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舞九成乐补》是元余载所制的舞谱。1卷。余载,字大车,号三山布衣,福建三山人。尝为福州路儒学录,以养亲辞官。
《韶舞》又名《大韶》、《九韶》、《箫韶》、《韶箾》、《九辨》、《九代》、《韶虞》,相传是虞舜时代由典乐官夔制作,要求中正和谐,用来教育奴隶主子弟。《史记·夏本纪》:“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鸟兽翔舞”当指少皋氏时的24种以鸟类为图腾的部落和黄帝有熊氏以兽类为图腾的部落的各种氏族图腾舞蹈。《韶》的主要乐器为排箫或陶埙一类吹奏乐器,故又称《箫韶》。传至春秋时代,《左传·襄二十九年》 (吴国公子季札)“见舞《象》箾、《南》龠者,曰: ‘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箾者,曰: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论语·八佾》:“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周代以后《韶舞》这种雅乐即失传了,《荀子·儒效》:“(周)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濩》废矣。”
余载以“河图”、“洛书”为数据,重新制作《韶舞》的舞图,认为手舞的形象象征河图、足蹈的形象象征洛书,表示载天圆而履地方,及前后、俯仰、左右、奇偶、动静相生等形象。还制作了《九韶之舞缀兆图》和《九韶之舞采章图》。《孔子家语》:“孔子谓子张曰:‘尔以必行缀兆,执羽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缀兆图”即舞谱。《九韶之舞缀兆图》运用了阴阳、奇偶数的变化,形成九成(章)有一定规律的舞位、舞用八佾。《九韶之乐采章图》是注明舞人所用服色,用五行学说,中心为黄色,东南西北为青赤白黑4色,另有绿紫红碧4色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合成八方。还附有 “河图”、“洛书” 以及64人的7种舞位图。
余载所制《韶舞九成乐补》,有舞文,有缀兆图,但与传说中的《韶舞》相去甚远,其象数变化,或有所本,或有所隐,并具有道家色彩,或许是受到唐宋以来道教礼仪性参拜或步罡踏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