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文言文翻译|注释|解析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文言文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黶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翻译

秦国向东周借路用来讨伐韩国,东周害怕借路给秦国而恶化了与韩国的关系,如果拒不借路就会得罪秦国。史黶对东周国君说:“主君为什么不打发人去对韩公叔说:‘秦国敢于横越东周的边塞去讨伐韩国,这是相信东周的。您为什么不送土地给东周,让他们派出重臣出使楚国,秦国必定产生疑虑,不信任东周了,这样一来,韩国就不会受到讨伐了。’然后再派人去对秦王说:‘韩国硬要送给我们东周土地,是想让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主君不敢领受。’秦王一定不便说不让东周接受土地,这样东周既得到了韩国的土地又听从了秦国的旨意。“

注释

①假道:借道,借路。

②恶于韩:被韩所憎恨。恶,增恨。

③史原:韩国史官。

④韩公叔:韩氏公族。

⑤绝塞:横越边境的险塞。

⑥重使:地位重要的使者,往往指以重臣或公子为使者。

⑦强:竭力,想尽一切办法。

解析

战国策里的故事呀,慢慢看,慢慢品,挺有意思的,一不留神也许就在现实中用上了。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是,左右为难的时候,该怎么办,也许还真就有办法让咱鱼和熊掌全得,里子、面子全顾。

话说那秦国要攻打韩国,可他与韩国并不接壤,于是就对东周说,我讨伐韩国,从你那儿借道。如同美国打伊拉克要从阿拉伯借道差不多。

人家秦国是大国,兵强马壮,又从来不拿礼数当回事儿,说话自然强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下可让东周君为难了,怎么办好呢?

借道吧,得罪韩王,不借吧,得罪秦王,重要的是,东周哪个也得罪不起。为什么呢?

借道给秦王,后果有二:

其一:秦王讨伐一下,掠夺些珍宝,班师回朝。余下弱小的东周不管,韩王因东周以怨报德,定然不会轻饶,无论从实力还是地理位置,东周都只有被收拾的份儿。

其二:秦王把韩国灭掉,那就得与秦国为邻,东周的境遇将不亚于,羊落虎口,那秦国决不会念及东周曾经借道的好处,哪日一个高兴,把东周灭掉是一定的。

不借道给秦国,后果就一个:和韩国一起被秦国收拾。

上面三种结果都不是东周君想要的。

东周君心里那叫一个烦乱,是茶饭不思,寝食不安。辗转反侧了多日,也没想出什么法子来,下面的臣子,也是焦虑者有之,思谋择良木而栖者有之。

一个叫史黡的臣子,思考了多时,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便求见周君。

周君召见,史黡对周君说:君王您找人对韩相说:秦国敢于过绝路要塞之地伐韩,是因为他相信东周不敢违背他,您不如送东周一块土地,并让重臣出使楚国,然后把这个消息传给秦国。这样一来,秦国一定起疑心,认为韩国联合东周与楚抗秦。从而不信东周,自然也就不敢走这绝塞之地,征伐韩国了。

史黡继续对周君说:上面的步骤实施了以后,你就对秦王的使臣说:韩国一定要给东周土地,就是为了迷惑秦国,东周实在是不敢接受,又不能不接受呀。秦国自然无话可说。

这样一来,东周即可得韩国的土地,又没有拒绝秦国,可谓两全其美。

史黡的这个计谋实在令人佩服,真真假假的愣是把一步死棋给走活了,还有盈余,简直是不可思议。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韩文  韩文词条  言文  言文词条  假道  假道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古文典籍

 中庸第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路(1)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2)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3)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4)之。衽(5)金革,死而不厌(6),北方...(展开)

古文诗文

 今日诗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今日诗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