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主要人物形象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还在幼小的时候,人们就预感到他将是布登勃洛克一家未来的主人。人人都夸奖他“诚实”,是一个“商人”的材料,他祖父临死时给的嘱咐是“帮助你父亲”。托马斯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小约翰死后,他便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上台的时候,家庭的事业虽已盛极而衰,表面上总还算牢固。他表现出比祖父和父亲更有魄力,在活动上既能进取又很稳健。他在社会事业和市政建设方面兴趣广、野心大,因而成为市长的“左右手”。他在竞选议员时还击败了劲敌哈根施特罗姆。

  托马斯以全副精力投入经商活动,凡事以家业为重。他感情的激昂和振奋,心境的忧虑和沮丧,都是和家庭的利益直接关联的。他并不是没有内心矛盾,例如同安娜的恋爱,但他能自觉地克制个人的好恶,服从家庭利益。在他的身上,没有对他的家业说来是没有意义的言论和行动。他的阶级本性和个性特征相辅相成,结合得如此紧密,去掉一方面,另一方面便不复存在。

  然而,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正表现在这里:像托马斯这么精明能干的商人,发家致富的思想渗透到每个细胞,还是挽救不了这名门望族没落的命运。根本原因就在他所继承的祖传的经商思想和方式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记得,被一家人视为“窝囊废”的克利斯蒂安一生中倒也说过一句正确的话:“认真研究起来,哪个买卖人都是骗子。”这句话引起托马斯无比的愤怒:这不但亵渎了商人的称号,而且污辱了以经商“诚实”著称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可是,客观情况的发展逼着他思考:为什么哈根施特罗姆公司欣欣向荣,而自己的公司日见萧条呢?当外部矛盾日益尖锐、公司连遭失败的时候,他回味克利斯蒂安的话,不禁动摇起来,决心做一次冒险买卖。也就是说,他准备放弃他的“商业道德”,企图适应新的环境,虽然这无异于承认经商就是欺骗。可是,由于他举棋不定,犹豫动摇,这笔“暴利”生意也失败了。这个时候,家庭内部的矛盾也达到了高潮:托马斯个人幸福幻灭,弟弟越来越成为败家子,儿子没有希望继承家业……托马斯这才深切地体会到他一生活动的空虚,思想上爆发了总危机,只能用一点剩余的意志力勉强维持自己毫无意义的生存。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从信心十足到幻想破灭,深刻地表现了布登勃洛克一家没落的历史命运。

  安冬妮

  安冬妮是资产阶级妇女的一个颇为真实的形象。 她的性格具有多方面的表现: 骄傲、 自负、 天真、 坦率, 主要特征是爱虚荣。

  我们一开始就从她对待自己婚事的态度上认识了她这个人。她不喜欢、甚至讨厌格仑利希,恰巧在他求婚期间,她遇见了大学生莫尔顿,于是两人真挚地相爱了。她对于莫尔顿的自由、平等思想是不了解的,从她的社会地位分析,她本人早已享有莫尔顿所攻击的那个社会集团的种种特权,因此无法体会这些名词的全部内容。只是由于在婚姻问题上不够自由,她才觉得“自由”这个名词是“伟大的”,虽然同时也是“朦胧的”。那时候,资产阶级的习俗似乎还没有彻底熏陶这个天真的姑娘,她第一次领略到“自由”的空气。只是这种空气像海滨的空气一样,她感到是这样的新鲜,又是这样的陌生。

  但是,安冬妮毕竟是一只长期禁闭在金丝笼里的鸟儿。她稍微吸了一点新鲜空气,就感到不如呆在笼里来得舒服,便又乖乖地回到金丝笼里去了。荣华富贵是她不能抛却的生活理想,她接受了她父亲的训词:“我们是一条锁链的许多环节。”她心甘情愿当一个“环节”,放弃个人自由,撕毁与莫尔顿的誓约,在满载荣誉的记事簿上亲手添上了一笔赏心乐事。

  小说前半部写了她是怎样的性格,发掘了形成她这个性格的社会原因,接着便写她的性格特征在各方面的表现。我们看到,名门望族的虚荣感是这样深入到她的灵魂:对哈根施特罗姆一家人因妒忌而不屑一顾,为托马斯竞选议员表现出无比的热忱,为她富于离婚的法律知识而到处夸耀……

  和托马斯一样,她也是献身于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事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更为怀念往日的光荣,对于未来充满更大的信心,这是因为她闭起眼睛、不肯正视现实的缘故。如果说,托马斯临终之前认识到布登勃洛克一家劫数难逃,安冬妮则至死也不省悟。她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灭亡的殉葬者。

  安冬妮的一生正处在家庭走向衰落的最后几十年,她自己境遇也是同家庭衰落分不开的。然而这并没有使她灰心。处境越不幸,她的虚荣心越不容侵犯。她不是夸耀现在,便是追缅往昔的荣华。眼前能夸耀的东西越来越少,对过去荣华的追缅就越发频繁,到后来她的夸耀是那样空洞,那样可笑,使人感到她简直是在讽刺布登勃洛克一家了。最后她竟吹嘘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什么托马斯出殡那一天“很多人淌眼泪一直淌到硬胡子里”,而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但是,只要这样说能满足她的虚荣心,有没有这回事有什么相干呢?

  克利斯蒂安

  本书的人物描写有时采用性格差异的手法,关系越近的人性格差异越大。克利斯蒂安是一个与他的兄弟姐妹性格十分不同的资产阶级人物。比起托马斯来,他是诚实的、直率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可是,他活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关心过别人,也没有想过自己对家庭有什么责任。他只关心一个人:他自己。他的全部注意力没有超出他身边的事情,尤其念叨他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病症。他同托马斯一样,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过他的才能不是施展在家业上,而是模仿别人的姿态与声调,再有就是说废话。对于家庭的事业,他是个多余的人;对于促进这门望族的瓦解,倒可以说是个“功臣”。

  作者着重描写他精神生活的贫乏和空虚。这是他的寄生性的集中表现。任何一个剥削阶级的家庭都有它的寄生性,这是败家子产生的物质基础。如果说,分析到最后,布登勃洛克一家人都是社会的寄生虫的话,那么,克利斯蒂安的寄生性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突出。

  汉诺

  汉诺也是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于社会环境与个人志趣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布登勃洛克一家唯一的继承人,他的责任是重振家业。这是社会在他未出世之前就已经给他规定好的任务。但是,他气质敏感,秉性懦弱,不适应也不喜欢这种明争暗夺的商业生活。他只喜欢音乐,希望家里人不要干扰他。然而他的父亲没有放过他:经常检查他的功课,灌输商业知识,带他去参加商业活动……这一切有没有使汉诺“潜移默化”呢?恰恰相反,托马斯的压力越大,汉诺越是内向,越是陶醉于艺术,陶醉于一件不会给布登勃洛克公司增加任何利润的东西。汉诺对于学校生活,也像对于商业生活一样地害怕。

  汉诺看穿了尔虞我诈、相互吞噬的商业界,也看破了把威信、责任、权力、事业、普鲁士的纪律严明的精神奉若神明的生活。为了克服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他只有钻进音乐的天国。他认为那是一个“温柔、甜蜜、庄严而又能无限慰藉的音响的国土”。但是音乐艺术只能安慰人,却不能给人以希望,甚至会消磨人的生命意志。他感觉到音乐是美好的,但是这美好的东西“会吞噬一个人平凡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他厌恶他所生活的现实环境——包括商业环境和学校。本是为增强他的体质的海边度假,却使“他的心变得比以前更柔软、更任性、更敏感、更富于梦想了”。他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既不给别人希望,也不给自己希望;即使是在音乐方面他也只是一味地享受、消费,没显出要当什么家的苗头。这也是典型颓废派的一个标志——无创造力和逃避庸俗的生活。他对生充满了厌恶,只是一心沉浸在具有颓废意味的瓦格纳音乐世界里,希望“用艺术的行为去克服自己心中的虚无”。他所热爱的瓦格纳音乐就像一个不祥之兆,一团死亡的阴影,给他带来的只是生存意志的消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布登勃洛克  布登勃洛克词条  一家  一家词条  形象  形象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有感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3000字)

 围城读后感3000字  1947年发表的《围城》是“文化昆仑”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少数的佳作之一,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推崇为“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