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搂主可以看看张飞质问庞统一回: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刘备因庞统相貌丑陋小看了他,打发他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庞统担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此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便派张飞孙干前去质问。张飞等到了地方却听说庞统宿醉未醒,张飞是什么人,气得要马上把庞统捉拿归案。等到庞统醒来,面对张飞的质问丝毫不以为然,还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结果不到半日,便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庞统不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凤雏先生非百里之才,终将“一遇风云便化龙”,在诸葛亮的推荐,张飞亲眼看到他半日之间料理了百日之事后,刘备即刻下阶请罪,拜为副军事中郎将,地位虽比诸葛低,但做的事也差之不远了。
在随刘备直入蜀中,谋取刘璋的地盘的过程中,孔明因为要留守荆州,自己成为刘备身边的唯一军师,功名事功也达到了人生巅峰。
不过人生,就是充满了大起大落,飞得越高,也意味着可能跌得越重,而这一跌,庞士元再也爬不起来,最终身殒落风坡,“死于乱矢之下”。
在这一次事件中,暴露出庞统的两大弱点:
第一:办事不够漂亮。
当时,刘璋背腹受敌,所以修书一封请刘备过来,一起“以御外敌”。刘备携猛将黄忠、魏延,军师庞统,步马兵五万,西行入蜀。为什么带这么多兵马?表面上,是助自己的同宗“老表”抵御外敌,其实是虎视眈眈刘璋的领地,谋划如何取而代之。不过刘备素来善于树立“仁”名,刘璋和自己同个宗族,也算亲戚,不好下手——这就是“既要做婊子,又要树牌坊”。
庞统应该也是知道自己的主公是有这样的顾虑的,不过既没有巧言妙语说服刘备,又拿不出好的法子,最后祭出了“鸿门宴项庄舞剑”的老招式,在二刘宴饮之时,让魏延上前“舞剑为戏”,最后事情没有办成,不欢而散。
第二、心胸不够开阔。
二刘之争白热化,即将大决战之时,孔明夜卜星象,算得庞统此战恐怕“有妨”,即刻修书给刘备,劝大军先驻扎下来,待黑道凶日过了,再择日再战。庞统看了信后,却认为是诸葛亮不想自己“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执意要进军,刘备也劝不住啊,而且还硬要刘备大军走大路,自己从小路袭击,最后遇到伏军,葬身乱箭之下。
先来看看,诸葛是不是确实有“不想庞统立功”的心思?
很多人会说:这次进发西川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都不随行,手下只有老将黄忠,愣头青魏延,“诸葛亮之心”难道这不是赤裸裸的么?
其实不然。要知道,当时的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最是危险不过,而且,这是刘备的唯一地盘,一家老小全副身家都在这里。所以孔明总守荆州,关羽镇守历史有名的要塞襄阳,张飞巡守江边,而赵云屯江陵、镇公安。而刘璋,生性懦弱、处事不明,可谓无能之辈,如不是庞统最后料算失误,以黄、魏、庞三人的配置,是足以战而胜之的。
然后,再来分析下庞统是不是非死不可?
有人说:诸葛、庞统二人能力相仿,功能重叠,即使庞统稍弱,也相差不远。假使庞并不身死,刘备大军顺利入驻蜀中,一山不容二虎,当他们有了不同意见,刘备必定为难,所以庞统是非死不可。
我们看看蜀国成立之后的情况,刘备、孔明领一票将军坐镇蜀中,五虎将之首关羽镇守荆州,说得好听点,叫做两者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说得难听点,就像毛泽东所点评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关羽勇冠三军,虽然爱读春秋,但谋略还是稍嫌不足,如果能安排庞统充当其军师、参谋,一文一武,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关云长败走麦城”之事了。
当然,关羽为人高傲,刚愎自用,能不能听庞统之言,这就不得而知了。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