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字师》原文及鉴赏

  大居守李相读《春秋》①,误读叔孙婼为婼②。日读一卷,有小吏侍侧,常有不怿之色③。公怪问曰:“尔常读此书耶?”曰:“然。”“胡为闻我读至此而数色沮耶④?”吏再拜言曰:“缘某师授,误读文字,今闻相公呼婼为婼,方悟耳。”公曰:“不然。吾未之师也,自检释文而读,必误在我,非在尔也。”因以释文示之。小吏因委曲言之⑤。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⑥,号为“一字师”。

  (《唐摭言》)

  注释①《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春秋》整理而成。②误读叔孙婼为婼——前一个“婼”读音lue,后一个“婼”误读为gui。③不怿——不高兴。怿,快乐。④色沮——脸色沮丧。沮,沮丧,不愉快。⑤委曲——委婉、含蓄。⑥北面之礼——古代敬师之礼,师坐北面南,徒面北而拜。

  赏析中国古代文坛上流传着许多“一字师”的佳话。如郑谷改齐己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为“一”而博得“诗改一字,界判人天”的美誉。杨万里误念“干宝”为“于宝”,被门下一吏当场指出,杨万里高兴地称吏为“吾一字之师”。本文所记也是这样一则“一字师”的逸事,从题材来看似无甚新意,但从故事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来讲,本篇当属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写一位小吏给大居守李相指出了一个念错的字,但这样一件小事在作者笔下却被写得一波三折,颇富情趣。故事的第一折写小吏听到李相误读后表现“不怿之色”,为故事开端。在第二折里,李相追问,小吏以自责相告,事情发生逆转,善良的读者不免会为李相因顾全面子,可能失去一次纠正错误的机会而担心。接下来事情再一次出现转折,李相坦诚求教,小吏“委曲言之”,真诚终于获得了胜利,读者为之释然。故事的尾声是李相拜师行礼。

  在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描述中,李相与小吏这一对性格独特鲜明的形象已凸现在了读者面前。李相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好学者,作者着意表现的是他那种谦逊坦诚、不耻下问的精神。当他看到小吏不怿之色后,马上感到自己所读可能有问题,便立刻问其所以。小吏为了上司的面子,没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说错误在自己。这样李相便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要么顾全面子,坚持错误:要么丢掉面子,纠正错误。如果是一个注重虚荣的人,他肯定会选择前者;而李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未曾从师的事实,并亲自“以释文示之”,当他得到指教后,又马上“命小吏受北面之礼”。这里,作者写了李相“问”、“曰”、“示”、“命”这样一系列的动作行为,从而十分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性格坦诚、谦和与好学的君子形象。

  小吏的形象,作者着墨不多,却写得很出色,特别是他那复杂婉曲的心理活动可谓描摹得惟妙惟肖。从他那“不怿之色”中,可见他已觉察出上司的错误,并且很不以为然,但鉴于双方的身份,他又不便说出,可这一切全都无意显示在了他的脸色上。当李相追问时,他是顾虑重重的,既怕太守难堪,大概又怕自己处境不利,可他又不能不说,于是便非常巧妙地以自责的方式道出原委。这样,一方面使太守明白了话中之意,又不至丢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可进可退之路。即使在太守坦率地认错后,他仍不是直言相告,而是“委曲言之”。可见,这位不知名的小吏是一位十分聪明、谨慎、办事稳妥的人。

  这段“一字师”的故事,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封建时代,显然有它的进步意义,它所表彰的这种求实态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也是很有教益的。此外,文章于平凡小事中深入挖掘、精心构思、注重人物内心刻画的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字师》原文及鉴赏  一字  一字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