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原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无阿谀奉承之意,最终进士及第,欧阳德被授任六安州知州。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学生讲学。后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皇帝诏令选拔朝士中有学问和德行的人做翰林,于是改任欧阳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众多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被征召入京担任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家中奉养母亲。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为被荐举而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他才赴任。皇帝命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皇太子迟迟不立,皇帝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避讳谈及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立储君。恰逢皇帝有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亲的身份为儿子操办婚事,诸位王子都住在宫中;宣宗、孝宗以兄弟的身份操办婚事,才会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于?”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奏上。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皇帝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裁断众多被分封的宗室诸侯尤其有坚守的原则。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当时,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处在显要地位。他们在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和他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来聚会的人有五千位。都城讲学的聚会,因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突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庄”。
相关练习: 《明史·欧阳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5分)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5分)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 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
B. 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 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 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凉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5分)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5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B 【“服未阕”指“服丧期未满”,排除A项和D项;“德恳请”指“欧阳德恳请立储”,“建储”指“确立储君”,排除C项。】
11. B 【“军令”属于兵部】
12. B 【欧阳德是在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
13. (1)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
(“甫”“冠”“之”各1分,句意2分)
(2)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然而欧阳德突然去世。
(被动句、“知”“遽”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无阿谀奉承之意,最终进士及第,欧阳德被授任六安州知州。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学生讲学。后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皇帝诏令选拔朝士中有学问和德行的人做翰林,于是改任欧阳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众多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被征召入京担任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家中奉养母亲。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为被荐举而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他才赴任。皇帝命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皇太子迟迟不立,皇帝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避讳谈及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立储君。恰逢皇帝有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亲的身份为儿子操办婚事,诸位王子都住在宫中;宣宗、孝宗以兄弟的身份操办婚事,才会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于?”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奏上。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皇帝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裁断众多被分封的宗室诸侯尤其有坚守的原则。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之处,众人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当时,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处在显要地位。他们在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和他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来聚会的人有五千位。都城讲学的聚会,因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欧阳德很晚才被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突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