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成年人的标志是什么?懂得克制,算是其中之一。
昨天等公车时,听到旁边的姑娘打电话,大致说又被上司骂了,心里有些郁闷,这周已经被骂了好几次了。
手机那头可能是她朋友,开始为她抱不平。
姑娘反而安慰对方:“这不叫逆来顺受啊,我确实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我做他助理这么多年了,说不定换个地方被骂得更惨。他也不算坏老板……”
“我今晚还是赶紧加班处理吧。”
要是几年前,我估计会暗戳戳地给这些话贴上一个“怂”字。
可如今,我觉得这姑娘挺拎得清的。
为什么这么说?
她明白:
首先,一个老板好坏,不是看他骂不骂人。许多人表面看起来和颜悦色,一到谈钱就和你玩太极,实际上还是亏待你。
其次,分析出被骂也有自己失误的原因,并且懂得马上采取措施弥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她没有被情绪裹挟。
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做到,我看过太多人一被骂就气不打一处来,迫不及待地跑到楼梯间和朋友亲人吐苦水。
坦白讲,我觉得混职场是需要挨骂的能力的。
往小了讲,这事躲避不了啊。如果你一被骂就崩溃或反应过度,最影响的,其实是你手上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互联网圈的知名产品人梁宁曾说,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一个情绪经常失控的人,无异于在雷区撒腿狂奔。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踩到地雷,也不知道将引发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02:
你周围或许有些人,标榜“真性情”,嘴上说是活出自我,但实际就是情绪低能。
他们习惯说:
“我这人就这样,心直口快有啥说啥”;
“我爱憎分明,有啥事都摆在脸上,从不掖着藏着”;
“我态度就是活得real,有一说一。”
看起来很帅气对吧?
实际上呢,他们一不满意就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开撕,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吵成一片。
有一次我在出差途中,就亲眼目睹了一件事。
坐我前排的年轻人A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发现,桌面上的水杯被人放在旁边座位上,背包被人放在地上。他位子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B。
A:这位置是我的呀,你干嘛把我东西都扔旁边?
B:我看过是X排X座,你占了我位置。
A拿出车票,发现是自己走错车厢了,依然有些不满地说:“那你也不能随便乱放我东西,好好说话不就得了?”
B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坐错了还好意思说。A也不甘示弱地将声音抬高8度:你有没有教养……
你看,多小的一件事,但凡情绪稍微稳定些,都不至于为这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互怼。
更极端的案例不是没有。
去年5月份,同样在动车上,两位乘客因为水杯碰翻起了口角,其中一人居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对方,导致他人轻伤二级。自己赔偿了7.7万元。
假如说在生活中,情绪失控是一种自我消耗,那么在职场上,随心所欲的发脾气、动不动言行偏激,不仅容易恶化合作关系,更是团队协作中的巨大阻碍。
我一个同行朋友,公司里有位架构师,脾气非常差,对小事又敏感,开会时意见不合他能指着对方鼻子骂脏话,拍完桌子摔门而出。
由于架构师比较资深,大家只好尽量避让他。
之后来了一个性格强硬的副总,完全不吃他那套。
OK,你敢甩手走人,那我就换人做这事。
副总马上将他手里的一项核心工作移交给另外两个同事,他原本负责的事就谈不上有多少技术含量,如此一来,等同被架空。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
爆发时天雷勾地火,可过去后却风平浪静。
遗憾的是,以情绪驱动行为的人,注定会败给这12秒。
03: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工作中特别受到信赖的人通常都有个特点:
情绪稳定。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请来几十位志愿者,同时观看两个人的访谈视频片段。
一个表现得喋喋不休、一惊一乍;
一个表现得沉着冷静、时常一针见血地说出观点。
视频结束后让志愿者为两人的信任度打分。
结果,后者的票数占有碾压性的优势。
一个会驾驭情绪的人之所以给人信赖感,是因为他们可控、可预判、不偏激,将情绪影响降到最低时做出的决定,自然比理性脱线的人靠谱得多。
这也正是为什么《孙子兵法》里会说,“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面对大喜大怒大惊大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足以赢了99%的人。
何况如今这个时代,对人才不仅要求业务专精,更要求情商高、能沟通、会合作。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用4个要素定义“专业”:
先见能力、构思能力、沟通能力、适应矛盾能力。
其中后面两项,都与情绪控制息息相关。专业的人,追求的是各方向的稳定输出,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发脾气、一遇到不顺就看心情。
合作中冲突在所难免,真正专业的做法是化解冲突、解决问题,以确保目标顺利达成。
04:
有人可能会说,我脾气就这样,没办法呀。
你放心吧,所有人都有控制脾气的能力。所谓天生脾气差压根不存在,只是借口而已。
脾气再烂,在老板面前、在警察面前,哪里敢肆意发脾气?
1、远离情绪发酵的地方
《奇葩说》辩手陈铭聊到键盘侠时讲到:“键盘侠是一种非常易于传染的情绪状态。”他在网络上看到键盘侠辱骂他孩子,难以控制地也想要回嘴。
情绪是非常容易传染的。
所以你在刷微博时很容易看到,只要有几个人的评论被顶到前排,基本就带动了后面评论的节奏。情绪的影响力经常超过了事实的影响力。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冲上去争论对错,而是远离这片喧嚣之地。
2、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作家刘同有句话,我印象深刻:
“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自信。”
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他人要有效得多。
假如是观点相左,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立场,找到他的思维逻辑,再谋求达到共识。对立解决不了问题,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呗。
3、设定行为程序
这几年,我逐渐养成一个应对负面情绪的小习惯。
就是遇到心急焦虑、事情进行不顺利的状况时,掐一下小拇指,或轻轻咬一下舌尖(旁边的人也发现不了),通过轻微的刺激让注意力快速转移,几秒钟后,再回头重新想事情。
这种一旦出现某种情绪就触发某个动作的方法,极其简单,但效果满分。
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就能将自己从情绪的泥潭中拉出,成为情绪的主人。
05:
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克制欲望史。
成年人的标配之一,同样是学会克制。
小孩子想吃糖时只会哭啊,闹啊,拉扯啊,不小心把桌上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可作为成年人,其实只要沉着冷静、实事求是,经常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达成目的。
我越来越笃信这个说法:
10%的事件+90%的情绪行为反应=100%的生活。
人生只有少数事件直接影响了我们,更多的是,我们用情绪影响了自己。
别让这“90%”,成为把你困在原地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