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出婵娟
在宝玉的是多情的,他很容易爱上某个女孩儿,所谓观花心切慕,无端动柔肠,有时甚至不必“观”,也能动柔肠:一个从未谋面的傅秋芳,他都能对人家遐想遥爱;茗玉在刘姥姥的故事中,只是个早夭女孩儿,也能惹他牵挂,一片柔肠无处排遣,以至要去关爱她的朔像。
这样多情的宝玉,一生中爱过多少女孩儿呀,然而对他的生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应当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二金”与“二玉”,金陵十二钗有八人是宝玉族亲,姐妹、嫂嫂和侄儿媳,这些人和宝玉是不会产生什么瓜葛的(至于太虚幻境中隐写了可卿与宝玉的暧昧关系,别当别论,在此只能讨论明写的),剩下的就是“二金”(有金锁的宝姐姐和有金麒麟的云儿)“二玉”(黛玉、妙玉)了,窃以为她们都在不同的时期与宝玉有着情感和婚姻的瓜葛。至于钗黛是前八十回已经频频提及的而且显而易见的了,就不说她们,只说湘云与妙玉吧。
先说湘云,湘云的判词里有“厮配的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之句,除了“神瑛侍者”转世的宝玉,“仙郎”这个词应该不是随便用的,确指宝玉无疑,说她“厮配的”,也就是既成婚姻的意思,而后边又说“终久是云散高唐,水固湘江”,则又指最终别离之意了,她们应该是有过一段婚姻生活,不久又被迫分离了而已;再看书中也有伏线,湘云正传的回目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众所周知“白首双星”指牛郎织女这一对被迫分离的夫妻,这样明确地比喻,岂可能是泛泛之笔?而湘云与宝玉离别后应当都是终身未婚了,宝玉或许另有原因,而湘云的选择应该是性格使然,她曾经沧海难为水。记的论坛中早有人谈论过,电视剧设计让湘云沦为歌妓的情节是失败的,也许改编者凭云儿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就判断她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觉得就可以让她成为歌妓,其实错了,随遇而安不等于人尽可夫,细细想想,以湘云的个性,她是不可能接受娼妓的生活的。做个很残忍的假设:如果逼迫姑娘们去为妓,如果有人妥协的话,可能是凤姐儿、迎春、和李纨,但湘云绝不会。湘云的个性是单纯的,她骨子里其实很深情也很刚烈,这样的深情与刚烈,使的她离开夫君宝玉后终身未嫁。
再说妙玉,她的判词里有“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之句,窃以为判词中凡提及“美玉”、“仙郎”、“公子”、“王孙”之类的词,应当都是指宝玉,比如晴雯的“多情公子”、袭人的“谁知公子无缘”等,凡书中写明与宝玉有瓜葛的人,判词中都有这样的字眼,而别人的就不会有--作者下笔真是谨慎。既说“无缘”,妙玉与宝玉自然也如宝黛一样,只是个水月镜花,未能成其夫妇,然而她笃定与宝玉产生了深厚情感,给宝玉的生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八十回前对于宝、妙之间的遥爱之心,已做了多处铺垫,看那绿玉斗的茶杯、“遥扣芳辰”的贴,那样一个好洁成癖的妙玉,把自己“平常用的”杯子让宝玉用;看妙玉在中秋作的那首诗,才情实在诸芳之上,然而,全书她也只留诗一首,除了那贴“遥扣芳辰”外,她就没让别的文字传入世间了--细想想,这些东西都是珍品呀,要是后来没有了下文,简直辜负这些东西,作者的“闲文”,一贯起着千里伏线的作用。妙玉因为什么原因与宝玉无缘,如今不得而知,但看她判词里的“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以及靖藏本中关于她的那句脂批:红颜固不能屈从枯骨(据说排字顺序有争议,大体如此),应该可以大致想象她的结局。而对我来说,难以想象的是象她这样的个性,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使她“违心愿”地“屈从”于“遭泥陷”呢?莫不是因了宝玉么?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