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红丝砚 几代颤栗心
红学研究
记得红楼艺苑有一篇提及红丝砚的文章,其中指出:
所谓《石头记》其实就是指《姽婳词》!这是由于《姽婳词》的故事发生于山东青州,青州以产红丝砚著称,古人又常称砚为“石”,曹雪芹遂以“石头”暗指红丝砚,再以红丝砚点出青州,最后以青州点出《姽婳词》的故事,所以《石头记》即是《姽婳词》所写的林四娘的故事。至于书中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 话,那只不过为掩盖《石头记》这一书名的真意所释放的烟幕而已。
由此作者言道:
综合本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肯定《红楼梦》是一部反清与悼明之亡的小说,这是它的主题思想。
此文并未就红丝砚的来历以及与曹家的关系作详尽的说明,仅仅是拿来作为旁征博引《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小说的许多佐证之一而已。为此,本文按照这个红丝砚的题目专门来作些介绍,以飨读者。
砚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一。因为所用之笔为毛笔,相应所用的墨则必须有一容器来研墨成为墨汁。羊毫也好狼毫也好,沾上墨汁方能在纸上构成字画。由于砚的广泛使 用,再加上其质地好坏上下落差很大,所以砚同样和文房其他三宝一样有专门的研究和制作。历代对砚的研究作品称为砚谱。跟棋谱琴谱等一样能称之为谱,可想而 知称得上数量也不知凡几。砚的制作原料是石头,所以砚又称为砚石,有时候也经常是砚和石相互通用。比如本文题目扣上的红丝砚也可叫做红丝石,两者就是同一 回事。砚台在《红楼梦》中曾被贾政作为谜底,其谜面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其中第二句“体自坚硬”紧扣了它石的质地。
红丝石在唐宋时即负盛誉,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之一的“砚谱”内有“天之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的说法。再早则是在晋朝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很可能苏易简所写的这一句也是原封不动地抄自张华的原文。
完整的砚谱专著,从宋代开始如早期欧阳修所写的《砚谱》,其內容虽短短七百余字,但却记载有端石、歙石、青州紫金石、紅絲石等种类。欧阳修的居士集卷七十五中提及“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次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
据宋人唐彦猷《砚录》称:红丝石砚是鲁砚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唐宋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有“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之盛誉。苏轼陆游钧曾引用《砚录》,盛赞红丝石:“文之美者则有旋转,其丝凡十余重,次第不乱。资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
据称为曹雪芹所著《青州红丝砚考》中,曹雪芹又引顺治年间余怀所著《砚林》纠正了唐彦猷《砚录》所说“红丝石产于益都西四十里之黑山”的错误,纠正为黄山。《清一统志》和《临朐县志》则认为“红丝石产于临朐县南之老崖崮”。尽管产地说法不同,但时至今日,此二地仍有红丝石产出,然此石已非彼石。这一点从明清存世的红丝砚可证实,其品质已非当年可比。目前看到的现代红丝石砚,就其石品而言,更是无法望端、歙项背。难怪近人称“红丝砚浪得虚名”。
红丝石最早开采于唐中和年间,后来因坑储不多,开采时断时续,至北宋末年即已开采告罄,故后世所称的“四大名砚”已不包括红丝石砚。这可能也是曹雪芹在其《青州红丝砚考》中,指出红丝砚未被列入正录而归于附录的原因所在。
就砚史的著录而言,方家仍以《西清砚谱》为冠。此书不论在绘图、说明上皆属上乘作品。自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起,红丝砚被编为附录砚石。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時 编者以为如玉、瓷之类,虽曾在各家砚史中记载,然流传不多,且不适用于筆墨,而红丝石之类,虽然諸家亦有记载,但石质较为特殊,所以只能附录,而不宜登之 正录中。《西清砚谱》在乾隆四十三年全部完成。其中所载珍贵砚品据说现存台湾者計有:銅雀瓦砚六方、砖砚二方、澄泥砚十八方、歙砚三方、雘村石砚三方、松 花石砚五方、红丝石砚二方等等。
何大刚于“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曾介绍几方红丝古砚珍品。
其一,红丝石“帘卷西风”砚为随形砚,近鸵鸟蛋形。长16厘米,宽14厘米,厚2.5厘米。该砚正面上沿为大鹏展翅怀抱大桃子,下沿为桃叶纹,以桃为砚堂,鸟下腹墨池深凹,构思极为巧妙,有“护寿”之意。大鹏采用单线阴划鱼鳞纹,桃叶为减地剔刻纹,刀法古朴。整砚沉年墨锈深厚,浸入肌理,惟砚堂洁净、光滑、细腻,有如婴儿肌肤,质嫩理润,温如玉,说明当年呵护有加。该砚背面为后人铭款,为隶书铭文“咸丰十三年 帘卷西风 朱绍宾铭”。
其二,红丝石云雾松竹砚:随形所制,近呈长方形,两面工。窄边宽8厘米,宽边10厘米,长16厘米,厚4.5厘 米。正面主题纹饰为云雾松石竹,采用减地剔刻或一面坡雕,与古玉雕极为相似,具有层次感。松、竹、鸟均为单线阴刻,石以单线圈内凿坑点表示,山土石用粗细 线阴刻。砚堂凹陷,砚面细腻滑润。砚堂地色为砖红色,有一石眼,右侧还有两个石眼,为淡绿色,眼仁色深。墨池为深邃如意状。背面为透过云雾见松竹山石之云 雾图。背面空位刻铭:“柳士衍家”款。据《刻碑姓名录》:“柳士衍(宋),善刻碑,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刻唐太宗拜比干庙文”。靖国为宋徽宗年号,时为北宋末年。
其三,红丝石松鹤同春砚此砚亦为“风”字形随形砚。长21厘米,上宽7厘米,下宽17厘米,厚3厘米。该砚砚堂与墨池一体为流淌式。砚边主题纹为松鹤图,松干之瘤、洞、树皮暴裂。鹤纹、松干鳞纹、放射状松叶纹具有典型的明代之风格。整砚沉年墨迹深厚,惟砚堂洁净,清晰可见质地细腻,节理有石英质穿插充填并呈冰裂纹,但红丝纹不显。砚背为后铭楷书款:“光绪十二年 艳露凝香 郭文达铭”。笔者几经检索,无法得知郭文达为何许人也。
何大刚总结上述三方红丝砚均具备了“华缛密致,皆极其研”的品质。均为低温微变质,质地润泽,解理中有石英脉夹杂,呈现断而不裂的冰纹,结构致密,轻扣之声清越,色泽以紫红、砖红色为主。
山东青州益都县东南之黄山,因其山石色黄赭而得名。红丝石的色调以红为主, 红 黄两色即是黄赭,诚如唐彦猷记红丝石所说“理黄者其丝红;理红着其丝黄。” 据高阳先生所著《大野龙蛇》言道,曹家祖传一方红丝砚,底子深黄色,砚面上一大全红四,好像老木的年轮一样一重又一重 ,细数之下计有十七圈之多。高阳先生又写道“曹雪芹试过,将红丝砚浸入清水中一天,取出阴干,砚上一直有滋润的水汽。说膏液出焉,似嫌夸张;不过储入砚 盒,三五天墨渖不干,确是实事。”
曹家拥有一方红丝砚,确属的证据是曹寅的一个清客张云章《朴村诗集》中的一首诗。诗题为《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结句是“归时汤饼应招我,祖砚传看入座宾。” 此处“祖砚”就是一方红丝砚。曹寅所著《楝亭十二种》,内有一篇《砚笺》写道:“红丝砚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再进一步联想到《红楼梦》的天字第一号评注者可能还是合作修订者其笔名“脂砚斋”,那就更值得我们红楼爱好者深思。
这一方红丝砚,与曹家的渊源颇深。曹寅之女由康熙指婚匹配镶红旗旗主平郡王,不仅包衣人家嫉妒,连得满洲八大贵族都极眼红。世袭罔替的八个铁帽子王王府的嫡福晋,叫一个奴才家的女儿占了便宜!一道“栓婚”旨意,麻雀顿时飞上枝头便作凤凰!不少人包括显贵和内务府后来甚为妒嫉镶红旗,镶有红丝的红丝砚又可以被认为是镶红旗的好兆头,故而连带这方红丝砚就此便再也不敢拿出来炫耀。
有所顾忌的还不光是这方红丝砚。曹寅在《楝亭诗别集》中载有一首诗:咏红述事。据《楝亭诗钞别集卷一》“咏红述事”,全诗为:
谁将杜鹃雪,洒作晓霜天。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
宝炬烟消尽,金炉炭未残。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依栏。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弹筝银甲软,刺背…(缺两字)…圆。
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关于这首排律,很奇怪的事情有三:一是全诗仅二十二句,变成十一夹。也即是十一韵。通常排律无论七言五言,均为成双,少见成单。二是此诗只见之初刻本,再版的刻本均未收入。三是异乎寻常地出现墨钉,也就是挖去了两个字。
后人对于此遗缺两字加以推敲,认为应是“绣针”两字。全句于是为:“刺背绣针圆”。诗句用的是岳母刺字的典故。岳飞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在满清朝就成为一大忌。清源自金,金则是岳飞抗击的对象。歌颂抗金名将岳武穆,就是对清朝的不满,极具“反叛”“颠覆”“反革命”色彩。绣针刺于背,鲜血铭记心。这红色的象征,如果再加以刺王僚的“鱼肠”剑,盘马龙城金沙,对南国的相思,完全可以构成“逆党”份子的文字狱铁证。难怪曹寅一旦听到某清客的忠告,便急急忙忙地删除这一首咏“红”的排律诗。幸运的是曹寅还没有能做到全部收回(以他的能力和当时条件也做不到)初刻本,所以让后人能够读到这首排律并一睹他内心的恐惧。
这样一首二十二句的诗,与《红楼梦》可以引起联想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凹晶关联诗到“冷月葬诗魂”为止是二十二韵。书中借妙玉之口言道:警句已出, 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明摆着告诉读者有一首与二十二这个数字有关联的诗,写到此地就不写了。不直接写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联了十一韵二十二句,而是联了二十二韵四十四句,很可能也是一种障眼法。
如果说上面的联系还有牵强附会之处,那末另一处就是排律结句“拟化赤城仙”。而那红楼开卷中的赤瑕宫神瑛侍者,难道不就是一位赤城仙吗?如此有力的证据更加强了红楼梦作者或至少是共同作者与曹寅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红丝砚,几代颤栗心。“红”的刻骨铭心,“红”的牵肠挂肚,“红”的胆战心惊,“红”的曲折迂回,已经深深地印在几代人的脑海心坎血液之中。“伴君如伴虎”,在曹家的全盛期间都能感觉到那战战兢兢的身影,小心翼翼的侍候,一如“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待到“三春去后诸芳尽”,大树已倒大厦已倾之后,试问 《红楼梦》的作者如何能不格外小心,想方设法地逃避文字狱呢?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