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所谓的进步和提升,就是完成认知升级

这有一个“我和她”的故事,你听么?

【我和她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家庭背景不错,海外留学归来,现在也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职场初期的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在事业发展上能更快地上一个台阶。

她很努力工作,也努力去学习很多知识,在工作上投入度也是非一般人可比拟。工作之外,她还会看各种书,还会参加很多线下的行业沙龙,甚至还计划去学校进一步深造一下自己,例如学个MBA什么的。

她是典型的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人,而且是那种既有想法也有行动的人,她很努力去让自己进步和提升,但很长时间过去后,她发现自己实际上除了增加了一些工作经验外,个人价值实际上没有多少提升。

在工作上,处理工作事务越来越娴熟,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她也能处理得近乎完美。从自己单打独斗,到带团队协作,个人能力确实提升了。

在生活上,她会把自己安排得非常充实,偶尔做做饭增添一些生活情趣,健身、瑜伽、游泳样样都行,而且还会不定期给自己安排一场放松的旅行。

在外人看来,她的工作和生活就是那种“别人家孩子”的状态。但在我和她的沟通中发现,她对现在的状态并不满意,或者说是有点焦虑,她不知道哪天这些就会从她身边溜走。

她的工作确实逐渐走上正轨,她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声有色,但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她。对这些,她其实并没有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不确定性。

对于我的这位朋友,在和她聊天中,我说,要获得这种安全感,就得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她问,如何升级,我答,站在未来思考现在。

认知

不确定性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的好不代表未来持续好。求变、拥抱变化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

工作好、生活好是一种既成事实,说明现在好。而这些已经很好的人其实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他们大多数对未来没有明确的预期。

为什么说越有钱的人越焦虑,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财富的再处理,不合理配置就会贬值。为什么说公司越大就越有危机感,因为每时每刻都面临来自外部的革新,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技术就有可能让公司在一夜之间被颠覆。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进步和提升的本质就是“认知升级”。

认知是什么呢?认知是人在思维上对现在和未来建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是产生结果的必要条件。

所以,今天每个人和组织的现状是由过去的认知决定的,未来则是由现在的认知决定的。

认知升级是什么呢?认知升级是一种能力,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

我们都有过这种感觉:“以前我要是…就好了”。这是站在现在看过去的能力,每个人都具备。

但是是否思考过这种感觉:“现在我要是…以后就好了”。这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那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现在要不就正在做着别人不屑一顾的事情,要不就是正在为未来做着自己坚定的准备。

18年前马云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看法会被人说成是骗子;10年前乔布斯推出iPhone时各大手机厂商嘲笑他根本不懂手机;5年前,程维带着他的滴滴一家家去拜访出租车公司,没有一家愿意与他们合作;2年前,胡玮玮和她的摩拜单车根本不被人看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时他们的认知是处于升级的状态,他们拥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

所以,这些认知升级的人往往都做了一些当时别人看不起、后来别人看不懂、再后来别人追不上的事情。

【升级】

对个人而言,工作中我们尽可能去将工作完成好,完成老板和公司的任务,取得结果,然后得到认可。这种结果和认可多了,我们就成了自以为的成功人士。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是雇佣关系,我们是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某一个价格出售给雇佣方,然后在固定的时间内未雇佣方创造价值,最后,我们得到的这个价格只是我们创造的价值中很小的一部分。

通过雇佣关系产生的结果和认可确实会让我们得到很多东西,但如果失去了这个雇佣关系,我们又是什么呢?

很多“成功人士”都背着“前…负责人”等这样的过去式title,带着这种光环他们进入新的雇佣关系,结果在新环境和新事情下他们没有复制以前的成功。这是因为,这种价值是外界赋予的,并不是来自自身。

所以,别以为外界对你的认可就能证明你有多强,一旦把你赤裸裸的摆在竞争舞台上,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没有了公司的背书和资源、没有了其他部门的支持、没有了成熟平台的保驾护航,如果都依靠这些,你什么都不是。

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是“个人+公司”的雇佣关系,未来,一定是以“个人+平台”的协作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会发生大的变革,雇佣关系会逐渐解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发展,一个提供给个人的技能协作平台一定会出现。到时候每个人都不需要去一个固定组织建立长期雇佣关系,而是在个人协作平台上与其他人一起建立一种新的协作关系来共同生产,这种新的协作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取代“公司”这种组织形式。

离开了“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未来的个体要想产生价值,对个体的要求就会逐渐提高。现在很多人进入公司还是本着以“为公司出力”的思维去工作,为公司达到目标的同时成就自己。

现在,请将这种思维转换为“为自己出力,成就公司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在这种认知模型下,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实现“个人增值”,而非绝对的“公司利益”。并不是说不管也不考虑公司价值,而是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举一个例子,公司有两个项目供你挑选,一个项目要求比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另一个项目要求比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假如你在设计能力上已经比较娴熟了,选择第二个项目必然能让你得心应手并且顺利完成项目,而且有机会做的很好。这是既符合个人擅长也符合公司利益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会让自己有安全感的选择。

但是选择第一个项目才是真正能提升自己的机会,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该选第一个而非第二个,这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升级。第一种选择能让你逃离舒适区,去拥抱变化和挑战,在非舒适区建立起来的能力会让舒适区的范围逐渐变大,强大的是自己。

不断去获取属于自己的能力,比被外界赋予要强得多,这是别人拿不走也不会被取代的东西。

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

【后来】

“站在未来思考现在”,我向她提出这个答案之后,做了上面这番补充。

我和她的交流发生在三个月前。国庆假期偶然聊到,现在她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已经在公司带了一个小团队在做自己选择的项目,那种焦虑和不安全感我在她身上已经感觉不到了,我相信,她完成了自己的认知升级。

这种不断跳出舒适区去建立更大舒适区的过程,就是认知升级。

这种认知升级”的思考方式让我受益良多:

7年前,我没有选择当时主流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转而选择了当时还是非常小众的智能手机App开发(1年后,国内开始兴起移动App技术,并迎来智能手机换机潮);

5年前,已经做了两年Android开发进入舒适区后,选择自学iOS开发,并且开始写技术博客(2年后,移动开发在国内普及,我的技术博客至今阅读总量两百多万);

3年前,加入创业公司,放下擅长的技术能力,转型做了产品。这种大跳跃再一次让我跳出了舒适区(做产品,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创业,让我对公司对商业对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1年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写书的我,被邀请出书,主题跟过去7年的积累息息相关,从技术到产品,为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写了一本技术书(现在,这本书在筹划第二版);

之后,期待再一次的逃出舒适区,完成升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认知  认知词条  进步  进步词条  所谓  所谓词条  提升  提升词条  完成  完成词条  
攻略

 ​如何找回工作上的精彩心情

如何找回工作上的精彩心情如何找回工作上的精彩心情把工作当演出我在美国念博士班时,系上有一位年轻的帅哥教授,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每一个学生都很期盼在教室看到他的...(展开)

攻略

 阿里用户型产品经理秋招面经

很多同学在毕业要准备面试时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着手准备,那不妨来看看已经拿到阿里offer的学长的面经!背景介绍阿里秋招面试:共五轮,两轮业务面-总监面-交叉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