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卖瓜的老王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第一回的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建议小伙伴们如果手头有书的话,先看一遍书的内容之后再看老王的评论——
如果你已经读过了,那么我 先提问,看完第一回,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老王最深的印象是,一开头就掀起了一个高潮,展现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火光冲天,大起大落,一夜之间安富之家灰飞烟灭,惊荒败落!与此同时展开的,是人事升沉,世情冷酷。这似乎是全书大戏的一个预演。也是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定下了基调。而细看情节的转换,却十分自然,不露声色。这样的大手笔,这样的文字的“张力”,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多条线索。
这一回如果看到较早的版本,前面还有一段类似说明性的文字,主要交代一下“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也就是提示读者,这本书是一个已经有了结局的故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是“倒叙”的方式。
因为是一部大戏的开头,或者说是“序幕”,全书有无数条线索需要展开。这些线索或明或暗,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开头全部露出来。有的会陆续出现,有的只是先“埋下”伏笔。
正文开始后,特用一段文字叙述了一个用以遮人耳目的,貌似“荒唐之言”的故事。然而,细想其实也未必“荒唐”,将要出场的主人公,似乎是一个“无才补天”的“顽石”。但这里也隐藏着一个疑问,而要回答这个疑问,也许得等读完全书之后。不过,可以适当思考一下:这个“天”指的是什么?究竟是“无才补天”,还是这个天已经“无法”补救了呢?
在这“荒唐”的故事中,出现了“一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个虚幻的人物。其实这两个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只是因为“通灵宝玉”是最重要的主线,而这个主线是在开头的“荒唐”故事中出现的,必须得借助他们把“通灵宝玉”的这根线索在开始的时候抖落开,又在最后的时候收回去。在后面展开的全书中,有时忽眀忽暗,若隐若显地在某些关键时刻出现(再出现的时候可能是化身)。成为串场人物。大概也是为了“将真事隐去”的一种必要的障眼法吧。
这一回中,除了那一僧一道,有两个相对重要人物出场了。一个叫真废(甄费),另一个叫假话(贾化)。那甄费字士隐,就是甄士隐(真事隐),贾化号雨村,就是贾雨村(假语存)。用似乎调侃式的姓名,告诉读者,真事儿隐藏在里面,假语存在表面。这里说这两个人物“重要”,是因为这两个人一方面具有体现主题的、象征性的符号意义。另一方面,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非常典型地代表一类人(紧接着的后面几回会逐渐展开)。在这一回中,贾雨村在甄士隐的帮助下得以首次登入仕途。
类似的随手带出的谐音名字还有诸如:十里(势力)街,仁清(人情)巷,以及甄士隐在败落后不得不投靠的那位极为势力浅薄的老丈人,名字叫封肃(风俗),这风俗,当然就是普遍存在的那种人情世故了。
这一回还随笔交代了一下“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也就是宝玉黛玉的“木石前盟”,埋下“还泪”的因由。当然,我理解,曹公制造这种所谓“前世因缘”的迷雾,也是属于‘’掩盖‘’性质。其实,细读全书,就会看到,宝黛的爱情,真正的基础是志同道合,而其相同的“志”和“道”则是封建统治秩序所不容的叛逆思想。所以需要掩盖。这当然是后话,老王将在具体的章节中分析。
甄士隐的女儿,叫甄英莲(真应怜),在这一回短暂出场后,即刻就消失了。似乎在不经意间,也为后文埋伏下了线索。此外,“涉笔成趣”或者谐音的还有很多,这一回中,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等等都是...不能不惊叹曹公对语言的出神入化的驾驭能力,仅仅从人物名字双关的巧妙设计,也能见其一斑。而这些,在整部小说中,不过是一点儿小技巧,小游戏而已。然而却能起到某种点缀的“花絮”或者小碎“包袱”的作用。在后边老王随时还会提到。这许多,让人读之在倍感酸楚中,又加深了对文学魅力的感受。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及甄士隐的《好了歌解》,先为全书作一个提示。也为结局作了一个暗示。
这一回中,作者让甄士隐在梦中最先见识了“通灵”。有什么“深意”呢?有人说,这是表明,甄士隐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也许这应该属于更深层次的延伸性问题吧。小伙伴不妨有自己的看法。至于“怀闺秀”的话题,还是放在下一回说吧。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