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游记·孙悟空》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鉴赏·孙悟空》赏析

  孙悟空为《西游记》中第一主角,以至于西方人翻译《西游记》,曾直接取名为《猴》、《猴王》、《魔猴》,足见其在书中的地位与影响。

  猴王形象的来源,颇有争论,大致有国产与外来两种。一说取自于唐传奇《古岳渎经》里的淮河水怪无支祁,一说来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古岳渎经》写唐永泰时有渔人于楚州龟山下发现大铁锁,于是州守大集人力并加五十头牛牵拽铁锁,锁尽拖出一兽:“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将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这就是无支祁。到元代才又演化出无支祁圣母(水母娘娘),演出了一场人神恋爱悲剧。《罗摩衍那》的主要内容则是叙述英雄罗摩与其妻悉达的一生经历。在其第四、五篇中涉及大颔神猴(哈努曼),从他述材料证知,也不过提及“猴王”、“猴国”之名和“释化为神猴”助国王诛龙救妃之事。因此,无支祁与哈努曼都不具备单独成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原型的条件。

  历史上的玄奘完成取经的旷世壮举后,其弟子写了《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后书为弘扬佛法而极力美化玄奘,于是逐渐将历史事实神话化。现存刻于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增添了一个虚构的取经人物“猴行者”,这个猴行者出身于“花果山紫云洞”,是“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而“铜头铁额”恰是中国传统魔怪的特征,《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其实,《诗话》中的猴行者的形与质,是植根于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土壤,《吴越春秋》中化为老人的白猿,《拾遗记》中寿齐天地、预知过去未来的白猿,《广异记》中自称“巴西侯”的巨猿,《宣室志》中变为胡僧说《金刚经》的巴山猿,《补江总白猿传》中白衣曳杖、动如匹练的白猿,等等,都可以看作是猴行者的原型材料。从《诗话》中的“猴行者”,到杂剧《西游记》、平话《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再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就是文学上作为《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的产生链。

  但只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才可称得上是天地亘古一“猴王”。

  孙悟空诞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为天地“灵根”所孕育成的一个石猴。其母体为一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这种包蕴天地的气质,赋予孙悟空宇宙第一仙的出身,且不说形容丑陋的由狼虫虎豹、石精树怪所化成的妖魔无法与之比拟,即一般的天界神仙,也难望其项背。悟空大闹天宫时,针对玉皇大帝之位,曾提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响亮口号,如来收伏悟空时曾说玉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得此位。而石猴所生,按书中所言,“天地之数”,子、丑、寅、卯十二支为一元,“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一元之后,再循环至“丑”天地才形成,天地形成之后,再形成石中之仙气、石中之“仙胞”,仙胞孕育成熟,再产石猴,又不知多少年。因此,若与玉皇大帝论“年”,悟空也不是没有底气,何况这“石猴”又有天父地母的高贵血统。所以,悟空反上天庭,也不是没有资格。

  一般认为大闹天宫的悟空与西行取经的悟空,出现了人格上的矛盾与不统一,这实际上是以静止的眼光看悟空,没有从动态与发展中去把握悟空思想与人格的完善过程。他是经过了一个由野性向人性、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

  大闹天宫时的悟空,行为方式更明显地表现出他的野性不驯,而这野性中又有一种颇为集中鲜明的意识——求自由、反拘束。“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不管为妖为仙,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自由的最基本条件是首先在宇宙中存身立足,为此,他漂洋过海,历时一二十年,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又闹龙宫,夺来了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作为武器,以广大神通傲视群类;自由的另一基本条件是,作为地妖也罢、地仙也罢,虽超脱“人法”,却不能无视“地法”,还不能达到“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于是他又闯地府,抢过生死簿,一笔抹杀同类名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才具备了充分享受自由的条件。

  天生高贵的血统与出身,天生高出于万物的“灵性”,使悟空对自由的追求,并不满足于作一个自由自在的“地妖”,尽管与天界的接触,是缘于龙王与阎王的天庭告状,但悟空“正思量要上天走走”。这天庭一走,对自由的追求便就有了升华——反权威: 凭什么天庭是你玉帝一个人的天庭,天庭宝座,为什么大家不可以轮流坐坐!

  与天庭的初次接触,就使得悟空大伤自尊。自尊与自卑是人的本性存在,在花果山为妖时,悟空还只是一种比较单纯的强者为王的观念,还没有上升至理性层面的地位等级观念。在天为仙,在地为妖,称其为妖,这是对其无可选择的生存权的卑视,因而也就提醒了他天壤之别的等级存在;天界之仙威武庄严,地界之妖丑陋委琐,故称其为“妖猴”或“妖畜”,则是直接对其人格的污辱;即略高抬一点称其为“妖仙”,亦是一种不伦不类的讽刺,怎能不伤及到悟空的自尊呢?何况天庭之内还有一整套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等等的赫然存在,再加上官封弼马温、管理蟠桃而又不与王母之宴的被卑视,怎能不激起悟空本能的抵触与反抗呢?“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随着反抗的升级和统治手段的加强,逼使悟空在瞬间成熟,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与其说是如来的制服手段,倒不如说是悟空自我寻得的一个冷静反思的过程,因为他挑战的是一种万古不变的又由无限权力制约而平衡着的社会秩序,他不得不反思。而皈依佛门,是他的这种人性转变的标志。

  成为唐僧徒弟、西行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尽管偶有野性的闪现,比如打死剪径强盗而被唐僧驱逐等,但展现的是他的社会化的人性,并不断走向完善。归正后,他严格恪守佛家戒律,比八戒、沙僧要好得多,而且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即如佛家妙理的悟性上,也比八戒、沙僧要高得多。成佛首先在心,唐僧踏上取经路途之初,所关注的只是何时能到灵山,取得真经。但要取得真经,修成真佛,首先要消除心魔。为此,第十九回中,乌巢禅师专门向唐僧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成为此后唐僧西行精神支柱的《多心经》。西行途中,师徒多次讨论此经,唯唐僧与悟空参悟最彻,甚至悟空彻悟在前,唐僧觉醒在后。四十三回悟空对师父道:

  “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六贼”不除,真佛难见,徒弟比师父明彻得多。八十五回悟空教育师父:“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一片志诚,雷音只在跟下”。直到九十三回,已近灵山了,唐僧才在悟空之后彻底解悟: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巴!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八戒笑其“弄虚头”,耍花架子,沙僧笑其“扯长话”哄骗师父,因为他们同悟空一样都是“妖精”出身,“妖精”与“佛”自是绝缘的。殊不知以悟空的天地之至灵至性,加之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学艺十年,前七年修的正是佛道基本功,自然不可小视,八戒、沙僧如何晓得?特别是西行途中所历诸国,悟空虽是“行者”,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于局内,而八戒、沙僧似乎始终漠然于局外,故修成正果后,悟空、唐僧皆被如来封为真佛,而八戒、沙僧只能等而下之。

  成为社会化人之后的孙悟空,有了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一路上大结善缘,广行善果。在比丘国,不只是降除妖魔,为国王治病,而且挽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生命,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国人顶礼膜拜,其场面颇富戏剧性:

  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欢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儿,跳的跳,笑的笑,都叫:“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无大无小,若男若女,都不怕他相貌之丑,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那国王也不能禁止。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如此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城。又有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

  这种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出他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四十七回他对车迟国王道:“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七十九回对比丘国王说:“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八十五回他建议灭法国王改国名为“钦法国”:“陛下法国之名甚好,但只灭字不通。自经我过,可改号‘钦法国’,管教你海晏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直到在天竺国下郡玉华县,他还率八戒、沙僧开馆授徒,传技授艺于郡王的三个儿子,以保其邦“海晏河清,太平之世界”。

  从大闹天宫时的野性难驯、盲目对抗一切阻挡他追求自由的神佛人物,到西行途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与清平政治观念,孙悟空完成了他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并完善了他的人格。这从他对待周围人事的态度的转化上即能看得出来。一是对待师父唐僧的态度。初从师父西行时,他对唐僧颇为不恭,尤其被骗戴上了金箍,无疑是野马被强迫戴上了缰绳,他竟“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自打死白骨精被唐僧驱逐再归队后,对唐僧就客气多了。假美猴王出现后,也许悟空从他的“克隆”者身上看到了内在本质上的天壤之别,更坚定了他的“修持”信心,此后他与唐僧就再也没有发生矛盾。二是对待天界神佛的态度。他对玉帝是前倨后恭的,为查黄袍怪的来历,他找到天庭,这是他西行途中第一次面见玉帝,却是含着怒气“打入天门,直至通明殿下”。玉帝发落了黄袍怪,他才“朝上唱个大喏”,因而被天师笑为“村俗”。后来再见玉帝则是:“伏乞天尊垂洞鉴……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后恭?”再后来竟也毕恭毕敬地三呼“万岁”了。初从唐僧时,他对佛家也是不太恭敬的,在观音禅院,他把那钟乱撞不停,和尚们问他,他说:“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随着西行日久,他也修行日深,逐渐地虔诚起来了。三是对待普通凡人的态度。初从唐僧时,路遇六个强盗,他是棒下无情,不仅全部打死,还扒了衣服,夺了行李。西行一半路后,又遇强盗,则是杀、留参半。到达灵山的最后一难,仍是肉眼凡胎的强盗,悟空是训诫一番将其放走了。四是对待做事的态度。八十二回八戒寻妖回来向悟空汇报,二人有一段精彩对话:

  八戒道:“山凹里两个女妖精在井上打水,我只叫了他一声,就被他打了我三四杠子!”行者道:“你叫他做甚么的?”八戒道:“我叫他做妖怪。”行者笑道:“打得还少。”八戒道:“谢你照顾!头都打肿了,还说少哩!”行者道:“‘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他们是此地之怪,我们是远来之僧,你一身都是手,也要略温存。你就去叫他做妖怪,他不打你,打我?人将礼乐为先。”八戒道:“一发不晓得!”行者道:“你自幼在山中吃人,你晓得有两样木么?”八戒道:“不知,是什么木?”行者道:“一样是杨木,一样是檀木。杨木性格甚软,巧匠取来,或雕圣象,或刻如来,装金立粉,嵌玉装花,万人烧香礼拜,受了多少无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刚硬,油房里取了去,做柞撒,使铁箍箍了头,又使铁锤往下打,只因刚强,所以受此苦楚。”

  颇似沧桑老人谆谆教育后生的口吻。

  当然,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作为一个降妖除魔英雄的孙悟空

  在与妖魔的斗争中,孙悟空首先表现出他的勇敢与坚韧。他做了唐僧徒弟后,西行取经遇到的第一妖是黑熊怪,此妖非鲁莽之辈,乃是一个儒雅有文才的高智商角色。悟空打上门来,对把门小妖说:“你个作死的孽畜!甚么个去处,敢称仙洞!‘仙’字是你称的?快进去报与你那黑汉,教他快送老爷的袈裟出来,饶你一窝性命!”对于偷盗袈裟,黑熊怪还在抵赖,悟空又道:“快快还我,饶你性命!若牙迸半个‘不’字,我推倒了黑风山,躧平了黑风洞,把你这一洞妖邪,都碾为齑粉!”当观音菩萨念动真言,欲收黑熊怪作守山大神时,悟空道:“诚然是个救苦慈尊,一灵不损。若是老孙有这样咒语,就念上他娘千遍!这回儿就有许多黑熊,都教他了帐!”这些语言,都表现出悟空英勇无畏的战斗豪情。黄风怪是西行中第一个让悟空吃亏的妖怪,也是第一个让悟空感到“难得赢他”的妖怪。他被黄风怪的一阵恶风吹得“眼珠酸痛”,“冷泪长流”,但他并未泄气,眼疾一好,立即入妖精洞探听虚实,并搬来灵吉菩萨共擒妖魔。在平顶山与金角、银角大王的斗争中,悟空先是被银角大王用三座大山压在身上,后又被幌金绳缚住,脱绳后又入了魔怪的葫芦,但始终没有挫伤他的战斗意志,反而越战越勇。

  与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独角兕大王”的战斗,使孙悟空饱尝到妖魔兵器的厉害,第一次感觉到金箍棒的无能为力,也是悟空四处找人帮忙最多的一次。但此战仍表现出悟空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先是悟空的金箍棒被青牛精的金钢琢套去,搞得“没棒弄了”,只好到天庭去查妖精的来历,不想天庭并无人口流失,玉帝给了悟空一个天大的人情,让他挑选了李天王及哪吒太子等天将高手,下界擒魔,不想哪吒的六般兵器被金钢琢唿喇一下套去;悟空二返天庭,又请来火德星君及其部下神兵,又被金钢琢将一应“火器”唿喇一下套去;于是,悟空三返天庭,请来水德星君及所部,仍不能取胜,而小妖们则“舞的舞,唱的唱”,老魔王也“香喷喷的羊酪椰醪,大碗家宽怀畅饮”。天庭看来是指望不上了,悟空只好转而去求西天如来,如来明知青牛精的主人是高居三十三天之外离恨天兜率宫的太上老君,但二人各为佛、道最高主宰,如来怎好供出?于是如来兜了个圈子,先派罗汉洒金砂降妖,结果金砂又被金钢琢套去,技穷之际,才不得不借罗汉之口供出太上老君,妖魔才得以降服。这场斗争,虽不是悟空的独角戏,战斗中的悟空也未显出多大的神通,但如果没有悟空的积极运作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则妖魔无以除,师父无以救。无疑,悟空笑到了最后。五十六回有一段悟空对打死“毛贼”的祝告:“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 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虽是发狠之语,也可作为其勇敢精神的注脚。

  降妖除魔中的悟空,还常常表现出令人轻松愉悦的智慧。变蚊子、变蜜蜂、变蜻蜓、变蟭蟟虫,打入敌人内部,侦察敌情,或变桃子、变枣核钻入妖精腹部,打筋斗、荡秋千,是悟空惯用的逗人小智。在大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上,悟空也屡有精彩表现。平顶山上的金角、银角大王拥有御敌宝贝最多,且是一对智商较高的妖怪,悟空与之作战,既要斗勇,更要斗智。本来银角大王空中俯视悟空“丢了几个解数”后,已是吓得“魂飞魄丧”,金角大王同样也不敢小视悟空,有了这样一个铺垫,接下来的战斗,二怪就只能靠宝物取胜,因而这“智”也就出在这宝贝上。先是,悟空以瞒天之法,从小妖手里换取了妖精的两件宝物紫金红葫芦并净瓶,二怪向其母九尾狐狸精取幌金绳,又被悟空设计取来,不想悟空反被妖怪拿住,三件宝贝物归原主。此后又上演了悟空与二怪、真葫芦与假葫芦之间的装与被装的喜剧,骗术中又套着骗术,“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搞得妖怪眼花缭乱,一只猴子已搞得二怪麻烦不断,三个猴子轮番上阵,真真假假,妙趣横生。类似战例在悟空盗取金毛犼的三个喷沙、喷烟、喷火的紫金铃中,又别开生面地上演了一番。

  “三调芭蕉扇”情节,通过一把小小的扇子,运用骗术与反骗术,将悟空的斗智斗勇渲染得既淋漓尽致又生动有趣。火焰山本与悟空有关,当年他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日,开炉日,悟空踢倒八卦炉,于是几块砖带火掉落人间,形成了这八百里的火焰山。它掌握在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手中,铁扇公主的扇子,决定了这一地区的五谷收与不收,老百姓靠向铁扇公主进贡才得以生存。实际反映了地方邪恶势力独霸一方,对老百姓作威作福的社会现实。孙悟空借扇灭火,制服牛魔王及其妻妾,不仅是解决师徒过山的现实问题,还有为民除害的社会意义。而借扇的过程,也是孙悟空与牛魔王夫妻斗智斗勇的过程。初借时,悟空仗着与牛魔王为结拜兄弟的交情,来到翠云山芭蕉洞,怀着恭敬与小心,一口一个“嫂嫂”地称呼着,向其借扇。不料铁扇公主因悟空降服红孩儿事正怀恨在心,又加牛魔王娶妾在外,让她既难以隐忍又难以发泄,复杂情感导致她自然没有好气。于是悟空伸出光头任凭铁扇公主用青锋剑乱砍,以解其气。后终与铁扇公主打起来,铁扇公主一扇将悟空搧至五万里外,从灵吉菩萨处讨了定风丹,变成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腹内,迫使她交出扇子。不料是假的,把悟空屁股上的毫毛都烧了。这一步骤基本是正取,至于钻入铁扇公主腹内,是因铁扇公主无理在先,况也是悟空习用之小技。正取之路行不通,于是悟空曲线救之,到牛魔王处借。恰在积雷山摩云洞外见到了牛魔王之妾玉面公主,悟空谎称铁扇公主家人来请牛魔王的,玉面一听,醋劲大发,破口大骂铁扇公主。牛魔王也正为儿子事恼恨,与悟空打起来。牛魔王跳出圈子,骑上避水金睛兽去碧波潭龙宫赴宴去了。悟空变作螃蟹混进龙宫,盗走避水金睛兽,变作牛魔王模样,来到芭蕉洞。铁扇公主一看,盼望已久的夫君来了,喜出望外。悟空骗得芭蕉扇,现出原形,铁扇公主恼羞成怒,但已无可奈何。悟空只知道让扇子变大的口诀,扇子一变一丈二尺长,只好以不足五尺之躯扛着大扇子艰难前行。牛魔王迎面而来,变作猪八戒,接过扇子,现出原形,悟空知道上了当,二人打起来。正在难分之际,猪八戒赶来,悟空说明原委,八戒一听,名誉受到损伤,火冒三丈:“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于是奋勇上前,一牛一猪一猴打起来。之后悟空与牛魔王又地下天上百变斗法,最后在西方众神帮助下制服牛魔王,要出芭蕉扇,永久断绝了火焰山的火焰。一柄小小的扇子竟至“三调”,初调礼取,不肯借;二调逼取,得假扇;三调骗取,得真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见转机,又出磨难。悟空的智慧也闪现于这情节的曲折与巨大张力中。

  车迟国斗法也是闪耀悟空智慧的精彩片断,在具有童话般的情节氛围中,将悟空的超凡智慧作了一个完美的展现。在这一情节中,悟空既表现出计划中的智慧预设,又表现出突发性的急中生智,而面对的又是昏聩的君王和三个法力高强的妖魔,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降妖除魔中的悟空,带有幽默诙谐意味的乐观精神,是让读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方面。乐观精神最能通过人物所处的逆境显示出来,西行中唐僧的八十一难,同时也是悟空所遇到的一个个逆境,具有广大神通的悟空,当然也不是所向披靡,如果是那样,《西游记》也就没有看头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悟空常常陷入困境,但困境中的悟空绝不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境,最终走向胜利,这靠的是一种由智慧所赋予的乐观豪迈精神。也许读者会有这样一种困惑: 大闹天宫时的悟空,天上无人能敌,也无人能将他制服,未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锻炼之前,已让天庭颇为棘手,出了八卦炉,炼成了火眼金睛,更让天庭无能为力,整个宇宙乾坤,也只有一个西天如来,才能够将其收伏。然而,具有同样神通的悟空,西行遇到妖魔,却常常力不从心,当年天庭中刀砍雷劈,不能伤其毫发,而西行中一阵妖风,可吹得他冷泪长流,一把大火,可烧掉他屁股上的毫毛,一个蝎子精,可毒伤他的头皮,一个红孩儿,可让他发昏晕厥,似乎有悖于他的“铜头铁额”称号。其实这恰是小说的创作宗旨,天仙神佛代表的是“正”,妖魔鬼怪代表的是“邪”,妖魔不仅是邪恶的象征,更有一种“魔”种于心,而种于心的“魔力”才是最可怕的,这种邪魔外道所积聚的能量,有时是巨大的,可以摧毁一切,让正义防不胜防,甚至在局部范围或暂时状态下战胜正义。更何况,很多妖魔的本领,原本就来自于广大无边、无所不能的佛或道,比如如来座下的老鼠精,如来的娘舅大鹏金翅雕,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太上老君的司炉童子金角、银角大王,以及弥勒佛的司磬童子黄眉怪等。作者在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于法门正道的神功,一旦用之于邪恶,不但出招极其狠毒,而且危害极其巨大,比如住在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也难怪悟空有时在这些邪魔面前失利。但邪终不压正,任何邪魔外道,最终都要败于道家的最高主宰太上老君和佛家的最高主宰如来及次要角色观世音,因为,道也罢,佛也罢,其法力只是外在显现,内在的超能量则是直指人心,战胜了“心魔”,也就战胜了一切。而显然,如来的能量与法力又是超过一切的。悟空皈依佛门,代表的是佛家的力量,因此也就不能孤立地去看悟空,他体现着“佛”与“魔”的斗争,而唐僧取经之用,也是为了驱“魔”,驱除人之“心魔”。

  弥勒佛的司磬童子黄眉,偷了其师的金铙、人种袋等宝贝下界为妖,这应算是妖怪队伍里使用的最厉害的法器,因为它们是柔性的,狼牙棒是“短软”的,金铙“好似皮肉长成”,想必那人种袋也是绵软一布袋,但它们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十分了得。就是这个金铙,让悟空吃尽了苦头:

  却说行者合在金铙里,黑洞洞的,燥得满身流汗,左拱右撞,不能得出。急得他使铁棒乱打,莫想得动分毫。他心里没了算计,将身往外一挣,却要挣破那金铙;遂捻着一个诀,就长有千百丈高,那金铙也随他身长,全无一些瑕缝光明。却又捻诀把身子往下一小,小如芥菜子儿,那铙也就随身小了,更没些些孔窍。他又把铁棒,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幡竿一样,撑住金铙。他却把脑后毫毛选长的拔下两根,叫“变!”即变做梅花头五瓣钻儿,挨着棒下,钻有千百下,只钻得苍苍响亮,再不钻动一些。

  似乎只能坐以待毙了,但悟空并未气馁,始终保持信心,最后是亢金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拱进一个“针尖”一样的龙角尖,悟空“将金箍棒变作一把钻儿,将他那角尖上钻了一个孔窍,把身子变得似个芥菜子儿,拱在那钻眼里蹲着”,这才得以脱险。

  被装入狮驼岭妖怪阴阳净瓶中的悟空,可算是一场生死劫:

  耐到半个时辰,四周围钻出四十条蛇来咬。行者轮开手,抓将过来,尽力气一揝,揝做八十段。少时间,又有三条火龙出来,把行者上下盘绕,着实难禁,自觉慌张无措,道:“别事好处,这三条火龙难为。再过一会不出,弄得火气攻心,怎了?”他想道:“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叫:“长!”即长了丈数高下,那瓶紧靠着身,也就长起去;他把身子往下一小,那瓶儿也就小下来了。行者心惊道:“难!难!难!怎么我长他也长,我小他也小?如之奈何!”说不了,孤拐上有些疼痛,急伸手摸摸,却被火烧软了。自己心焦道:“怎么好?孤拐烧软了!弄做个残疾之人了!”忍不住吊下泪来。

  英雄未必不弹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虽然悲伤,但不绝望,即感绝望,仍不放弃,这就是悟空精神,最终靠菩萨赐的三根救命毫毛得以生还。

  八十五、八十六回的一个铁背苍狼精,曾引出悟空兄弟的无限眼泪。西方妖魔,虽祸害无穷,但于诚实上大都说得过去,捉了唐僧,拍着胸脯承认,捉了没来得及吃,也告诉悟空知道,甚至提供时间,让悟空去查来历、搬救兵。唯独这个隐雾山折岳连环洞的洞主艾叶花皮豹子和其手下铁背苍狼,因无背景靠山,本领也不大,只好运用骗术。捉了唐僧,谎称吃了,先以柳树根变成个血淋淋的唐僧头,从门缝里抛出,“猪八戒见了就哭”。二番以一个啃过的真人头糊弄,“孙行者认得是个真人头,没奈何就哭。八戒、沙僧也一齐放声大哭”。此时若依八戒之性,当是埋了人头,分行李散伙。但悟空执意复仇,一定要让妖精“还我活唐僧来!”在几乎认定唐僧已死的情况下,悟空依然三番两次地闯进妖精洞里,看到几个小妖“拿些人肉巴子,一块块的理着晒”,心想:“那想是师父的肉,吃不了,晒干巴子防天阴的。”“铁证”面前,悟空仍然勇往直前。假如没有悟空的乐观与执着,取经队伍可能就此散伙,取经事业就此夭折。

  这种乐观精神,作者经常通过幽默诙谐的人物言行或故事情境烘托出来,在不游离于人物个性塑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娱乐能量。

  惑于妖道的比丘国王要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取其心肝以作长寿药引,悟空假扮唐僧向其献“心”:“假僧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不厌其烦地罗列,既有幽默诙谐意味,又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还显示出悟空的无所畏惧精神。

  狮驼岭上的狮、象、鹏三怪是小说中最厉害的妖怪,也是拥有妖兵最多的妖怪:“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紧哩!他手下小妖,南岭上有五千,北岭上有五千;东路口有一万,西路口有一万;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门的也有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也无数: 共计算有四万七八千。这都是有名字带牌儿的,专在此吃人。”让人听后,着实是不寒而栗。且看悟空先是怎样对八戒“长自家志气”的:

  行者笑道:“不用甚么抓拿捆缚。我把这棍子两头一扯,叫‘长!’就有四十丈长短;幌一幌,叫‘粗!’就有八丈围圆粗细。往山南一滚,滚杀五千;山北一滚,滚杀五千;从东往西一滚,只怕四五万砑做肉泥烂酱!”八戒道:“哥哥,若是这等赶面打,或者二更时也都了了。”

  再看悟空又是怎样“灭他人威风”的:

  行者道:“他蹲在那涧边,还似个开路神;若站起来,好道有十数丈长!手里拿着一条铁棒,就似碗来粗细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里又念着:‘扛子啊!这一向不曾拿你出来显显神通,这一去就有十万妖精,也都替我打死!等我杀了那三个魔头祭你!’他要磨得明了,先打死你门前一万精哩!”那些小妖闻得此言,一个个心惊胆战,魂散魄飞。

  小妖们不愿无辜为三怪“顶缸”,于是“呜的一声,都哄然而去了”。幽默中足显悟空的豪迈精神。

  “三调芭蕉扇”是作者巧借五行相克之说精心安排的一个情节,文中有一段韵语道:

  是,是,是!去,去,去!管甚牛王会不会,木生在亥配为猪,牵转牛儿归土类。申下生金本是猴,无刑无克多和气。用芭蕉,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昼夜休离苦尽功,功完赶赴“盂兰会”。

  五行相克是: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土克水,水克火,故属水的芭蕉扇掌握在属土的牛魔王手中;火克金,决定了火焰山之火能烧掉属金的孙悟空屁股上的毫毛;金克木,则悟空本领大于属木的猪八戒;金、木能克土,故悟空、八戒联合,最终能打败牛魔王。这种编排,机巧至极。而且,一猪一牛一猴,猪是“成精豕”,牛是“作怪牛”,猴是“偷天得道猴”,空中地上斗力斗法,牛骂猴是“泼猢狲”,猪骂牛是“泼老剥皮”,牛骂猪是“囔糟食的夯货”,猴骂牛是“不知好歹”,又极富意趣。

  三十二回,悟空向樵夫(日值功曹所变)询问平顶山莲花洞妖魔的来历,二人有一段诙谐至极的对话。他问樵夫道:“那魔是几年之魔,怪是几年之怪?还是个把势,还是个雏儿?烦大哥老实说说,我好着山神土地递解他起身。”樵夫问他如何“递解”,悟空道:“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我老孙到处里人熟,发一张批文,把他连夜解着飞跑。”然后又与樵夫讨论妖精如何吃人的细节:

 

  樵子道:“他正要吃你们哩。”行者道:“造化,造化!但不知他怎的样吃哩?”樵子道:“你要他怎的吃?”行者道:“若是先吃头,还好耍子;若是先吃脚,就难为了。”樵子道:“先吃头怎么说?先吃脚怎么说?”行者道:“你还不曾经着哩。若是先吃头,一口将他咬下,我已死了,凭他怎么煎炒熬煮,我也不知疼痛;若是先吃脚,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腰截骨,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受苦?此所以难为也。”樵子道:“和尚,他那里有这许多工夫?只是把你拿住,捆在笼里,囫囵蒸吃了。”行者笑道:“这个更好!更好!疼倒不忍疼,只是受些闷气罢了。”樵子道:“和尚不要调嘴。那妖怪随身有五件宝贝,神通极大极广。就是擎天的玉柱,架海的金梁,若保得唐朝和尚去,也须要发发昏是。”行者道:“发几个昏么?”樵子道:“要发三四个昏是。”行者道:“不打紧,不打紧。我们一年,常发七八百个昏儿,这三四个昏儿易得发;发发儿就过去了。”

  读之令人忍俊不禁。其他如在车迟国,悟空让八戒将庄严的三清殿的道教祖师神像扛到臭气熏天的大东厕里去,还起了个文诌诌的名字,叫什么“五谷轮回之所”;三兄弟又分别变成三清神,各撒一尿,让不明真相的虎、鹿、羊三妖奉若圣水甘霖,纷纷灌进了喉咙。既愚弄了妖怪,也揶揄了道教。在灭法国,为惊醒灭佛的昏君,悟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左臂毫毛拔下,变成千百小行者,右臂毫毛拔下,变成无数瞌睡虫,将金箍棒晃一晃,变成千百剃头刀,一夜之间,从皇宫内院,到五府六部,从君妃大臣,到宫娥彩女,把满头乌发,尽剃成个光葫芦,皇帝、皇后像是一床睡俩和尚。这种乐观诙谐的个性将悟空形象涂抹得十分可爱,为小说平添了无限魅力,也让读者大为“解颐”。

  孙悟空是人、神、物结合的产物,他身上的物性、人情、神力巧妙结合,相渗相融,为文学中塑造神话人物,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他身上的物性,是将猴子的活泼好动,机灵敏捷,恶作剧式的行为,很好地提升到文学的层面,从而盖过了文学中所有以动物为标本的神话角色,因而悟空也就不愧为中华第一猴。

  他身上的神性,不仅表现在为神为妖的本领上的高强,上天入地,变化无穷,攻之能克,战之能胜;还表现在他所生存的空间上,展示了一种理想的境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又表现在对生命本体的理想提升,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存;更表现在他容纳了神话角色的主要模式,在地为妖,在天为神,取经为佛,因而他既是妖,又是神,也是佛。

  孙悟空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力量的象征,智慧的象征,是活泼好动、充满乐观精神的象征,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象征,同时也是机灵、促狭、出风头的象征。

  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也创作于理想,他的勇敢、坚韧、倔强、机智、促狭、谐谑的性格,同他从妖怪到佛徒的曲折生活过程不无关系。但孙悟空的机智、坚韧、倔强却更带有理想的性质,这一部分是作者主观意旨的产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悟空  孙悟空词条  西游记  西游记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