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充闾,当代作家。1935年生,原籍辽宁省盘山县。当 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以后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长期坚持业余创 作,曾以汪聪、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 发表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1983年被吸收为中国 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共营口市委副书记,营口市文联主席,现任辽宁 省委宣传部长。王充闾散文集有: 《柳荫絮语》、《清风白水》,杂文集 《人才诗话》,以及旧体诗词选集等。
内容概要
昙花,昙花(节选)
推开了屋门,只见雪亮的灯光下,妻子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那盆平 素很不引人注意的昙花。几分钟后,在扁平的叶状新枝边缘,翠玉般的 花蕾,竟和电影特写镜头里的一模一样,逐渐地,逐渐地张开了。层层 花瓣上的每根筋络都在拼力地舒展,似乎要把积聚了多年的气力和心 血,尽情地倾泻无遗,要把全部的美和爱都奉献给培育它的主人。中间 的花蕊像粉蝶的触须,在微微颤动。花冠大似碗口,晶莹如玉,洁白胜 雪,透出浓郁的幽香,沁人心脾。那空灵俊逸的神韵,轻轻摇曳的身姿, 使人联想到葱葱郁郁的树冠上的一朵飘忽的白云。我连大气也不敢嘘 出,唯恐一不小心将它吹荡开去。按照我们中华民族以雅致为核心的审 美观,这艳而不亵、冶而不妖的昙花,堪称花中圣品。无论是“竞夸天 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的牡丹仙子,“开处自堪夸绝世,落时谁 不羡倾城”的西府海棠,还是“水上轻盈步微月”的水仙,“烂红如火 雪中开”的山茶,都无可比拟。有人嫌它花时太短,惊鸿一瞥,稍纵即 逝。其实这是过苛的挑剔。郭老有这样的诗句:“只要花好,何在乎花 时的长短!”是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登期颐,放在无始无终、万 古如斯的时间长河里,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现”。只要能在这“一现”之 中,像一颗陨星冲入大气层之后能在剧烈的磨擦中发出耀目的光华,自 尔神采高骞,同样称得上星云灿烂。为着追求唐诗中“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的意境,我提议关掉电灯,使昙花在皓月清辉中显现 其空灵淡雅的芳姿。妻子却说:“那样朦朦胧胧的,欣赏不到它的艳美。” 审美趣味不同,无法强求一致,只好作罢。妻子认为,这样美好的景色, 只是两个人欣赏,未免辜负了它的一片芳心。她提议招呼一些亲邻好友 来共同赏花。古人说:“独乐乐不若与人乐”,在一般情况下,这无疑是 真理。但此刻,我却以为,还是静穆一点好。在这一片光雾迷离之中, 只容意念回旋,不宜有过多的人物点缀。那种“歌鼓喧阗,笙簧齐奏” 的聒噪,“轰饮酒垆、鹖弁云从”的烦冗,与夫“千门如昼,嬉笑冶 游”的粗俗,对于昙花来说,都是不适宜的。史载,南宋画家、词人张 镃当牡丹开放时,招邀友好举行赏花盛会。宾客齐集后,吩咐开帘通气, 立刻满座皆香,然后伴以歌姬舞女,檀板清樽,喧腾彻夜。这种“厚 爱”施之于昙花,大概是忍受不了的。据说,昙花原属热带植物,为了 避开日间的燥热,便躲在深夜里开花。它并不计较条件的优劣、土壤的 肥瘠,淡泊自甘,多予少取;勘破了名利关头,不愿取悦于人,招蜂引 蝶。它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笑傲秋霜、幽香独抱的菊花,实可 并列而为“花国三清”。此时,和平恬静的空间完全为奔走不停的秒摆 所占据。答答答,时钟敲过了十一下,妻子也回寝室去了。我随手将灯 关掉。映着清冷的月华,这隽秀的幽芳又是一番姿色。宁静,超逸,庄 严,通体明亮,这哪是花?分明是一颗簌簌跳动着的心!此刻,我的胸 臆里既满怀着兴奋,也夹杂着一种带有苦涩味的酸楚与歉仄。真个是: 舌兼五味,百感交集,不觉慢慢地坠入如烟往事的回忆里。
闲话 “私谒”(节选)
古往今来,一切私谒者走的都是热门。哪个位高权重,那里便宾客 盈门,本来素昧平生,也要通过曲折的关节附凤攀龙;而一当罢黜遭贬, 就立刻“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唐代李适之为相时,每值退朝,宾客燕 集,道是“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 可是,当他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之后,立刻就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他感慨系之地说:“避贤初罢相,乐 圣且衔怀。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走门子”这种社会弊端原是私 有制的产物,在贪贿风行的封建时代有其深厚的发展基础,可谓“天下 滔滔”,俯拾皆是。但也有少数清官廉吏,为了一己的清名,为了统治 阶级的长远利益,尚能克己慎独,正身黜恶,“任公平而塞私谒”。这在 史书上时有记载。诸如汉代申屠嘉“为人廉直,不受私谒”;三国时诸 葛瑾出使蜀汉,通好刘备,“与弟亮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唐代杨绾为 吏部侍郎,“典选公平,清贞自守,未尝私谒”等等,就是显例。十年 动乱造成了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原已逐渐销敛的干求、私谒之风又有 抬头之势。对此,多数同志是不胜其烦的,不独苦于送往迎来虚耗精力 和时间,更主要的是对这种庸俗腐朽的作风觉得讨嫌。但也确有少数人 爱吃这口食儿,结果免不了吞饵上钩。古语说:“受恩多则立朝难。”既 承私惠,必谋酬报。结果,赤裸裸的交换活动代替了党性的尊严,人民 授予的神圣权力变成了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虽云交际之常,廉耻实 伤”,这确是值得我们深加警惕的。
作品鉴赏 王充闾的《柳荫絮语》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分为乡情、 萍踪、说荟、心迹、材论等五辑。这些散文是引人入胜的,可以称之为 学者的散文。这些散文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把 读者带入一个高于现实的深邃境界。当你在柳荫消闲散步,忽然之间, 王充闾走过来向你吟唱唐人刘禹锡的咏柳诗:“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 垂杨无尽时”,你不觉得对生活、对人生有某种忽然的顿悟,思想境界 也扩展一筹吗?作者总是不满足于眼前所见所闻,总是在寻求更多更透 彻的了解,他常常是在古今之间沉吟,并在沉吟之中体验一种有深度的 诗意。这是一种双向的流程:当他抒写故乡风情,他从眼前风物走向历 史与文化;而当他抒写旅途感受,萍踪思绪,他往往是因为受到典籍与 文化的诱惑。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体验方式。对鲁迅作品的熟悉与 热爱,使他的绍兴之行有如“因蜜寻花”; 又因为鲁迅的创作,他找到 了咸亨酒店、三味书屋、百草园、孔乙己和阿Q,他因为把创作与原型 沟通而兴奋,他更悟出了艺术创造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关系。他专程探访 绍兴的大禹陵和南宋诸陵,是因为神奇丰富的古代传说和色彩斑斓的 历史画卷所吸引。王充闾在沉吟风物河山时,既看到它丰富的文化蕴 含,又有自己的深入体会、理解与分析。他的那些感抒性散文,有娓娓 的叙述,有绘声绘色的描写,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王充闾的散文,博采文献,并根据自己行踪以及工作时访问搜集的记 录。在文学价值方面:交织着感受,状形绘声,生动逼真,隽永传神。 适当引用古代有关文献、史事,掺入神话、传说、民歌,兼有咏叹,增 强了山奇水幻的意趣,激发读者的向往之情。作者涉猎广博,敏于思索。 他的散文题材开阔,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文笔动人。他的散文名篇, 或以联想奇妙深广,知识丰富见长,或以擅长描写取胜。他的特长是谈 天说地,辨析名物,借以抒写对人生的感受,启发人们去思考,并且把 诗与散文结合起来,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 深邃的情思。他往往从普通人的心灵里,听到时代的脉搏。他的散文还 有风格的玲珑,布局的精巧。总之,王充闾博采众家之长,而又熔铸了 自己的个人风格。《昙花,昙花》是一篇很动感情的文章,这里有两点 议论十分精彩:一是关于昙花生命短促的议论:任何生命在宇宙长河中 都只是短暂的一瞬,而陨星耀目的光华也称得上星云灿烂。这些话等于 否定了平庸苟活的人生,而肯定了壮烈的人生。二是昙花所象征的思想 境界:生命旺盛,自甘淡泊,在贫瘠土地里蕴蓄元气,为着绽放一朵奇 葩,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力尽而竭。这些话即便不是作者自况,也是他 人格在无意之间的投射。在《强者之歌》里,他反复讨论逆境与顺境在 成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人只有在被追赶的时候,才是跑得最快的;苦 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 渊。在《闲话“私谒”》里,作者以厌恶的口吻写道: 干求、私谒这类 走门子的风气,“不独苦于送往迎来虚耗精力和时间,更主要的是对这 种庸俗腐朽的作风觉得讨嫌”。在《“荡荡”与“戚戚”》一文里,作者 说胸襟开阔的人坦荡荡,而长戚戚的人之可悲与可笑,在于他“怕”得 太多。或许可以说,王充闾散文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胸襟 怀抱广阔,是他的见解高人一筹,也是他为人的正气和正派。文和人原 本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