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专著。四卷。清吴骞撰。成书年代未详。
吴骞,字槎客,一字癸里,号兔床。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浙江海宁人。诸生。工诗善画。早弃举业,专事著述。贮书甚富,筑拜经楼藏之。著有《拜经楼诗文集》、《愚谷文存》等。
《拜经楼诗话》作者自序云:“至书中先后,缘随得随笔,故不类不次,亦略仿宋、元人诗话之例。”该书论诗,每多考证,亦记存逸闻,或摘评诗句;但理论性、系统性不够。吴骞是一位学者兼诗人,所以在考证方面很见功力,对古今诗话、杂记的错讹之处,作了认真的辨别、匡正。如论证《敕勒歌》并非斛律金所作,考证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版本之源流,订正沈约《四声韵谱》之真伪,等等,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再如,《东家杂记》载孔子观杏坛而歌:“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吴骞指出它显然不合史实,斥之为“荒谬无理,尤足喷饭”。
《拜经楼诗话》主要辑录其他著作的诗论观点,但通过摘录,也时常表现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某些思想亦有独到之处。例如,他称赞陈枚论诗“一观意思、二观体裁、三观句调、四观神韵”,“四者中更以意思、神韵为主”的主张,认为“可以觇其诗学之造诣矣”。他引汪士珩论律诗的话:“律诗必先得句,一句之中,意欲醒露,色欲鲜华,又须有情有韵。”然后评曰:“所论亦时有中肯。”实际上这也就表现出吴氏自己的主张。他很欣赏南朝谢脁诗《京路夜发》,谓其“霏蓝翕黛中时有爽气”。称赞宋代林同孝《诗》三百“皆直书其事,不假文饰,而理自现”。他主张诗应“殊有意致”、风骨健爽。他认为诗应以温厚蕴藉为宗,不以用语巧拙见优劣。他特别重视诗“得言外不传之妙”,即王士祯所说的“神韵”,只要得了神韵,用语“巧”也好、“拙”也好,都可以是好诗。此外,该书还论及诗的声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