式的转圈,一直没有走出去。我的信息渠道受阻了。
而走出校门的那次学习,让我真正慢了下来,重新整理知识体系,重新建立学习路线,原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
短时间内慢一点,找到围城的出口,提高信息渠道的质量,然后再重新加速。
02:
五年前我参与创业,在 2014 年那个时间点,互联网医疗是最热的创业领域,创业团队和资本都迅速加入到这个赛道。
如果用今天的结果来看,那时候大部分人都对互联网医疗有了过高的期待以及乐观的预期。
互联网医疗不可能像其他领域一样迅速改变一个行业的规则和运行机制,也不会像打车和外卖一样快速扶植巨头的崛起。
其根本原因就是供需结构以及行业规则。
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而制约医疗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传统利益机制的重新打破和建立。
全国 14 亿人口,在册的医护人员只有 400 万,而培养一个合格医生的基本年限至少是 5 到 8 年。所以,在海量的需求下,供给是严重不足的。
而全国医疗水平分布不均衡,不管是医疗人才还是设备,一二线城市要远好于其他地区。
此外,大部分的需求在基层,而核心医疗资源在头部。所以就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和诊所门可罗雀以及大医生看小病的现状。
虽然互联网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提升了效率,但在医疗领域似乎就失灵了。因为医生不像司机和外卖小哥,行业和人群不一样。
第一,供给无法短期内提升,就算靠资本砸也是没用的。
第二,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后二者完全不一样,服务无法标准化,对于非标服务和非标的双边市场,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所以,互联网医疗快不起来,它一定是一个精耕细作的慢活儿。
很多平台通过资本去快速获取用户和医生,但如果忽略了上述这些关键问题,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种弯路就是机械式加速,而忽视了本质和规律,加速过快就容易翻车。
回看一下过去 5 年死掉的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基本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走得太快还有一个弊端,就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是时机不对。这种情况就成了所谓的先驱。
这个行业需要时间也需要等待。有时候,慢一点,可能走得会更稳。看大环境大趋势,不要看小现象。
03:
我做产品的时间不算长,到现在也就 5 年多一点。但好在不同阶段的公司以及不同类型的产品我也都经历过了。
在创业公司从 0 到 1 做过产品,也经历过大公司产品的从 1 到 N,做过医疗、做过社区、也做过电商。
如果抛开这些应用层的内容去看底层,去思考一个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和使命,我觉得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概括。
“发现需求,定义产品,通过产品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使其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唐韧:一个产品经理的使命》来阐述我的理解。
做产品的这些年里,我经历过多次的“快”和“慢”,不仅是对于业务和产品的,还有关于个人成长的。
有时候会感觉进步很快,那是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内,经历事情的密度和质量很高,于是我获得的知识和洞察很多,这是快。
同时又会有阶段性的瓶颈和停滞,那是因为上个周期的进阶已经结束,基本能力已经获得,在没有新的成长素材加入时,自己会感觉到迷茫。
这时候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找更多的事来充实自己,使自己重新回到成长轨道上去。另一种就是慢下来,然后思考接下来的决定。
梁宁老师在她的新课中提到:增长,其实就是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一点其实对所有人都一样,试着回忆一下,你人生中过去的快速成长阶段,是取决于哪一次关键决定?
我读大学期间,利用休息时间花了很多钱出去参加了一个在其他人看来没必要的技术培训。
从此让我对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让我在学校的课程以及后续读研以及工作上受用颇多。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决定。
大学毕业时在机关单位和读研之间,我选择了后者来到了北京,完成学业进入了互联网,选择了更强的不确定性。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决定。
毕业后在大公司和创业公司之间,我依旧选择了后者,选择了机会和风险都更高的那个选项。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决定。
做了几年技术,放弃擅长和积累,然后转型产品,开始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探索和成长。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决定。
如今,我离开大公司,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自己认可和坚持的路上继续前行。只工作,不上班,没有假期,一切为自己负责。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次决定。
不能说这些都是正确的决定,但都是我经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做出的选择。
现在看,我没有后悔过任何一次选择。
哪怕暂时会慢一点,但至少我没有进入那条机械式成长的快车道。
每次,我都选择了不确定性,因为这里有几何式成长的机会。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问题,成长的快慢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看完上面的内容,相信你也有了答案。
在我看来,决定成长的关键因素有如下三条:
选择优质的信息渠道;
看大环境大趋势,不要看小现象;
选择不确定性。
宁可短时间内慢一点,也不要机械式的快。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