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出处】唐·杜甫《登高》。

【意思】身在万里之外,感伤这萧瑟 的秋天和常年客居他乡的生活,年老多 病,我独自一人登上高台。作客:羁留 于他乡。百年:古人认为人生不过百 年,常用“百年”指一生。这里指年岁 已暮。

        在羁旅思乡的一般含意中融入久客孤独的哀愁,悲秋苦病的情思,离乡万里、人已迟暮的喟叹,使人深深感到诗人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意象组合紧密,风格沉郁顿挫。

【鉴赏1】我常年漂泊在外,距家乡万里之遥,对此秋景,内心感到非常 伤悲;一直以来,疾病缠身,今日却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诗人登高远眺, 遍目是万物萧条的秋景,诗人不由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的处境,心中顿生 无限悲愁。“常作客”三字指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百年与多病搭配,将 自己人在暮年,多病缠身的处境交代清楚。本是无限孤独寂寥,极其悲 伤,诗人却以“万里”“百年”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得哀愁也变得壮大而深 沉。

【鉴赏2】

   远离故乡,长久客居,时逢秋天,心情甚感悲凉; 老来多病,独自登高眺望,不免感慨无限。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 乙编卷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悽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明胡应麟 《诗薮》 内编卷五: “若 ‘风急天高’,则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客居他乡的人 (多指老人)体弱多病,孤苦伶仃的境 况。亦用以形容独自登高,悲感秋天。 [例]他无家无小,不知如何打发乡思乡 愁。年近迟暮,重病缠身,晚景凄切。 真个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啊! (熊光炯《“台风”思乡曲》)

【全诗】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公元765年(代宗永泰元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767年(大历二年)到了长江之滨的夔州(今重庆市奉节),这首诗就是在该地(重阳节)登高时所写的。

        霜风渐紧、万木凋零的深秋时节,诗人登高远望,看到了一派渗透着诗人悲凉情绪的自然景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哀”与“回”是诗人感情的外化,因心情悲哀而低回,便视万物皆“哀”且“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极具动态性的两个意象群,大大增添了意境的独特色彩和悲秋的强烈氛围。景中之情已表达得非常充溢,这含蓄的外壳需要点破,于是便有了第五六句的出现,这里具体地点出了常年飘泊、年老多病的生活景况和不幸遭遇,这是诗人实际情况的真实概括,因而就极有打动人的力量,而“万里”与“百年”两个词语更表现出诗人飘泊的空间之广与多病的时间之长,同时也隐含了诗人之“悲”之“病”并非小小的一己之虞……末联之句是全诗意蕴的总括,这里既有抒情,又有描写,还有叙事,我们在这诗句中看到了诗人由“艰难苦恨”染白了的两鬓繁霜,也看到了因病而新停了的酒杯。本来诗人还可以借酒浇愁以销胸中块垒,如今因病连酒都停了,这愁这苦这忧这恨又该如何排遣呢?这沉重的结尾把读者的心也坠到了忧伤的深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诗  全诗词条  万里  万里词条  悲秋  悲秋词条  登台  登台词条  作客  作客词条  
古文

 顾彩《焚琴子传》原文及翻译

顾彩【原文】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心灵受伤;极甚之词,犹言万分】善【容易,易于 】哭,类古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