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龙应台写的《亲爱的安德烈》讲述了儿子安德烈和龙应台的通信。安德烈住在德国,是一个18岁的高中学生。安德烈的母亲龙应台是一个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而在写书时住在台湾。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安德烈和他的母亲讨论深刻的人生道理也讲述了各自的生活。

  《亲爱的安德烈》里讲到了许多重要的人生道理,但有两点让我特别有感触–第一点是关于生活特权和社会不公。在第八和第九封信里, 安德烈表达了他对贫富差距的看法。安德烈意识到:“我是一个“日子过得太好”的年轻人,“老爸开着BMW车,我穿着一件Ralph Lauren的白衬衫,住在全德国平均收入最高的小镇”。同时安德烈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饿死的边缘,很多人在不人道的环境里工作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安德烈深深得感到了“不道德”和“不心安理得”,他也希望能“站起来去行动”。

  在龙应台的回信里,她肯定了安德烈的“道德的不安”。龙应台指出了两种道德态度: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消极的道德指的是认识到社会的不合理,并且抱怨这种不合理但没有任何行动。另一方面,积极的道德是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改变。我对积极的道德有自身的感触。我母亲单位为大凉山的贫困儿童做慈善活动,这些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是孤儿。在很多人都去责备政府不为这些孩子去提供教育费用时,我和我的朋友录了黑管双重奏而用了音乐来捐钱。我们捐来的钱帮助了一个15岁的女孩拿到一年上学的费用。我很高兴我能够去做一些“积极” 的道德行动。读了安德烈和龙应台这封通信后,我更加意识到我生活里还是有很多可以帮助弱势人群的机会–其实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点是关于朋友和家庭的价值。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接触到上千上万的人,但只有两组人会真正地关心我们,对我们生活带来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朋友。同样,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最主要谈的是他的朋友和家人。在安德烈的第十六封信里,他写了他毕业后离开家的“留恋和不舍”。他刚刚毕业离开家,而开始想起家,但觉得朋友是“家”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父母。安德烈的这种感想再次表现出他独特,自由,和真实的性情。这样的精神,可好,可坏。安德烈给母亲写出这种想法也显示出他真实,纯真的思想,而不怕伤到父母心。另一方面, 安德烈这种的性格会使得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良心的孩子,只顾着和朋友玩耍。我自己承认,我也现在也是一个有点反叛的青少年,有的时候也会不顾父母对我的关心去和朋友聚会。但我和安德烈还是热爱而关心父母的,这我肯定能确定。

  龙应台用了细小的描述来传达她的消极道德。龙应台在解释她“不浪费”时,特别地讲到了她做出什么行动来“不浪费”。龙应台“不断地开灯,不断地关灯,不让一盏灯没有来由地亮着”,洗衣时有阳光就“将洗好的湿衣服拿到阳台或院子里去谅”。这种仔细的描述凝固了龙应台的消极论据,也起了提醒安德烈怎样消极的作用。

  读《亲爱的安德烈》时,我体验到过激的情绪–又感动,又伤心然后又激动。我认为这种情绪是一本精彩动人的书才能引发出来的。我强力推荐这本书给热爱生活的学生。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我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龙应台)

  ☆假期中会面时,他愿意将所有的时间给他的朋友,和我对坐于晚餐桌时,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传讯。(龙应台)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龙应台)

  ☆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知识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痒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嗯,没和弟弟吵架吧——没,不缺钱用吧——嗯……(安德烈)

  ☆那么,我是否一点儿也不担心我的儿子将来变成冬天的蟋蟀,一事无成?骗鬼啊?我当然担心。但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龙应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龙应台  龙应台词条  安德烈  安德烈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亲爱  亲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