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如何理解教育中个体的社会化?我们如何认知「学习是痛并快乐着」?教与学又是什么样的关系?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国发院「职业导师项目二周年暨2019职业导师节」上详细解读了这三大问题。
我一直从事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和学生生命相伴的关系。如果你有一个机缘与一个老师相遇,你会发现你的生命是可以有依托的;如果你遇到一个老师愿意去陪伴你,你会相信你的生命是很稳定的。
外部的世界有很多冲突和变化,为什么一些人可以接受,另外一些人觉得迷茫?很大的原因在于有没有一个对话的对象。如果你有一个对话的对象,所有外部的变化对你来说都不是一个挑战,因为你有另一个角度可以请教、对话、寻求帮助。
小孩子很快乐,没有什么焦虑,尤其是那些婴幼儿,原因在于婴幼儿认为全世界都是他的依靠,不会有什么人去伤害他。等再大一点,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因为他的父母给他足够的信任和依托。然后他在小学、中学都可以走得很好,原因就在于老师都知道他们要给这些孩子支撑。
反而到了大学,到了职场,再到了重新回来再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靠的人没有我们想象的多了,而且我们要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独立。所以越长大,迷惑越多,越长大,焦虑越多。
往回追溯生命,我们在特别幼小的时候主要是快乐,这就跟我们能不能够有相伴、有交流有很大的关系。当我来到国发院,我觉得有一组年轻人长大了,但是焦虑也变大了;还有另外一组人经历过这个过程,有力量、有能力去给这些长大但焦虑的人群一个帮助,所以我就发起这个企业导师计划。
一组未来优秀的人和现在优秀的人相遇,一定会有一个卓越的生命,在双方彼此的互动中一起成长。你因为做导师,会变得更加卓越;他因为拥有一个导师,有未来卓越的可能性。这也是这个导师计划中非常美好的地方。
01 我们怎么理解教育?
我的教龄已经有35年了。在这35年的从教过程中,我实际上有非常多感慨,就是教育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其它东西很难替代,这也是我不愿意离开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教育最大的一个功能是通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教育如何发挥作用,或者如何产生这样的影响?教育走到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大学,有一个特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个体向社会化转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怎么让个体更好地转向社会化,这是大学很特殊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仅仅完成学习,是让大家有能力走向社会,有能力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创造的人。所谓社会化,就是能够在社会里成为一个胜任的人、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如果我们从大学出去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之后怀才不遇,找到工作之后不能创造价值,找到工作之后没有让自己、家人和社会都幸福,这说明你的社会化没有完成。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学习生存技能
这也是在MBA的课程中,我们要请企业导师的原因,因为企业导师会帮助我们的学生在生存技能上有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仅仅是我们来教学生,我们可能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知识体系的完备,但是从技能上来讲,企业导师给的会更多。
2.内化社会文化
你要明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这个社会中的责任、角色是什么。我看到一些学生对社会的任何事情都不满,他不满的道理好像都成立,但是我跟他说,你还是不成立。为什么?因为你必须看到满意的地方、你接受的地方,你才会有所作为。如果你没有接受的地方,你不相信一些东西,你其实跟这个社会是不融入的。换个角度说,你内化的社会化能力不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够创造价值、有所作为的人,自己一定是很稳定的。他们对于挑战、冲突、压力以及不确定性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对于所有障碍,都认为那是自然的,是人生经历中必须接受的状态。这就是内化社会文化的能力是够的。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能接受,一定是内化的社会化不够。
3.完善自己观念
一个对自己真正相信的人,不仅仅是看到缺点,更多是看到优点,也不仅仅只看到优点,却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
我们很多时候自我不完善的一个特征就是,我们不肯接受自己的不足。比如长得不好看,他就很恼火,然后他就想办法怎么折腾变好看;比如长得不够高,只要有高的人站他旁边,他就说我们都坐下吧。这实际上就是不接受,不接受就不完善。
如果自我完善的话,你就一定不会在意这些东西。因为所谓完善,就是你对你的优点和缺点都视为正常。一个真正完善的自我观念,是可以接受自己不足的,然后又对自己的优点很确定。
更完善的自我概念是不跟别人比较,跟别人比较你就一定是不完善的,而是要向别人学习。这是在大学里一定要完善自我观念的部分。 4.学会承担社会角色
不管我们做什么,有些角色是一定要有的,在家庭中有一个角色,在朋友中有一个角色,在职业中有一个角色,在社会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角色。你必须有能力承担这些角色。很多人可能就是家庭角色承担不好,比如他没办法做一个好的孩子,没办法做一个好的家长,没办法做一个好的兄弟姐妹。其实这都是社会角色没有完成,你要完成,那你就把这些东西都做到。
这就是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大学教育必须完成个体的社会化。当你从大学走出去的时候,这四个方面的训练是要完成的。
02 我们怎么认知学习?
教育里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论是学习,所以我们就要好好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学习。
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在课堂里,同一个老师,学生们学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以前没有特别认真想过这个问题,觉得可能因为老师的方法不一样,可能学生接受的不一样,学生的智能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找了很多外在的东西。
我去禅修的时候,有一个上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的。
他当时说,其实阳光洒下来,给每个人的阳光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一直站在屋檐之下,不肯站在阳光之下,你就得不到阳光,不是阳光不肯给你,是你没有去接。
当我听完上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的那个人,不在于讲的那个人。这实际上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就是学习的状态取决于你自己,学到多少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如果按这个方面去认知学习的话,你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重要的人物在讨论学习的时候,立场和观点都是非常一致的。
笛卡尔说,我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我只是得到了一个东西,越发觉得自己是无知的。
这是让我非常感慨的部分,为什么努力学习会让你更加觉得无知?其实就是因为你认知的边界越来越大。如果你认知的边界很小,你就会发现你什么都知道;当你打开认知的边界,你就会发现,边界以外的世界比已知的世界更大,这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无知。
从这个概念去讲,如果你觉得学习很快乐,坦白讲我并不完全认为你懂学习了。学习首先真的不是快乐,真的是痛。如果你学习学到痛了,我就认为你真的在学了。因为学习一定是知道自己不足的,只有知道不足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习。
非常多的人甚至教育家告诉孩子们学习是很快乐的,我总是很恼火,因为这样说一定是害了他们,他们发现学习不快乐就不学了。家长也不要说一定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快乐,千万别这么想,这么想你自己也是错的。学习一定是痛的,如果没有痛肯定没学到。为什么?
1.学习是一个否定自我经验的过程
过去一百年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是拿来实现目标的。但是当我不断向领先企业学习的时候,我发现,今天好的组织其实是拿来激活人的。以前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没有这句话。从泰勒到马克斯·韦伯,到亨利·法约尔,到切斯特·巴纳德,到查尔斯·汉迪……组织理论专家的经典之作都只讲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整个组织管理就是反人性的,所以组织管理理论的第一条就是正视组织与健康个性的发展是绝对不协调的。
你如果来听我的课程,讲组织管理的时候,我第一条也会讲这个给你。
但是今天的年轻人来工作的时候,他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这里让我快乐吗?不快乐他就走了。
这是这两天微信圈转发很多的一张图。
你会发现,组织管理理论不能回答今天的年轻人。所以,即使我教组织管理这门课超过25年,我今天讲的所有内容也必须调整,我得否定掉我过去所有对组织管理理论的知识和经验。很多老师不愿意这么否定,继续拿他的那本书、那本教材、那个教义去讲,他虽然讲得很快乐,但是学生已经不听了。我就必须不断告诉自己,这些全部得否掉,甚至教材都得重写,我现在就主要在写组织行为学的教材。
学习没办法是一个快乐的事情,因为它否定你的经验,如果学完了没有否定自己的经验,就一定没有学习。
2.学习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的过程
我现在就发现我非常多的不足,就包括MBA的课程,以及怎样让MBA的学生成长得更好。我意识到今天在课堂里的老师能够给予MBA同学的帮助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请几百位企业导师来陪同我们的学生去做生长。如果你不意识到这个部分,你就没办法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教育。
3.学习是一个不断认知自己局限性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确实要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他们有很多东西,也许我们真的想象不到。
有时候我跟我女儿交流,我就向她学很多东西。比如,因为我想知道人类哲学的起源,想知道我最喜欢的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伯拉图为什么能在那个地方写出几千年后我们苦苦思索的普遍性问题,所以我这个暑假就自己跑去土耳其和希腊。
我们在雅典住的酒店,早餐的时候望过去刚好可以看到卫城,非常漂亮,但是我总是觉得有点什么东西很怪,我也想不好。我就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女儿,说你看多漂亮,我就在这个地方吃早餐。然后她微信回了一段话,我就恍然大悟。她说是很漂亮,但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90后,她更加一针见血,她更加明确地知道价值取舍。
所以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有局限性,年纪大了你很想跟历史挂点钩,但是年轻人不讨论这个,因为他未来很长,他并不考虑他从哪里来,他更希望讨论向哪里去。你会突然意识到,你的经验没用,你真的老了,因为你在讨论你从哪里来。
4.学习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循环往复持续提升的过程
学习是痛,但是确实很快乐,因为你在成长。
那为什么我们又觉得它是快乐的?因为学习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可以胜任任何职业。
(1)不局限于专业的能力,拥有的是去做事情的能力 我不是一个特别怕跨行、跨业、跨岗位、跨角色的人。为什么能跨?就是你已经有足够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基础的东西,当然就可以快乐地去感受任何东西。学习的意义是在于这个地方,你如果真的把一个专业学透,不局限于这个专业,你可以胜任任何专业。
(2)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拥有与人合作、寻找成长的知识 如果你能够真正理解这个专业的知识,你是可以很好地去跟别人合作的。别人之所以跟你合作,是因为你拥有这个专业知识。你只要专业知识足够的深厚,那么你可以去合作的范围是足够广阔的。
(3)不局限于技术,拥有理解人性和激发能量的热情
学习会帮助你不仅仅理解技术,更重要是你可以理解人性和激发能量的这种热情。因为你会有你的稳定性。
(4)不局限于对于自己的自信,拥有对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所达成的自信 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有自信,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个社会和别人。这种相信来源于我们对所有人、对推动进步和善意这件事情的信任。当一个老师看到一个年轻的学生很渴望地看着你的时候,我相信你最大的责任感和善意就会被激发出来。当我们拥有学习和教育的能力的时候,我们是有这样的信心,就是我们会正向地去看这个社会,正向地去看每一个人。
学习的快乐确确实实地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进步中,从心性到知识到技能,最后到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相信,那我们就可以让学习变得非常有价值。
我很喜欢法布尔,他其实是个昆虫学家。他说学习这件事情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在乎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觉悟和恒心。教育是你要去跟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人、和你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起成长,这也是我们自我学习的过程。你可以当学生是你的一个镜子,你就可以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觉悟和觉醒。
03 管理教授可以贡献什么?
我是个管理学教授,我要教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不是教本科学生。我就跟自己说,有可能我不是一个老师了,我必须跟学生是一个完全主体的关系。所以我很认真地研究教和学的关系,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表了研究成果。
我发现管理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能贡献的实际上是四件事。
1.让管理者反思
管理学教授要能够让学生反思,就是让他们认识自己和认识对于自我成长、社会、职业的了解。所以对于很多回来学习的MBA、EMBA同学,我没有教太多东西,我不断地跟他们讨论这些东西,让他们去反思。
2.分享知识而非传授知识
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不是去简单地传授知识,其实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对万世万物所有的看法,甚至对你本人的看法,毫无保留地去跟学生做交流,我相信这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3.教晓综合而非分析
应该教会大家用一些综合视角去看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去看问题。
4.启发思考而非解惑
不是简单地解惑,而是让学生思考。答案一定是他自己的,一定不是你给的,你给不了他答案。
我现在也告诉自己,我给不了答案,答案一定是他自己的。我觉得在一个有专业知识、有职业经验的学生面前,我们的教大概是要立足于这个部分。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作为教育者来讲,你的个性、思想、观念、精神生活的财富是可以激发每个教育者的。
换个角度说,教育是用心唤醒心,是用一个心灵去敲另外一个心灵。它不是知识的传递,因为我们有各种渠道去学习知识。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教育?因为教育可以让每个受教育者在内在的反思和检讨中被唤醒。
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其实是从这个视角去做的。所以我才写了《大学的意义》这本书。大学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教育,这是学习的核心。学习的核心一定是完全自己的,在这个定位上,在这个教与学的关系中,我给导师们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答案让学生自己找,你只需要陪伴、分享,让他去理解和体验,我认为就可以了。
任何一个角色和岗位,一旦我们承担下来的时候,其实都要承受责任,但是我很希望,在这个责任之下,我们能看到成长的美好,在这个责任之下,我们获得各种收获。(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