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髯碧眼号英雄①,能使臣僚肯尽忠。
二十四年兴大业②,龙盘虎踞在江东③。
【释词】
①紫髯碧眼:《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介绍孙权相貌:“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②二十年:从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正式建立吴国,到其于吴太元二年(公元252年)逝世,做东吴皇帝整整二十四年。
③龙盘虎踞:晋·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诗文中常用作咏金陵地势的雄壮险要。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四:“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江东:长江自西向东流,流至今安徽境内,则偏北斜流,至江苏镇江又东流而下。古代称这段江路东岸之地为江东。孙权东吴偏左江东,又泛指东吴。
【赏析】
吴太元二年(公无252年)四月,孙权病逝于建业宫中。时年七十一岁。
孙权虽不比曹操和刘备,为小说家倾注笔墨之多,但他毕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开国之主。从第二十九回:“碧眼儿坐领江东”始,出掌江东,到第一百八回病逝止,他在龙争虎斗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五十三年,其中称帝二十四年,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紫髯碧眼号英雄”,孙权生的一副帝王相: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汉使刘琬曾入吴,见到孙家诸兄弟,于是对人说:“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人才气透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这段介绍非寻常之笔,意在烘托孙权“君权神授”,命运使然,表现外在的形貌上,有一副帝王面相。孙氏创业江东,尽管起事于孙坚,成基于孙策,但他们命中都没有帝王之运,英年早丧,而把江山让孙权去坐,无怪乎辛弃疾感慨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使臣僚肯尽忠。”这句诗看似简单,却大有深意。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尽管成功者与失败者各有特殊历史背景和个人器识才干等原因,但无不集中到一个核心问题上:能否聚揽人才。无疑曹操、刘备和孙权都在这上面胜诸豪强一筹。曹操不拘一格选人才,任人唯才,论功行赏,很快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人才群落;刘备招揽人才,靠信义,靠感情,像滚雪球一样,人才越聚越多;孙权同曹操和刘备一样,十分重视人才。孙策刚刚死去,孙权便向周瑜请教如何策守父兄之业。周瑜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向孙权推荐了诸葛谨,以后“连年以来,你我相荐”,文得阚泽、严峻、薛琮、程秉、朱桓、张温、骆统、吾粲等;武得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等。一时人才荟萃,文武咸集,“共相辅佐,由此江东称得人之盛”。而且孙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上还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大胆破格起用青年拔尖人才,委以重任,用而不疑。使得东吴的政治、外交和军事都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周瑜被孙权任为大都督统管全国兵马时,年仅三十四岁,指挥一场永留史册的赤壁大战,一举取胜。鲁肃投奔孙权时才二十多岁,资深老臣张昭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孙权不仅没采纳他的建议,相反“益贵重之”,把鲁肃留在身边,参与机要。鲁肃为孙权制定了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的基本国策,周瑜死后,孙权又让鲁肃继任都督。吕蒙行伍出身,二十多岁,就被封为横野中郎将,“万人敌”五虎上将关羽就败在他手中。陆逊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资浅望轻,孙权毅然擢他为统师,为东吴取得夷陵大战的胜利。孙权如此大胆地起用青年拔尖人才,在“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时代,具有无形的感召力,使臣下尽忠报效,效命疆场。
“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孙权执掌江东近三十年之后,才正式登基,比魏、蜀称帝晚近十年。孙权夺取荆州后,为了抵御蜀国的进攻,被迫向魏称臣作藩属。避免了吴、魏战事频繁,争取了时间,直到败蜀拒魏,收功江南,鼎足而立,才即位称帝。由此看来,他不急于称帝,正是他在战略上的高明之举。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迁居秣陵,改称为建业,建石头城。人杰地灵,依虎踞龙盘,凭三江之险,孙权坐镇江东,与蜀、魏鼎足而立于天下。自孙权定都建业即南京,开六朝定都于此的先河。
孙权病逝时已七十一岁,年过古稀,这比起曹操活了六十六岁,刘备活了六十三岁,已算长寿。遗憾的是孙权称帝是其一生为政的分界线,前期虚心纳谏,信用贤能,亲待功臣;后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杀戮失当。虽然不能以“完人”去苛求,但毕竟他晚年的错误给东吴留下了潜在的、不可弥补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