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从2018年起,花了5年多时间指导过上千名各行各业的同学如何提高职场学习力后,我发现,有些学习习惯如果小时候没形成,成年后再想习得就很难。
特别是下面这四个学习习惯,对成年后的学习能力影响尤其巨大,它们分别是:勤奋感、独立自主、成长型思维、阅读。
你可以对照看看,哪些习惯是自己尚未养成的,以及哪些是可以督促自己的小孩早点养成的。
01、勤奋感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撇开运气因素,类似条件下,影响一个人成就的最大因素就是勤奋感。
我在指导不同同学的学习时,也切身体会到这点:
勤奋感足够的同学,哪怕基础差、底子薄,最后也能掌握得不错;
勤奋感不足的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基本很难有实质的进步。
因此,勤奋感是第一个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学习习惯。
如果从小没有培养出勤奋感,成年后在学习时,就容易碰到两个主要问题:
1、容易放弃和拖延
在学习时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更倾向于拖延任务。
2、掌握得不够熟练
很多能力和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刻意练习,比如表达能力、数学计算技能。
勤奋感不足,就会导致各种能力和技能都掌握得半生不熟,说不会吧也懂点,说会吧一动手、一张嘴就错。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到11岁是勤奋感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如果你的小孩正处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就可以重点养成这个习惯。
培养的方式你可以参考下面三点:
1、引导孩子投入
给孩子找一个他一开始有兴趣的学习项目,比如练字、弹琴、打球等。
然后在这个项目上,引导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来长期练习,并且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下去,不放弃。
2、树立积极榜样
展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勤奋的重要性。
假如自己做不到,就给孩子找个勤奋的榜样或偶像。
3、高频正向反馈
多给孩子提供正向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知到自己努力后的进步,这样他们就更有动力继续投入。
02、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的习惯能够培养一个人在学习上的自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从小没有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成年后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两个障碍:
1、缺乏学习的自驱力
缺乏自信和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只是被动地根据别人的安排,或者盲目地跟风学习。
这种缺乏自驱力的学习,往往沦为无效学习,只是有个学习过程,应付考试还行,但很难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工作成果。
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不知道自己去找学习资源和资料,一切都要别人提供给自己。如果别人没有提供的话,就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
那如何从小就给孩子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习惯呢?四个步骤:
1、设定目标
跟孩子说清楚学习任务的目的,再引导孩子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像我给孩子安排数学的口算任务时,就会告诉他想当科学家数学就必须很好(他看了《流浪地球2》后,说自己想当科学家),数学的基础就是计算,只有计算非常熟练,才能学好后面的内容。
再问他:“一般孩子是1分钟可以做10道题的计算,你自己打算1分钟计算多少题呢?”
他自己说了20道题后,做这个口算任务就很有自主性和动力了。
2、制定计划
带着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制定时间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像我这个暑假,就先带着我儿子在纸上列出来这个暑假他自己想做的7类事。
再在电脑上打开Excel,让我儿子自己说他每天、每个时段要做什么,帮他制作成下面这张计划表。
▲ 图、我儿子的暑假安排
3、自我管理
培养孩子自己管理时间、任务和资源的能力,鼓励他们使用日程表、提醒事项等工具来组织学习和活动。
像我就是将上面做好的计划表,贴在我儿子书桌前,让他自己每天照着做。
再在小天才手表里给他设置好重要日程的提醒,比如15:30要去弹琴,15:15分就有日程提醒他开始准备出门。
暑假都是由他自己安排自己,我们白天上班不盯着,只是晚上回来检查下他的完成情况,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提醒他第二天改进。
4、独立寻找资源
鼓励孩子主动寻找学习资源,比如书籍、互联网资源、教学视频等。帮助他们学会自主获取信息。
我儿子的很多绘本和书籍,都是他在图书馆、学校和外面看到哪个小朋友带着,自己回来要求我们买的。
买的时候,我们会打开App,让他自己挑,放入购物车,我们只是负责最后付款。
03、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心态,相对于固定型思维,它更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取得成就。
如果从小没有培养出成长型思维,对成年后的学习会有下面两点负面影响:
1、自我限制
没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总会低估自己的潜力,自我设限。
还没开始学呢,就认为自己学不会,不敢追求更高的目标。
2、对挫折的恐惧
没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和智力是固定的,别人会因为自己某次的失败,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盖棺定论。
因此,他们会很害怕失败和挫折,面对有挑战的目标或困难就会躲着走。
那如何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三个方法:
1、鼓励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领域、活动和兴趣,通过对新事物的尝试,孩子就不会固步不前,而且能认识到犯错是获得新技能和经验的最佳方式。
2、不做标签式的表扬
一个人起点低、底子薄不怕,怕就怕形成固定型思维后,为了维护所谓的外在形象,不敢暴露短板,停步不前。
很多教育专家反复提醒我们,不要夸孩子聪明,而是要夸孩子具体的点和努力。
因为,如果你夸孩子聪明的话,下次孩子为了避免被人认为不聪明,就不敢做没把握的事,也不敢犯错。
3、容忍犯错和失败
容忍犯错和失败,有助于孩子打破固定型思维,转为成长型思维。
我儿子三岁多的时候,一件事做错后下次就不愿意尝试,让他再做,他就会说“我不会!”
我的做法是告诉他,其实爸妈也会错,但我们都是错了后,下次才做得更好的。
再告诉他,哪些地方他已经做得不错了,只是哪儿再改进下就行。之后再鼓励他尝试下一次。
他上学后,有些题目做错后就很沮丧,不想再学。
我就告诉他:“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会的东西还继续学,不是浪费时间嘛。所以我们学的,基本都是自己不会的,做错很正常。”
经过我们这么反复容忍他的犯错,我儿子现在完全不怕犯错,基本什么事都敢去尝试了。
04、阅读
为何绝大多数小孩最先学会的话总是“爸爸”或“妈妈”呢?
这跟人大脑的学习方式有关。
我们每学习一个新内容,在大脑里的表现就是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连接,形成神经通路。
如果你再重复学习这个内容,突触连接就会加强;相反,如果长期不接受相关的刺激,突触连接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因为我们总是逗小孩叫“爸爸(baba)”“妈妈(mama)”,a这个元音是小孩最经常听到的声音,所以大脑的神经元就会建立突触连接,形成相关的神经通路,随着小孩对a听得越来越多,这个神经通路也变得最为强壮,最后一开口就是“ba”或“ma”。
同理,有些人的家乡话里没有某些发音,像我老家话不分l和n、前鼻音en和后鼻音eng这些,我们小时候上课老师也不讲普通话,所以大脑就不会建立区分这些音的突触连接,长大后就再也听不出区别。
阅读习惯之所以从小就要培养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些视觉输入、语言理解,过了儿童时期,神经突触就难以再建立并固定为神经通路。
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玛丽安伍尔夫经多年的研究发现:
7岁前的儿童,在阅读时是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同时运行,这个时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
过了这个时期,视觉输入、连蒙带猜、对文字自然习得的能力开始退化。
等到成年时期的阅读,往往就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了,像一目十行的视觉输入、对文字的敏感性和想象力就很难再建立了。
那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你可以用下面三个方法:
1、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比如绘本、漫画、书籍等等,以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和阅读水平。
在4岁前的幼儿阶段,以图大字少的绘本为主;
有了一定识字基础,就可以读阅读图文并茂的漫画、人物、动植物等书籍;
到了小学1年级,就可以阅读字多图少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古汉语等读物。
2、创造阅读环境
给孩子营造一个容易看到和读到书的环境,目的是激发其阅读兴趣和行为。
比如,在家中建立阅读角落,摆放书架;
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
假如没有洁癖,不怕乱的话,可以在家里的沙发、茶几、书桌、床头等等地方都放上书,孩子随便坐在哪儿都能顺手拿了阅读。
3、成为阅读榜样
孩子最先和最多模仿的人就是家长,因此你可以自己多翻一些纸质书,给孩子展示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和行为。
自己做不到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去爱阅读的小孩家里一起玩,这样也能被带动阅读兴趣。
05、小结
上面这四个学习习惯(勤奋感、独立自主、成长型思维和阅读),虽然不是小时候没养成,长大后就肯定没希望了,但成年后再习得的难度和成本都会很高。
所以,如果你之前没养成现在想习得的话,前期就要做好比别人投入多、提升却更慢的心理准备。
等过了这个开头的阵痛期,咱们大脑里的神经元突触强化为稳定的神经通路后,你就会学得越来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