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萨特《恶心》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恶心》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1905—1980)的第一部存在主义哲学小说, 日记体裁。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罗冈丹来到布维尔城,住在春天旅店,打算写一部关于“洛勒旁侯爵在俄国”的传记。但对洛勒旁是否参加过刺杀沙皇保罗一世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厌烦,书写不下去,而且他发现自己毫无价值地存在人间。他身居布维尔城,可是觉得自己很孤独,“是属于另一类人”。他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而且厌倦。认为一切存在都是荒谬的,个人也是如此。“我对永恒就是多余的”,“别了,美丽的百合花。别了,我们的骄傲和我们存在的理由。别了,混蛋们。”“这公园,城市,以及我本人,都是没有道理的,当你意识到这些时,心里就会翻腾起来,使你晕头转向,于是你想呕吐,这就是恶心。”

  有一次,罗冈丹在博物馆参观文化界名人史迹,后来又在吃饭时听到自修者天真地为人道主义辩护,这两件事使他的神经受到了剧烈的震动。当他准备离开布维尔城时,他自问:缺乏生存理由的自由是什么?他动身那一天,一张很熟悉的音乐唱片使他尝到所谓快乐的味道,而且隐约看出,写一本书这种艺术创作会使他得救。

  简单地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萨特初期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虚无的,当人们失去生活目的时,一切达到目的的事物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而人自身也象其他客体一样,毫无道理地存在着。因此可以说,《恶心》是一部分析荒诞意识的书。换言之,这部作品是萨特通过艺术形式宣扬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第一部作品。他的错误在于把资本主义世界没落时期的特征和资本主义本身所包含的荒诞与丑恶统统当成永恒的“人类命运的特征”。其次,在书中,哲学观点转化为作品的人物思想感情时,萨特本人的某些思想、生活经历很自然地被写进去了,例如罗冈丹的某些性格特征、罗冈丹在布维尔的作为使人想起萨特在勒阿弗尔市的生活,充分体现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作者、小说人物、读者三位一体”的艺术主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萨特  萨特词条  概要  概要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恶心  恶心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