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榆木
最近,考研名师张雪峰离开北京上了热搜,让千万年轻人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一直以来,张雪峰被称为考研界的相声演员。
那些艰涩的学科知识,他总能用一些幽默接地气的方式讲透。
在一阵阵哄堂大笑中,考研仿佛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如今,张雪峰已是受欢迎的考研辅导老师之一,微博拥有600多万粉丝。
而他的愿望,也是帮助那些草根阶层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考研实现人生蜕变,在北上广深追逐自己的梦想。
有网友说,鼓励大家追梦的他,自己却先离开了。
很快,一段张雪峰自述在北京奋斗经历的旧视频纷纷刷屏。
“上一辆有一千人的公交车是什么感觉?”
“北京的地铁你不用挤,因为人潮会挤着你进去!”
“我站在那里,双脚可以不沾地,因为你被人群挤在了半空中。”
听课的学生都被逗笑了,万千北漂人却看得无比心酸。
14年前,张雪峰刚来北京,一无所有,挤过逼仄的出租房,守过没人听课的教室。
14年后,他终于小有名气,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在大多数人眼里,拥有这些成绩,已是打工人中的佼佼者。
可即使成功如张雪峰,还是被迫逃离北京,难免让许多年轻人对北上广深,更加望而却步。
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张老师,你这一走,带走了多少人的梦想?
1、落荒而逃和战略转移之间的差别,叫做“底气”
关于张雪峰离开北京的理由,成了网友激烈讨论的话题。
张雪峰也在微博里提到,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就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而他离开北京,也是出于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其实像张海峰这样作为优秀人才,真要落户也并非不可能,但正如他所说,有了户口也不够,你还得有1500万去买海淀的学区房。
那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放在北京,一点也不简单。
一时间,微博一片怨言:
“感慨!感叹!无数优秀的年轻人就这样被现实逼着离开!”
“北京,容不下有趣的灵魂!”
“我被你忽悠的考研来了北京,结果你跑了!”
眼看考研圈弥漫起消极的氛围,张雪峰赶紧发了篇长文进行澄清:真的只是搬了个家,不用给我上升那么多高度。
通过这篇澄清,我们能看到以下几点:
1. 他仍有公司在北京发展;
2. 前往苏州是拓展事业,很多工作几年前已开始推动;
3. 依旧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历练。
事实上,为了开展考研的线下辅导,张雪峰几乎一整年都在全国各大城市间奔波,扎根北京对他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而且,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高校资源。
去年江苏省的考研人数为24.9万人,仅次于北京和山东,近几年考研人数的增长率也是极为迅猛。
在这样的环境中,张雪峰和他的公司无疑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也正是看到了这些,张雪峰没有继续留在北京,和一纸户口死磕,而是为自己规划了更合适的发展路径。
可见,离开北京不是落荒而逃,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移。
而我们,不难从他在事业中拥有自由转身的底气里,学到点什么。
2、只为了户口的打拼,从一开始就输了
关于漂泊一线的年轻人,曾看过一则很扎心的留言:
“你的活动范围,不过几座看似辉煌,却与你无关的大厦。”
没有归属感,是无数人的心头之痛。
如今总结为一句话:“拼了十几年,拼不来一纸户口。”
但归属感的缺失,仅靠一纸户口就能弥补吗?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天,毕业后他进入上海一家合资企业,靠着专业的落户加分,成功达成72分落户要求。
如今两年过去了,他跟我感慨的,却是当初不该申请落户。
首先为了落户,他老家的农村户口自动作废,意味着以后家里分的土地和他再没关系。
其次他在上海落的是集体户口,但他又买不起上海的房子,于是户口就把他跟公司绑定了。
虽说不是不能跳槽,但为了不失去户口,他就要么找能挂靠户口的企业,要么每年花很多钱,把户口挂在不是自己工作的公司。
对他而言,户口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他束手束脚。
而没能申请落户的年轻人,仿佛同样的站在围城外边。
当发现自己注定与落户无缘,就放任自己顺着随性的坡道一溜到底。
在张雪峰离开北京的微博下面,有这么一条评论:
“反正再苦再累也拿不到户口,给北上广深白干了十几年。那还不如别这那么累,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到头来还能说,至少我享受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
对此我想说,如果你来北上广深的意义只在于一纸户口,那大概率是逃不了“白干”的命运。
其实不管是落户后的失望,还是没落户的巴望,个中纠结都在于缺少合理的期望。
来一线城市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利用这里的资源,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反的,缺少长期的职业规划、忽略了奋斗的本质,那么等到青春散场,离开北上广深,也看不到路在何方。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妮,在上海拼到30岁却零存款。
混不下去后回到自家小县城,不知能做什么,只好听从亲戚安排找一门闲差。
最后又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纠结了半天,还是咬着牙跑回了上海。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在你纠结选择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答案了。
从这个层面讲,在北上广深为自己的理想添砖加瓦,是最有效率的一条路。
3、我为什么仍建议,你来一线城市看看?
莫尔曾说:“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如今扎根一线城市的门槛虽然越来越高,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来这里奋斗仍是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还在犹豫观望,那么不妨从下面3个方面考虑自己的选择:
1.有些东西,只有看到了,才能梦到
粥左罗曾分享自己早年在北京打拼的经历。
当时他兼职做保安,每天80块的工资。
小区里停的豪车是他在乡下不曾看到的,他和同事彼此打趣说,我要这辆车,你要那辆车。
听着是天方夜谭,但他后来靠着8年的打拼,最终让梦想照入现实。
诚然,像他这样逆袭的人很少。
但如果没有看到这些豪车,以及那些温饱层面以外的需求,他不会有这份逆袭的力量。
人不会渴望自己看不见的东西,而一线城市恰恰让你知道,人生还有许多原来不敢想象的可能性。
2.有些事情,只有做过了,才能成就
一线城市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机会、资源以及设施条件是安逸的家乡无从比拟的。
这也意味着,有些事情只能在这里成就,有些想法只能在这里实践。
对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大都市更适合野蛮生长了。
而且年轻的最大优势就是有着较多的试错成本,哪怕没有成功,也就是一张车票的代价,那为何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
3.有些财富,只有来过了,才能积累
大城市不稳定,是因为总有不甘平庸的人想取代你。
而小地方的稳定,多是一潭死水,人们终日聊的不过是家长里短。
大都市里,没人有时间矫情,只想着如何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有助于培养坚韧的性格,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才是人们能够积累的最大财富。
华为副总裁孟晚舟曾在演讲时说:“以前我们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按价值定薪。”
但不管定薪的标准如何改变,可以肯定的是,人们永远不会为一纸户口定薪。
“北上广容不下肉体,三四线留不下灵魂”,如果不考虑怎么让自己提高,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很难得到所谓的归属感。
人们的归属、安全感,归根结底只能自给自足。
惟有用尽所有可用的资源,玩命地向上爬,这样哪怕最后离开,也不是落荒而逃,因为你收获了向下兼容任何一座城市的能力。
愿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共勉!
参考资料:
《24.9万!江苏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说说你为啥这么拼》,来源:环京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