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老人人物形象分析
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
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他们虽然是城里人,骨子里仍是农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这些人的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很保守、闭塞的。
特点:
祁瑞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
《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之一的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他们虽然是城里人,骨子里仍是农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这些人的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很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批判。
特点:祁瑞宣属于新旧过渡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由于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在不自觉中处处以封建礼仪道德规范着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现代知识文明又给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但是,新思想所产生的力量还不足以使祁瑞宣挣脱旧文化所造成的羁绊,于是便形成了他这个“知道的是甲,而只能做到乙,或者甚至于只做到丙或丁”的矛盾体。
(1)他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甚至也不无某些现代意识,但他毕竟又是北京文化熏陶出来的祁氏大家族的长孙,他身上体现着衰老的北京文化在现代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与困扰。在小说中,祁瑞宣曾为自己的偷生这样辩解:“一个手指头怎能拨得动几千年的文化呢??”与其说这是祁瑞宣的自我表白,不如说在替作者代言,就是说,不欲偷生而终于偷生、不惶恐而终于惶恐的原因,要到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祁瑞宣为了尽一个长子长孙的义务,抛弃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为了家庭的宁静和四世同堂的和谐,他压抑了自己的报国思想,终究不免于惶惑与偷生。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祁瑞宣虽然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然而小说所着力表现的是他的性格矛盾和无穷的精神苦恼,其中显然也表现了传统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2)在老舍的心目中,祁瑞宣是真正的“雅”的精神体现。祁瑞宣的“雅”不仅在于他的本分、他的认真、他的教养和自然恰到好处的气度,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忍辱负重的精神与坚持自责的勇气。他虽说没能投身抗日前线,但他的极度苦闷以及对自己无时无刻的自怨自责都从另一方面表明他对这场战争的关注。他鼓励、督促、安排弟弟祁瑞全毅然奔赴国难,自己却承受被世人的误解与良心的谴责他曾这样表白:“我受了不少苦,完全是为了不食周粟?!?积极的,我没做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住了个人的清白”。由此可见,支撑着祁瑞宣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士信条,从他的身上,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柔韧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