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方虚谷桐江集》、《虚谷桐江续集》等。《桐江集》有八卷本、四卷本;《桐江续集》有四十八卷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残存36卷)、三十七卷本(《四库全书》)。元方回撰。(撰者事迹参见“《瀛奎律髓》”)
方回人品极差,然他的诗作尚不乏反映社会现实之佳什。尤其归元后终不予重用,更潜心于吟咏,并得接触社会,故造诣与意境均达一定高度。他在《桐江续集自序》中说:“予自桐江休官闲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这确是事实,当时他已年逾花甲。例如描写战后满目凄凉景色的《路傍草》云:“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皓皓。牛羊无可噍,众绿就枯槁。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人生值艰难,不如路傍草。”若不是亲历亲闻,是写不出的。又如《种稗叹》云:“农田插秧秧绿时,稻中有稗农未知。稻苗欲秀稗先出,拔稗饲牛唯恐迟。今年浙西田没水,却向浙东籴稗子。一斗稗子价几何?已直去年三斗米。天灾使然赝胜真,焉得世间无稗人!”语言畅适,寓意颇深,诚为清新而发人深醒之作。又如《苦雨行》描述了七天七夜不停雨,以及天灾中蔓生的人祸,读来都颇亲切,并有一定记实的史料价值。至于《赠高相士饶二首》中所说:“世上封侯人不少,封侯人是杀人人”等,则更是对时敝一针见血的针砭。而他的作品中写景状物,触景生情的佳作更是不少,如《过湖口望庐山》云:“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长安》云:“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万古不随人事改,独馀清渭向东流。”等等,可说是本书中在在皆有的。
本书中之之,多迂腐陈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观其集中诸文,学问议论,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遗余力,居然醇儒之言,要不可谓其悖于理也。”亦尚中肯。然散文中亦不乏清新短小之精品,如《送徐君奇入燕序》,既奔放通达,却又欲说还休,十分涵蓄,颇多余甘,耐人寻味。
方回诗文作品散失颇多。戴表元在《桐江诗序》中说凡六十五卷,刻于严州,而此本今已不可见。《四库全书》仅收《桐江续集》,本身已为一残本,存三十七卷。《宛委别藏》收《桐江集》,凡八卷;北图与南图均藏有清抄本,均为四卷。又有四十八卷本《桐江续集》见著录,但均已残缺。除本书及《瀛奎律髓》外,方回尚著有《续古今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