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国诗词《谁及于诠肯杀身》原文及赏析

  司马当年围寿春①,降兵无数拜车尘②。

  东吴虽有英雄士,谁及于诠肯杀身③!

  【释词】

  ①寿春:县名。属扬州九江郡,为郡治所在地。故城址在今安徽寿县。

  ②车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③杀身:杀身成仁的意思。

  【赏析】

  曹髦即位后,司马昭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其篡逆之心,日渐昭彰。司马昭派心腹贾充明为慰劳出征将士,暗中试探禅代魏主的动向。贾充领命,径到淮南。诸葛诞设宴招待,酒至半酣,贾充吐露司马氏功德弥天,可以禅代魏统,立刻遭到诸葛诞的痛斥。贾充回到朝中,向司马昭密告此事。司马昭大怒,以征召诸葛诞为司空之名除掉他。此意却被诸葛诞所识破,遂起兵讨贼,一边积草屯粮,准备进兵;一边以子为质,求援东吴。东吴派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朱异、唐咨为先锋,文钦为向导,起兵七万,援助诸葛诞。

  司马昭请太后同天子御驾亲征,直抵淮南而来。诸葛诞会合吴兵与司马昭决战,大败,奔入寿春城,闭门坚守。随后,吴将全怿、全端、于诠和文钦也人城,助诸葛诞守城。司马昭率军将城包围,自秋入冬,城中兵多粮少,军士饿倒,人心浮动。全祎引兵欲入寿春,见魏兵势大,寻思进退无路,遂降司马昭,受到重用。又召其父全端和叔全怿出降。谋士蒋班、焦彝进言,遭到诸葛诞的斥责,亦出降。文钦因进言被诸葛诞所斩,其子文鸯、文虎见父被杀,逾城而降。“诸葛诞闻之大怒,日夜自来巡城。以杀为威。”司马昭见城中人心已变,下令攻城。守将曾宣献了城门,魏兵一拥而进。诸葛诞慌引麾下数百人突出,被杀。至此,只剩下吴将于诠誓死不降,直至战死。

  于诠的名字在小说情节里出现过两次,直到第三次出现时,在寿春城中的将士已降的降,死的死,只剩下吴将于诠。司马昭部先锋王基对着于诠大喝:“何不早降!”于诠大怒曰:“受命而出,为人救难,既不能救,又降他人,义所不为也!”乃掷盔于地,大呼曰:“人生在世,得死于战场者,幸耳!”急挥刀死战三十余合,人困马乏,为乱军所杀。这是小说对于诠形象的全部描写。

  小诗赞颂于诠精神可贵有三:其一,东吴派来援助诸葛诞的将帅,主帅、副帅都投降了,惟有于诠一人不为形势所迫而动摇;不为利益所诱而屈身;也不为死亡所临而变节。其二,身肩“受命”之任,“救难”之责,上不负君主,下不愧盟友,始终如一,心口如一,真义士也! 其三,大丈夫以为国捐躯为荣,“得死于战场者,幸耳!”是一个“武死战”的典型。小说家对于描写不到百字的人物如此赞颂,目的很鲜明,弘扬其忠义精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杀身  杀身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