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 锄其直,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全集》)
【赏析】这是一篇构思十分巧妙的文章,说的是生活琐事,所喻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
文章从列举江、浙一带梅的著名产地入手,转而谈到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癖趣: 他们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这种癖趣又传染给了以卖梅为生的人,这些人为了卖得好价钱,投人所好,尽量将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致使江、浙一带的梅都带有病态而得不到健康的生长。这段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接着,作者表示自己对病梅的作法感到非常痛心,以至于为此而“泣之三日”。并决心把买来的三百盆病梅“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让其在特辟的病梅馆中自由生长,直到治愈它们的创伤。这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又能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一贯思想,不难使人领悟:他所指的病梅现象,正是对当时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人性发展受到种种压制和束缚的比喻,而他的疗梅之举,则是他强烈地向往自由解放并愿为此而奋斗的精神的表现。和他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相比,诗表现得显露,文表现得较为隐晦曲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