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漆工技术专著,它原是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总结了前人经验和自己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著成书的。此后,又于天启五年(1625),由嘉兴西塘著名漆工杨明(号清仲)逐条加注,并作了序,使其内容更为翔实。本书在国内一度失传。直到1927年,才由朱启钤据日本《支那美术史》的作者大村西崖提供的一个手抄副本,加以勘校后,归入陶湘所辑《托跋廛丛刻》中,刊刻行世。据大村西崖氏云:该书手抄本原本始为日本人木村孔恭 (字世肃,堂号蒹葭,1797年卒) 所藏; 大化元年 (1804)时,又为昌平坂学问所(德川幕府所置儒教大学)购得;明治维新时,入浅草文库,后又转归帝室博物馆收藏。蒹葭堂本在辗转传抄流传过程中,多有讹夺之处,有日本寿碌堂主人(身世未详,大村西崖推测可能是昌平坂学问所一位学者)博引群书,为它作了94条眉批和夹注。朱启钤在刊刻时曾请阚铎将寿碌堂主人笺注各条,引申厘订,别为 《笺注》,刻在书后。
黄成,号大成,新安平沙人,明隆庆 (1567—1572)间漆工,杨明称其为“一时名匠,复精明古今之髹法”,《格古要论》及《清秘藏》称其剔红匹敌果园厂,而花果人物,以圆活清朗著称。西塘又名斜塘,原系元明两代制漆家彭君宝、张成、张德刚、杨茂、杨埙的家乡; 杨明有可能是杨茂后裔。
《髹饰录》一书分乾坤两集,计18章186条;其中乾集2章72条,坤集16章114条。全书又包括“制作方法”、“漆器分类和品种”两大部分,“制作方法”分别见于:乾集 “序”,这是制作方法总论;乾集第1章“利用”,介绍漆工的原料、工具及设备; 第2章 “楷法”,介绍各种漆器工艺的常见弊病及其产生原因;坤集第17章“质法”,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操作过程;第18章“尚古”介绍修补及仿造古旧漆器之法。“漆器分类和品种”分别见于坤集序及第3至第16章。此“序”为漆器分类总论;第3章“质色”,介绍不加任何纹饰的各种单色漆器;第4章 “罩明”,介绍打色地上罩了透明漆的各种漆器;第6章 “描饰”,介绍用漆或用油描绘花纹的各种漆器;第7章“填嵌”,介绍填漆,嵌螺钿、嵌金、嵌银的各种漆器; 第8章 “阳识”,介绍用漆堆出花纹的各种漆器;第9章 “堆起”,介绍用漆灰堆出花纹后,再加雕刻,描绘的各种漆器; 第10章 “雕镂”,介绍雕漆、雕螺钿的各种漆器: 第11章“划”,介绍在平漆表面上划出细花纹后,再填金、填银或其他色料的各种漆器;第12章“媥烂”,介绍两种或两种以上相结合的各种漆器;第13章“复饰”,介绍某种漆地与一种或一种以上文饰相结合的各种漆器;第14章“纹间”,介绍填嵌工艺与划工艺相结合的各种漆器; 第15章 “裹衣”介绍胎骨上不施漆灰,而只用皮革、纺织品蒙裹的各种漆器;第16章“单素”,介绍只涂一道漆的各种简易速成漆器。在介绍漆器品种的各章中,有时也涉及到了制作工艺,可知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漆工专著。据前人著录,我国古代第一部漆工专著是五代朱遵度的《漆经》(见《宋史 ·艺文志》)。然而此书早已失传,所以《髹饰录》对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漆器技术是很有帮助的。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对于明代采用和各种漆器工艺,其中包括普通漆器和艺术较强的漆器,都分别作了介绍。它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代漆器的技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这一技术的优良传统,实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二是分类较为合理。其分类主要依据是各类漆器的工艺特征,如 “质色”类,都是不加纹饰的单色漆器;“罩明”类,都是色地上罩了透明漆的各种漆器; “阳起”类则都是用漆堆起了花纹的漆器;漆工操作虽然十分繁杂,千变万化,但阅读本书时,却使人感到眉目清晰,有条不紊。三是其中一方面记述了不少明代新创的漆器工艺,同时还保存了不少唐宋或者唐宋以前的技术资料。杨明序亦云: “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之始制者殊多,足为新式”。黄成在谈到剔红工艺时说:“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杨明说:“唐代剔红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这对我们了解唐宋剔红及其他漆器工艺自然是很有帮助的。杨明在谈到螺钿工艺时还说:“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淅薄也。”此事今已为考古实物所证实,与唐代螺钿镜的壳片相较,明螺钿器蚌片确实较薄。四是各项技术规范都要求较严,强调一丝不苟,反对粗制滥造,反对造假古董以牟取暴利;认为仿造古物后,须另加一款识,说明系 “某姓名仿造”。黄成原文和杨明注的缺点主要是过于简单,总计大约只有一两万字,许多操作技术谈得不够具体明晰,有的文字亦比较隐晦。
我国漆器在世界上是享有很高声誉的。本书亦备受日本学术界推崇; 大村西崖视之珍如枕秘,赞美不置。1927年刊刻时,只印了200部,且半数赠给了日本,以谢大村。原书板于1931年日寇轰炸上海时与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同时被焚。嗣后朱氏又命阚铎在大连以1927年印本缩印一次,但数量亦微; 内忧外患,致使巨匠鸿篇,却未得广传,更遑论研究。直到1949年后,王世襄先生始着手对本书进行研究和注释,又历时30余年,几经磨难,数度修改和补充,才于198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髹饰录解说》一书。在编写过程中,王世襄先生研究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故宫博物院等处珍藏的传世漆器,向老艺人进行了许多调查,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对黄成原文和杨明注的诸漆器品种和工艺一一作了说明和印证,且订正了其中部分不适之辞;此外,还为原书补编并编了名辞术语索引,从而增进了世人对此书的认识和子解,也为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