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龚自珍《劝豫》原文及解析

  龚自珍《劝豫》

  夏之既夷①,豫假夫商所以兴②,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之所以兴③,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④。然而十年而夷,五十年而夷,则以拘一祖之法⑤,惮千夫之议⑥,听其自陊⑦,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⑧。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⑨,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11),岂非革前代之敝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敝耶?何莽然其不一姓也(12)? 天何必不乐一姓耶? 鬼何必不享一姓耶(13)?奋之! 奋之! 将敝则豫师来姓,又将敝则又豫师来姓。《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4)。” 非为黄帝六七姓括言之也(15),为一姓劝豫也(16)。

  【鉴赏】 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又题为《乙丙之际著议第七》。“乙丙”指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和二十一年丙子(1816)两年,“著议第七”即第七篇论政议时的论文。当时,作者作为一位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朝政腐败,危机四伏,社会矛盾激化,主张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预先革除改朝换代所要革除的弊端,这就是《劝豫》的思想。

  文章从反面入题,以夏、商两代为例,指出:假如他们借用商朝、周朝所用以导致兴盛的政策法度,不是可以延长夏朝六百年和商朝八百年的统治吗?从而得出:“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这“道”,就是治理改革之道。这样,作者的正面论点就在反诘论述中自然显露。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历代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拘守一祖之法,听不进民众的批评建议,“听其自陊”。其实,一祖之法创建时是因为革除了前朝的弊端,是合理的。但时间一久,情况变化,就显得陈旧过时; 民众的议论要求,谁要对抗只有倒台。所以,作者认为:“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不如自己先行改革。这是很有见地的。作者再结合清代创业的实例,说明也是在革除前朝“腐败弊病”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进而提出: “天何必不乐一姓耶?鬼何必不享一姓耶?”这是值得深思的!最后,引用《易经》的话作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深化“劝豫”的宏旨。

  文章采取正反论证的方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作者语重心长,史论结合,情理交融,“劝”统治者预先进行改革,防患于未然,虽说是为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这种思想有利于治国安邦,有利于国计民生,是进步的,是可贵的,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龚自珍《劝豫》原文及解析  龚自珍  龚自珍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解析  解析词条  
有感读后感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四十自述读后感  最近,忽然想起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我特别喜欢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于是,就拿起胡适的《四十自述》一读。  初识胡适大名,是从...(展开)

有感红楼研究

 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红楼隔雨相望冷  红学研究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