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奥若什科娃《马尔达》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马尔达》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波兰女作家奥若什科娃(1841—1910)的长篇小说。乡村贵族小姐马尔达在家道中落后,嫁给了一个年轻的政府官员。不久丈夫突然病逝,留下病时所欠债务和一个4岁女孩。马尔达曾学过绘画、钢琴,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她打算以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女儿。但她过去所受的教育只是贵族淑女的点缀和装饰,没有一点真正的用处。她整日奔波,却四处碰壁。一天,马尔达遇见儿时的女友卡洛利娜,后者已做了一位富绅的情妇,因而摆脱了穷困,并劝马尔达也走这条路,遭到马尔达的拒绝。不久,因幼女生病,急需支付昂贵的药费,马尔达被迫上街乞讨,后来她走进一家商店,偷拿了一张三卢布的钞票,遭警察追捕。她在马路上不停地奔跑,终于倒毙在一辆公共马车的轮下。作品通过对马尔达悲惨命运的描述,透视了19世纪波兰的社会生活,指出现实社会带给波兰妇女的只是“痛楚的泪水,极度的苦难”,只是迫使她们“痛苦地去犯罪,掉进耻辱的深渊,在饥饿中死去”,控诉了产生这类悲剧的波兰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妇女解放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马尔达是一个令人敬叹的波兰妇女形象。她天性纯洁,心地善良,在穷困中也不甘堕落,“拖着血污的双脚,为小块面包、为自己的心灵世界、为自己的贞洁而奋斗”。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她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悲惨死去。卡洛利娜是另一类妇女的代表,她在遭受磨难和痛苦之后,靠出卖色相苟活,在精神上和道德上走向了堕落。

  小说于叙述中不时插入作者本人对现实社会的评判和对主人公苦难生活与悲惨命运的感慨,特别在开篇语中,作者对不公正的社会加给波兰妇女的痛苦和欺凌发出了愤怒的呼声。在写到马尔达的死亡时,作者感情沉郁,笔触悲怆,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绝望和痛楚,读来令人悲愤欲绝,恨从中来,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奥若  奥若词条  马尔达  马尔达词条  概要  概要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有感

 白领定期写遗书成潮流

 ‘’2009-09-22  来源:星岛环球网  星岛环球网消息:见过没事儿写日记的,见过没事儿写遗书的吗?34岁的刘晓(化名)每隔几个月就会定期写封遗书,对母...(展开)

有感红楼研究

 宝玉赠帕的目的是?

 宝玉赠帕的真义  红楼文化  “横也丝来竖也丝”之说和“旧帕乃旧物,意为不忘旧情之说”这个论据是最流行的…………也是最不可能的,大家千万别信。  对上面两种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