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九公子
来源 / MBA智库
2018年是五四运动99周年,也是五四青年节69周年。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青少年对于一个国家究竟有多重要,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一句话就足以说明: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是什么样的?古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
在五四青年节,读书君精选十四句,深读必有所悟!
一、立志
1、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汉代•陆贾《新语·慎微》
为天下建立大功的人,一定是先在小的方面修养自己,从修身齐家开始。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建功立业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好高骛远。
2、疾呼不过闻百步,志之所在,逾于千里。——西汉•刘安《淮南子》
大声呼喊只能传到百步之远,而心志精神却能超越千里之外。
3、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听不到高明博大的理论,则不会有宏大的志向;听不到深切中肯的意见,则心思立场就不坚定。
没有理论作指导,则行动必然糊涂、盲目;没有推心置腹的规劝,则思想容易混乱,立场容易动摇。因此应博采“大论”与“至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对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大有裨益。
4、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汉•徐干《中论•治学》
求学的人不愁才能不足,只怕立志不坚。才华和能力不够,可以勤能补拙;立志不坚定,就容易半途而废。
5、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纪虽老,志气应当更加旺盛,干劲更足。
6、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录。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两汉·郦炎《见志诗二首》
人富贵了就名登史册,贫贱者则名不见经传。穷与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着相面占卜了。
人的得志与失意,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
7、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怜令名不彰邪。——晋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显扬呢?
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宋朝·朱熹《性理精义》
书上的东西没用记住,熟读就可以记住;意义没用精通,细致的思考就可以精通。只有没用树立志向的人,就是有力也没有地方可用。
那不立志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
二、爱国
1、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
闲居无事不是我的志向,我情愿为国家的忧患赴汤蹈火。
古往今来,有多少青年放弃悠闲生活,为消除国家的忧患而奔赴前线。我们要永远记得他们。
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
3、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陈江晖《雨雪曲》
青年人,就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轻生死,为了气节而舍弃私利。
4、报国志愿不敢忘,此身未暇归江乡。——宋·吕源《和韵》
报国的志愿时刻都不敢忘记,没有闲暇回到故乡。
5、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代冯梦龙《东周烈国志》
君子虽然在异国他乡,但不会忘记祖国母亲。
事业成功了不忘祖国和家乡,忠于祖国的赤子之情,是时刻不能忘记的。
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代·陈子昂《感遇》
感于时世而生报国之思,奋然拔剑走出乡原。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按要求注明来源、作者及本页链接,否则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