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品文?这个问题,是不容易简单地答复的。小品,这个语词,从来是不很流行的,它的出现,怕是由于佛经里“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释氏辨空经》)的一句话,但是这和我们现在要说的没有多大关系。前朝文集中,有《明十六家小品》、《涌幢小品》、《涌幢室小品六十种》等名目。此三书中,后两种,一种未翻过,一种翻而浑忘其内容。前一种,于我较为审熟,因我上学期在中大时,曾从它里面选出了几篇文字,来充当诗文选的讲本。并且我很有意,想把它中间一部分俏妙奇丽的篇章,选辑出来,加以标点付印。事虽未成功,但当时却真的极高兴拟做一做。据此书所见,则古人于小品云云,似指的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其体裁,兼有论说、序跋、传记、铭志等,内容则写景、叙事、抒情、议论都齐备。依此,实和平常所谓文章没有什么分判,只是短篇罢了。现在小品两字,则用得更其广滥,不但把杂色的散文,都算是小品,有时连韵文都被隶属于这个名词之下了。以前的,既那样空濛不着边际,时下又少人给它略为厘定一下,我们又怎怪其被用得这样纷乱呢!
英文中有所谓Familiaressay,胡梦华先生把它翻作“絮语散文”,我以为把它译作小品文很确切。胡先生文中,有一段说明絮语散文的话,很可抄在这里,用作“什么是小品文”一个问题的解释:
我们仔细读一篇絮语散文,我们可以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人格的动静描画在里面,他的人格的声音歌奏在里面,他的人格的色彩渲染在里面,并且还是深刻的描写着,锐利的歌奏着,浓厚的渲染着。所以它的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和那些非个人的,客观的批评文、议论文、叙事文、写景文完全不同。因为它是个人主观散漫地、琐碎地、随便地写出来,所以它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又从表面看来虽然平常;精细的观察一下,却有惊人的奇思,苦心雕刻的妙笔,并有似是而非的反语,似非而是的逆论。还有冷嘲和热讽,机锋和警句。而最足以动人的要算热情和诙谐了。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说絮语散文是一种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它是散文中的散文,就如济慈是诗人中的诗人。
(见《表现的鉴赏》)
我以为做小品文,有两个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绪与智慧。平常的感情和智识,有时很可用以写小说做议论文的,移到小品文,则要病其不纯粹,不深刻。它需要湛醇的情绪,它需要超越的智慧,没有这些,它将终于成了木制的美人,即使怎样披上华美的服装。在外表方面,自然因为各个作者的性格殊异,而文章的姿态也要跟着参差不同:有人的幽淡,有人的奇丽,有人的娇俏,有人的滑稽,只要是真纯的性格的表露,而非过分的人工的矜饰矫造,便能引人入胜,撩人情思。无论怎样各人姿态不同,但须符合于一个共通之点,就是精悍、隽永。反此,是恶滥、平凡,诚如是,将失其摇动读者心灵之力了。
中国古来许多文人中,没有专门做小品文做得多而且出名的。但是这类文艺花园中的异卉的作者,各时代都不断的生产着,只是太过稀少,并不大为人们所注意罢了。如果《庄子》不尽是伪书的话,在战国时,已颇有些美丽的小品文出来。汉魏六朝间,有几篇书翰,是很当得起上顶的小品之称。陶渊明这位避世的先生,不但在中土诗国中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他的小品文,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制。《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这是有口皆碑的,我们也用不着来说了,不大为人所注目,而在我觉得是特别佳妙的,是那篇《与子俨等疏》(疏或作书。)唐人如柳宗元的山水记,虽颇多客观描写成分,然用笔幽隽,作者个人情绪,复不自禁的流汛其间,所以也不能不说是逸品。明人于诗,有复古的趋向,而一般名士,却另外开拓了一个抒情的散文境地,如十六家文集中,有许多真是小品的上乘,使我们读了飘飘然欲仙的。新文学运动以来,大家似乎多拥挤在小说、诗歌、戏曲等大道上去,散文——小品文——似乎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野径,肯去开辟的人尚不大多。但在这寥寥的几个走荒径的人中,却有一位已获到了很好的成绩,那就是周作人先生。他的文体是幽隽淡远的,情思是明妙深刻的,在这类创作家中,他不但在现在是第一个,就过去两三千年的才士群里,似乎尚找不到相当的配侣呢。其他,据我所知,如俞平伯、朱自清、叶绍钧诸先生,都曾写过小品文,并且成绩颇不坏的。俞、叶合著的《剑鞘》,在新文学创作里面,是一部很可称赏的书,但事实上,不特销路很坏,——据颉刚先生说,初版,尚卖剩很多——并且无一人提起过,这真要使我为之愤愤不已了!徐志摩先生也很以写散文为人称道。以浅识的我看来,徐先生文,自然有他特殊的风格与生命,但有时总不免因人工过分的夸饰,流于冗赘缛艳之境,而率真幽隽之味已绝。其他当然还有几位作者,但我不想一一细讲了。
我自己有个时候,曾经做过学写小品文的梦想,但不久就觉得自己的才力太薄弱了。文笔的芜杂,经验与情思的枯竭,如何能写出一些美妙的文章?去年我的散文集《荔枝小品》出版后,曾接到一位同乡年轻的朋友的信,说这册子里面的文字,有个共通的毛病,就是内容不很充实。这话十分使我心服。我觉得自己的思力太寒俭,不能使每一句话都有力量,都能使人震撼。我原来也颇早有自知之明,当未付印之前,任叔兄,曾因我的请托,给我写了一篇“以信代序”。因为他太看重我了,把我算做现在三数小品文作家中的一个,所以那篇文章,虽然承他好意写好交来,可是我总不敢把它印上去,只在题记里引用了他的两句话而已,最近一年中,另外闯入了一个世界,已久不再写这类短文了。日来,因为环境的触发,复拉杂写了一点。枯窘拙劣,益以芜秽,文章二字且当不起,精美的小品云乎哉!
(1927年《文学周报》合订本第七卷)
注释本文重点提出小品文的“两个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绪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