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八十八卷。清姚鼐撰。初刊于嘉庆年间。(撰者事迹参见“《古文辞类纂》”条)
《惜抱轩全集》,八十八卷。收录诗文集三十六卷。其中文集十六卷,后集十卷,诗集十卷。文集多为序、跋、碑、传、书信之类,基本可分为四个内容:其一为人物的传论,如《伍子胥论》、《范蠡论》等;其二为大量的序(包括一些书信),可见他的文学主张与审美倾向。如《古文类纂序》中提出了文章的八点要素:内容上的神理气味和形式上的格律声色,认为二者的关系应为:“神理气味,文之精也;格律声色,文之粗也。”无粗则不能见精,但也不能因精而忽视粗,“学者之于古文,必始其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同上)。在文章的风格方面,姚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并更深一层次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应关系及偏重不同而生发的各种风格。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到了姚鼐,才真正地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姚鼐实际是桐城派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这方面文章又如《复鲁絜非书》、《海愚诗钞序》、《与张阮林书》、《与陈硕甫书》、《述庵文抄序》等等。其三为包括寿祝、策问、墓志铭、碑文、祭文等庞杂的文字一百三十八篇;其四为赋有情致的散文,风格雅洁清淡,偏于阴柔之美,与欧阳修、曾巩的文笔较相近,特别是山水游记则更别具风格,文笔炼达,清逸有致,音节韵律,更别具风格,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如《登泰山记》,全文仅数百字,却紧扣泰山的冬令景物特点来写,描绘它独有的风韵和雄姿。传记《朱竹君先生传》、《袁随园君墓志铭》中也颇能看出这种风格。姚诗佳作也颇多,如《河上杂诗》、《金陵晓发》、《山行》、《南昌竹枝词》等诗,都很美、很有韵味,但因被文名所掩,以至鲜为人知。姚鼐散文及诗歌的共同点,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很少,且题材范围较狭小,这与他创作时偏重形式、技巧有着很大的关系。
姚鼐除了诗文集外,其治学著作主要有《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谷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等,共五十二卷,全部收入《惜抱轩全集》,成为当时治学之大家。
《惜抱轩全集》,有嘉庆年间刻本,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影印出版;咸丰年间,杨以增辑录《海源阁丛书》本时,又集《惜抱轩先生尺牍》八卷入全集;徐宗亮刻《惜抱轩遗书》三种时,又收录《庄子章义》、《惜抱轩书录》、《惜抱轩尺牍补编》。此外还有同治年间刻本;光绪年间有十二卷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