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是周代文献汇编。原名《周书》或 《周史记》。《汉书 ·艺文志》最早著录。自东汉许慎开始,传统上以本书为孔丘整理《尚书》所逸文献,故有今名。晋时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发现战国魏襄王墓,出土竹书中有本书。唐修 《隋书 ·经籍志》,据以称作 《汲冢周书》。本书成书时代介于春秋战国至汉晋之间,大部分是战国间人的拟作。晋孔晃有注,为现存所见最早的注本。清人为之校注者不少,以陈逢衡《逸周书补》,朱右曾 《逸周书集训校释》、孙诒让《周书斠补》,刘师培 《周书补正》等。今本有《四部丛刊》、《皇清经解续编》、《国学基本丛书》等本子。
《汉书 ·艺文志》载本书71篇。今本连序、篇目亦同。有 《度训》、《命训》、《常训》、《文酌》、《籴匡》、《武称》、《允文》、《大武》、《大明》、《小明》、《大匡》、《程典》、《程寤》、《秦阴》、《九政》、《九开》、《刘法》、《文开》、《保开》、《八繁》、《酆保》、《大开》、《小开》、《文做》、《文传》、《柔武》、《大开武》、《小开武》、《宝典》、《酆谋》、《寤儆》、《武顺》、《武穆》、《和寤》、《武寤》、《克殷》、《大匡》、《文政》、《大聚》、《世俘》、《箕子》、《耆德》、《商誓》、《度邑》、《武儆》、《五权》、《成开》、《作雒》、《皇门》、《大戒》、《周月》、《时训》、《月令》、《谥法》、《明堂》、《尝麦》、《本典》、《官人》、《王会》、《祭公》、《史记》、《职方》、《芮良夫》、《太子晋》、《王佩》、《殷祝》、《周祝》、《武纪》、《铨法》、《器服》、《周书序》。其中 《程寤》、《秦阴》、《九政》、《九开》、《刘法》、《文开》、《保开》、《八繁》、《箕子》、《耆德》、《月令》等11篇有目无书,实存60篇。今本篇目旧题后皆有 “解”字,例如 《度邑》作 《度邑解》,是晋孔晃注本书时所加。或说今本乃旧本与汲冢书的合编本。
本书虽为文献汇编,与《尚书》略同,但体裁不限于诰誓号令,还有涉及生产活动和宗教哲学等方面的记载。记事上起周文王、武王,下至春秋之末周灵王,周景王。关于周初文王、武王、周公的篇幅,约占五分之四。各篇成有早晚。《世俘》、《商誓》约成于周初,而后人或有增饰。《度邑》、《皇门》、《祭公》、《芮良夫》、《作雒》亦基本属周代文献。皆言周武王伐商及谋建东都成周诸事。《职方》与《王会》是战国作品,述九州人口、山川、物产及古代氏族部落传说等。其它诸篇涉及西周宗教、哲学、礼仪、典制、器服等,思想、制度、文风俱不类于当时。通观今本诸篇文字,有的简古、有的夸饰,显经后人增改之处颇多,有的或径为后人拟作,故不类于周代金文,且书中多有脱字难读之处。
周代文献遭后代焚书之厄,又屡经儒者删编,故传世甚少。本书虽多出于战国间人拟作,但所述事实亦多有根据。《左传》、《战国策》等亦征引本书,汉魏学者引用更多。书中所记一些事实详于其它文献而得商周龟甲金文字的印证。故本书是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但本书所反映的周代,尤其是周初的宗教哲学的面貌,未必可靠。
现存本书注本以孔晃注为最早,惜至宋仅存42篇。唐颜师古亦注本书,但颜注书时仅得45篇。故本书或非本来之书。本书记周初史实多悖于传统记载,清代学者或疑为后人拟作,其说未必正确。但陈逢衡《逸周书补》(1825年成书,有自刊陈氏丛书本),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有《皇清经解续解》本)俱为前人研究成果之汇总,是研读本书的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