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骈体文钞》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先秦至隋骈体文选集。三十一卷。清李兆洛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冬成书。

  李兆洛,字申耆,号绅绮,晚号养一斋老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进士,改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安徽凤台知县。后主讲江阴书院几二十年,成材颇众。是清代著名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工诗古文,精考证。尤好舆地之学。著有《历代地理志韵略今释》、《历代地理沿革图》、《皇朝一统舆图》、《凤台县志》、《养一斋文集》二十卷等,辑有《皇朝文览》七十卷。

  本书选录先秦至隋末的散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上编十八卷,分铭刻、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奏事、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十八类,共三百零九篇,是李氏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八卷,分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记八类,有二百一十九篇,皆属于指事述意之作。下编五卷,分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五类,多属缘情托兴之制,共二百四十六篇。

  清代中叶,桐城派盛极一时,片面强调学习唐宋古文,完全排斥骈偶。李兆洛认为,当世治文,只知宗唐宋而不知宗两汉,未免失之偏颇;而欲宗两汉,非自骈体文入手不可。于是选编先秦至隋之文以成此书,以便学者“因其流而溯其源”。李氏主张骈散合一,他所谓的“骈体文”既包括六朝骈俪,也包括先秦诸子散文、两汉文赋。所以此书虽以骈体命名,所收作品却并非全是骈文。而是采摭面广,选录精良,所收秦汉六朝散文,大都比较出色,艺术性较高。

  是书于部分篇目之前,写有简单的评语,或指明某一些文体的来源,或点明某篇文章的妙处,或说明一类文体的范围特征,而最多的是指明各篇文章的风格及其来龙去脉,以揭示散文创作中上下相通的渊源关系。这些评语对于纠正当时人们对骈体文的各种偏见,颇有裨益。本书虽选录了一些《文选》未收的名篇,却也有不应有的遗漏。三十一个类别中,竟无赋类,亦不能不算是它的一大缺陷。另一个缺陷,是由编选者主张骈散合一的观念造成的。如编者所说,古文是唐以后对散行文体的称呼,骈文则是对六朝声律对偶文体的称呼,这在后来都有各自特定的内容、涵义,是早已约定俗成的。编者把涵义早已十分明确的骈体文的概念主观地扩大到先秦两汉,收入司马迁《报任安书》,诸葛亮《出师表》等并非骈体的散文,其结果只能造成混乱,因为先秦两汉的子史诸文,虽间有偶句,但毕竟是以散行为主,即使骈体文是由此发展起来的,但二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编者只看到它们的联系,而忽视了二者不同的质的规定性,造成本书体例不纯。

  本书编成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次年即道光元年问世,是为合河康氏原刻本。此后,还有合肥徐氏重刻本,成都存古书局刻本等数种,但皆不常见。解放前中华书局刊印的《四部备要》本,附有谭献评点,常见易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骈体  骈体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