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薛宝琴就是素王的化身?

  红楼改制之宝琴立法

  红学研究

  薛宝琴在《红楼梦》中,出场较晚,戏分不多,但却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她风神超逸,才貌绝伦,曾被一些评论者誉为“玉京仙子”、“姑射神人”。她的出现,甚至使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之伦相形见绌。第四十九回写贾宝玉初见宝琴的感叹:“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但薛宝琴却不入太虚幻境薄命之册,作者也没有充分展示她的性格内涵。她在四十九回闪亮登场,出了几次风头,五十三回后即绚烂归平淡。一一八回交待她的归宿,只“梅家娶了去,听见说是丰衣足食的,很好”,寥寥数语就应付了。比较探春等人的婚礼,未免厚此薄彼。

  ?嵌琳卟槐匾藕丁R蛭Ρη僦皇且桓龉勰睢此赝豕勰畹幕怼K牡匚唬嗨朴凇度辶滞馐贰分械耐趺幔凰娜挝瘢灿胪趺嵯嗤褪俏椤胺蟪麓笠濉薄?/p>

  一

  《红楼梦》作者从多个方面向读者罕譬曲喻,暗示薛宝琴就是素王的化身。虽然单从一个方面看,未免牵强附会之嫌,但为了行文的方便,又不能不分而言之。

  让我们先从薛宝琴的名字说起。薛宝琴之“薛”字,音谐“雪”字。“雪”为素白之物,曹寅好友周在浚(字雪客)辑著、刊刻的《醒世姻缘传》女主人公名薛素姐,“素”可为“雪”之注脚。我们这里且把“素”留着,作为“素王”之“素”。

  “薛”字又谐“写”字。《红楼梦》为立言之书,属词比事,批阅增删,无非是“写”。第四回说宝琴的堂兄弟薛蟠字文起,太平闲人批语以为作者“自诩此文由起,而目为词宗也”。所谓善恶美丑不嫌同名共词。

  “宝”字最容易理解,即珍贵、重视之意。孔子作《春秋》,使子夏等求百二十国宝书,广谘博访,然后笔削,后人也称《春秋》为“麟宝”。历史记往事、垂法诫,甚者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自然可宝可贵。惟其足宝足贵,所以应“莫失莫忘”。

  三个字中,最难解释的是这个“琴”字。一就是它的愿意。《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礼·乐记》:“舜作五弦之琴。”则琴本来就是古圣王所制。当然,琴之音,自可以宣王化。第八十六回黛玉对宝玉说:“书上说的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男女之间,以琴通情,倘能止于礼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亦足以见王化之效。

  结合音乐的功能,“琴”字还被赋予道德教化的意义。桓谭在其《新论·琴道篇》:“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也。”“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琴者禁也,古圣贤玩琴以养心,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谓之操;达则兼济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班固《白虎通》:“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嵇康《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不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穹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林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这些话与古人之说是相通的。所谓“禁”,其实就是立法。当然作者不是作乐谱以垂法,而是通过写荣宁二府兴亡,以家寓国,借事明义,以垂法诫。

  很多人发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名,与薛宝琴有两个字同音。读者试把曹雪芹之“曹”读为桓谭《琴道篇》之“操”,会产生奇妙的组合。写书的是曹雪芹,抚琴的还是曹雪芹,定制立法的,还是此人。

  薛宝琴之外,姓名中还有“琴”字的还有一个抱琴。她是元春从贾府带入皇宫的丫鬟。抱琴在十八回中出现,太平闲人批曰:“琴,禁也,所以禁人心之荡,故为天所使。其三春之婢名同此生发,因类及之,重在此名,而四十九回宝琴已到。”

  林黛玉所说孔子琴上识文王的故事,古籍中不少记载。录《孔子家语·辩乐解》: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

  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

  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

  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

  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孔子有所谬然思焉,有所睪然

  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

  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

  拱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由于这个故事,琴与历史上所谓“反动儒教”头子文王、孔子,便脱不了关系。但二十世纪新红学,为了把宝玉、黛玉塑造成反礼教的模范,对宝黛论琴一段,往往视而不见。

  元春、抱琴主仆,也与文王有点关系。孔子作《春秋》,开首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此元春名字出处。而《公羊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有人以为这里的“文王”当作“天王”,而公羊家或以孔子作《春秋》,斯文之统,宪章尧舜,祖述文王。说或牵强,但毕竟把元春与文王扯上了关系。又,无论《红楼梦》中的贾氏,与曹雪芹之姓,均出自姬姓,为文王后裔。

  宝琴有一婢女名小螺,在佛教中,螺乃宣法之号。谓之小螺者,或有《春秋》微词明义之意乎?此外,大观园因国丧遣散戏子,豆官分在宝琴名下。也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报应,借因果说教的意思。

  清代咸同之际红学家刘履芬在《红楼梦》批语中,一再说薛宝琴是“子虚乌有之人”。“子虚乌有”的典故,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红楼梦》的立意、结构安排与表述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与司马相如两赋确有可比之处。二赋中的子虚、乌有、亡是诸公,亦可为《红楼梦》中甄事隐、贾雨村名字所昉。

  唐李善《文选注》于《子虚赋》下释云:“……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欲明天子之意。故虚藉此三人,为辞以风谏焉”。“明天子之意”,既涉及立法改制。二赋在铺张奢华之后,曲终奏雅。归结于崇俭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由于司马相如等人的这些努力,终于导致了汉武帝太初改制的实施,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所说的“绌夏、亲周、故宋”,也先后得到了兑现:汉武帝元鼎四年十一月,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元帝初元四年三月,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成帝绥和元年二月,封孔子后孔吉为殷绍嘉侯,同年三月,与周承休侯一同进爵为公;平帝元始四年春正月,“改殷绍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郑公”。以上均见《汉书·本纪》。董仲舒之所谓“亲周”,与《红楼梦》中贾政的字“存周”,是一个意思。

  我们说《红楼梦》与相如二赋立意相同,是指它们都以“改制”为目的。至于说它们在结构和表述方式上的相同,主要是指这些作品题材和思想之间的关系相近。即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即使不全是子虚乌有,也绝少历史实录,它们都是作者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隐括以就绳墨的,不能与历史事实相比附。在有关上林苑、大观园等夸张铺排的描写中,司马相如和曹雪芹所隐的是立法改制的大义,而非什么宫闱秘事或个人隐私——如果有的话,也是次要的。

  “琴”字二“王”在上,“今”字在下,有“监于二代”之意。至于“今”字,则“时”也,素王亦圣之时也者。太平闲人五十回后总评曰:“琴谓今之二王,便是王与王连宗之意。”《红楼梦》中的王家,未必真是本家,但都是“本地人氏”。《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所谓内中华而外夷狄。五十回回末总评又把宝琴比之为“空王”,其实“空”即是“素”,有其德,有其名,而无其实。

  二

  宝琴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四十九回,系由其兄薛蝌带领,至京与梅翰林之子完婚。同他们一起“打帮”进京的,有邢夫人的兄嫂与女儿岫烟、王熙凤之兄王仁,还有李纨的寡婶与两个女儿李纹、李绮。这些不约而同的来到贾府,也不合常理。其实包括薛蝌在内的这些人,都是薛宝琴的陪衬,或者说都是素王的仪仗。

  《红楼梦》祖法《春秋》,是立法示禁之书。是诛贬乱臣贼子惧之“刑书”。邢岫烟之“邢”,即刑法之“刑”。太平闲人批云:“先出岫烟,见是书如云出无心,自成变幻,作者以自白也。又,‘袖携御炉烟’,见此情书来从天帝。”这一段话又可与小说八十六回林黛玉论弹琴之语相参证:“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必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诛贬乱臣贼子,也应定是非,别嫌疑,不可鲁莽草率。

  邢岫烟后来与宝琴之兄薛蝌订婚。薛蝌之“科”,乃《春秋》三科九旨之“科”。圣王定法,科条完备而谨严。薛蝌于盘根错节、嫌疑纠纷之中,能够守身如玉,品节详明。与处贫寒而耐嗷嘈的岫烟,皆能自律律人,所谓天生一对。两人的名字亦喻《红楼梦》之微言难知,亦如烟岚隐现,如蝌斗古文之难识。但两人均有贞介之性,此亦圣人所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仁在《红楼梦》中是个狼藉不堪的人物,但古人属辞比事,善恶不嫌同名。这里的“王仁”,当然不能解释成“忘仁”,而应该理解为“王者之仁”。似取《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之仁,见此书立意之高;仁又为果实之核,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寓福善祸淫之意。

  与宝琴打帮进京者,李姓人与邢姓人一样多,李者,礼也。邵子说《春秋》是孔子之刑书;董子则云《春秋》是礼义之大宗。法施已然之后,礼禁未然之先,诛已然之乱臣贼子,以禁后世未然之乱臣贼子,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太平闲人这样解释李氏三人:“纹、绮为纨生色,即为是书生色。李婶娘,见此消长之机,必须审查也。”可谓妙于体会。

  三家晋京,以王仁为主。薛蝌是“闻得王仁进京,他也随后带了妹妹赶来”。太平闲人批曰:“此来转以王仁为主。天人之理,一仁而已。先以王、李、邢三家一总。王为《易》,李为《诗》,邢为《春秋》,是为三家,而皆古文也,皆为禁用也。故蝌、琴乃赶来,是书所取给者如此。”可以参考。《春秋》为五经总案,太平闲人与我所说,并不矛盾。

  宝琴出场的第二回——小说第五十回通过薛姨妈介绍了宝琴的身世:“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亲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了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到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如今他母亲又是痰症。”很多研究者根据这段描写,大谈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等问题,未免偏题。其实一般来说,这段描写也是不合常理的。古代商人外出做买卖,即使在国内,也很少带家眷,更不用说带着老婆孩子出洋。这里的商人,可以作“殷人”——孔子自称殷人。孔子辙环天下,征文于宋,考献于杞,观礼于周,甚至还说过要“居夷浮海”,因鲁国没有加入WTO而作罢。敢情薛宝琴这个素王观念的化身,竟比真正的素王到的地方都多!她的父亲去世,她母亲“又是痰症”,似乎她父亲也死于痰症。痰症乃肺病,肺五行属金,则其父母是病于金,而金乃满清最初国号。于是我们不必担心宝琴会得遗传疾病。

  三

  俗话说:“佛是金装,人是衣装”。《红楼梦》关于女性服装描写,千姿百态,蔚为大观。而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毫无疑问是史太君给薛宝琴穿的凫靥裘。其实这凫靥裘就是素王华衮。

  四十九回宝琴穿着凫靥裘亮相,有这样一段描写:

  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么着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宝钗笑道:“真是俗语说的,‘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我也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湘云又瞅了宝琴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着就由他怎么着,他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这点福气!你倒去罢,恐怕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说话之间,宝玉黛玉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

  香菱说宝琴所穿的斗篷是“孔雀毛织的”,孔雀,《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称之为“孔爵”,盖隐言宝琴有孔子之爵位,而孔子之爵位即定制立法之秦王。又,佛教中有孔雀明王菩萨,唐不空和尚曾译《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郑玄《六艺论》云:“孔子既西狞获麟,自号素王,为后世受命之君制明王之法。”《红楼梦》所立之法,亦明王之法——这里的“明”兼指“朱明”。古人言孔雀闻雷声而孕,《易》:“地雷复。”神州光复,亦须华夏众生之龙威虎震。太平闲人在香菱的话下批曰:“孔雀毒鸟,多文多眼。”《红楼梦》诛乱臣贼子,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辱于市朝之挞,其毒乃正义之威严。文成百万,其指数千,万物之聚散,皆在《红楼梦》,所以多文多眼。此华衮史太君只给宝琴一人,而史湘云说“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是由于能因史之旧文,笔削褒贬,立法垂治者,唯素王能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辈,进退失据,沉沦浅深,固不能复赞一词。

  史湘云纠正香菱的说法,说这件斗篷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织成的。苏轼《题惠春江晚景》诗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最为人熟知,宝琴嫁与梅花,故能先知春消息。野鸭,即“凫”,古称“鹜”与“骛”同音,鹜者,求也。纲常正义,泯灭于台阁簪缨,侠义高风,培养于渔樵脂粉。横云山人之《明史稿》,乃阿附满清,荒芜不堪之假语秽史,扶植纲常,严夷夏之别,拨乱反正之真文,只能见之遗老隐逸之野史。史湘云之言与南明遗民邓凯之《求野录》,可能均取“礼失而求诸野”之意。

  凫靥裘又音谐“斧钺仇”,素王诛贬乱臣贼子,即将斧钺加之仇敌之身心,以除邪祟。这三字还可音谐“复冤仇”,与通灵宝玉最重要的一句铭文“疗冤疾”,亦相发明。能复冤仇者,必须忏悔反思,自尊自强,摆脱劣根。

  “凫靥裘”如果在小说中找一个对子,那可能就是五十二回贾母送给宝玉穿的“雀金呢”孔雀毛的氅衣,它“金翠辉煌,碧彩熌灼,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贾母说:“这叫做‘雀金呢’,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那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宝玉磕了一个头,便披在身上。这里的“孔雀”,仍可作“孔爵”解,贾宝玉为心的象征,史太君以素王华衮加之,是喻此书当秉麟笔科旨,史外传心。而“雀金泥”三字,谐“却金夷”,有驱除鞑虏之意。

  《红楼梦》形容贾宝玉、史湘云带的麒麟,薛宝琴的“凫靥裘”,贾宝玉的“雀金泥”,都用了“金”、“翠”、“辉煌”等字眼——这是描写其他装饰所没有的。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从史太君身边眼底写出。皆寓史外传心,变法改制之意。而变法改制,为万世开太平,必须首先消灭民族压迫等暴政。汉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解释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夫子素案图箓,知庶姓刘季当代周。见薪采者获麟,知为其出。何者?麟者木精,薪采者,庶人燃火之意,此赤帝当代周,居其位故。故麟为薪采者所执,西狩获之者,从东方王于西也。东卯西金象也,言获者,兵戈文也,言汉姓卯金刀以兵得天下。”何休的解释如谶如纬,怪诞不经,但此类文字,如《文心雕龙·正纬》所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红楼梦》不废神道,故不妨取法。“翠”为东方卯木之色,与“金”相克,亦“兵戈文”也。刘老老二进荣国府,信口开河、莫名其妙讲什么十七八岁姑娘穿大红袄儿雪地里抽柴生火,行酒令时又说什么“大火烧了毛毛虫”,原来都有深意。

  太平闲人五十回后总评云:“听琴声之再鼓,非谱《求凰》;霸王终让空王,春色都来栊翠;人镜居然月镜,桂枝已动金风;图上鸳鸯,陡生剑气;梦中蕉鹿,请善屠刀。”《红楼梦》立法示劝,亦欲唤起汉族圣贤豪杰,不惮玄黄之血,驱逐达虏 ,恢复中华,再造太平。

  四

  薛宝琴进京是要与梅翰林之子成婚,梅翰林之子与巧儿之周姓未婚夫一样,都没在书中现庐山真面目。他们其实也都是观念的化身。“梅”者,“没”也,子虚而乌有也,不过借以明变法改制之义而已。

  梅花于锢冷积寒之中,一阳先动,南枝横斜,为三春招魂。纵然“一片白茫茫大地”冰封雪盖,只要有这数点红梅,就令人肺腑生春,充满希望。宋明遗民咏梅之诗数以万计,他们往往把坚贞的气节与亡国之悲以及民族复兴的信念寄托于咏梅诗中。《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最善画梅咏梅,其题画名句“疏梅个个团冰雪,羌笛吹它不下来”,最为人传诵。小说第七十四回薛宝琴《西江月》咏柳絮之“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亦有此意。

  《周易·说卦传》言《艮》之取象,“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勉励人们于无道之世,持捐介之操。宋洪咨夔《梅》诗:“万物成终又成始,须将艮体看梅花”。石头与梅花皆可喻于《艮》。

  乐府诗有“孔雀东南飞”之句,梅为东南物望,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蔚,杭州之西溪皆产梅。姑苏之玄墓,余杭之孤山,皆赏梅胜地,东南为文明之方,宝琴金陵人,又嫁梅,正是人心思明,人心思汉。

  小说五十回咏红梅花,群钗之中,唯岫烟、李纹、宝琴三人得作,而以宝琴为最。三人之作,皆有绚丽、希望色彩。宝琴为素王,岫烟、李纹其游夏之徒乎?三人皆非薄命册中人,所谓“仙寿恒昌”者,若钗、黛之辈,沉沦情孽,何足并立!第六十三会,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琴被“再三”请去参加,众人掣签,预示未来命运,自始至终没道及宝琴(这天也是宝琴生日),太平闲人仍然以为这是因宝琴不在“薄命册”中,是局外人;我以为此回演郑所南《心史·大义略述》“辫发囚首,地坐无别”,“杂坐喧溷,上下同食,举杯互饮,不耻残秽”的禽兽夷狄之行, 薛宝琴在其中,乃一审判官。

  小说五十二回,赖大家的专门送了两盆上好的蜡梅和水仙给薛宝琴,宝琴也很会做人,她把一盆蜡梅转送给了探春,一盆水仙转送给了黛玉。赖大家的是何阿物,怎么她唯独对宝琴献此殷勤?盖“赖大”,“来大”也,大来小往,暑来寒往,日来月往,“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仙送给黛玉,欲其于靛缸之中,保住“干净身子”;腊梅送给探春,欲其斡旋气运也。

  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宝琴《西江月》却咏及梅花,众人称赞她的作品声调壮美,却又说她“落第”,这恐怕不是因为众评委崇尚婉约派或偏心作弊,而是因为宝琴非薄命册中人,故不必参与此次评奖。以梅花之高标,固不必与残柳败絮争长论短。

  小说第五十回写贾母由暖香坞回自己房中,路遇宝琴,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绘: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

  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

  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

  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

  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幺?”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

  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里

  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

  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哪个

  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

  道:“我的眼越发花了。”

  次日,贾母让为刘姥姥画大观园图的惜春把雪琴、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并说这是“第一要紧”事。

  众人说宝琴白雪红梅之造象似仇十洲画的《双艳图》,十洲为化外蛮夷之地,十为满数,则仇十洲实有仇恨满洲之意。宝琴之母病于肺,实病于金,宝琴之于金,实有父母之深仇大恨,不共戴天。所以虽说她是姑射神人,亦不能太上忘情。四十九回宝琴亦割腥啖膻,品尝鹿肉,此即《春秋》攘夷之意。

  所谓《双艳图》,可解为春容秋色之图,寓指《春秋》;亦可作娥皇女英之图,意为哀悼亡国之作;更可作“月中霜里斗婵娟”之青女素娥——能斗之,也能胜之。与《红楼梦》命意,皆不相背。

  宝琴红梅立雪之时,按五十回贾母的说法,“是十月里头场雪”。十月,按郑玄《周易》爻辰之说,为建亥纯阴之月,而将尽之阳,回光返照,故又有“小阳春”之称。大雪恐怕未必,至于十月梅花盛开,更非伊所思。还是四十九回太平闲人回末总评说得好:

  一点阳春,生于积冷阴寒之下,是曰“白雪红梅”,而宝琴主之。琴固雪女而梅也。是为佛说因缘,大众都入琉璃世界。无如群情陷溺,污秽已深,湛湛涌灵,生吞活剥,是必现身说法,或冀禁止于万人,则宝琴已入化子群而吃生肉,庶一洗脂粉腥擅,回向栊翠,红梅不为妖怪。

  所谓栊翠,指妙玉所居之栊翠庵,是梅花所生之地,春意之源。妙玉者,妙语也。《后汉书、光武本纪》写望气者苏伯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廓,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栊翠之名,盖取此意。翠字又是麒麟之“赤金点翠”与凫靥裘“金翠辉煌”之翠。而凤阳、钟山之佳气,亦同于南阳。苟人心思汉,本性不泯,气运回转,光武帝、明太祖之事业,可以复作,而三代之盛,亦能徐还。昔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红楼梦》之作者,亦欲以寒梅少许色相,令深陷胡虏邪崇的华夏子民于无文字处,领会其万难心事,普同忏悔,回向栊翠,同时亦给人以信心与慰藉。立意深远精微,实“第一要紧”的情节。

  惜春受史太君之命为刘姥姥画大观园图,是《红楼梦》中最郑重之事。华夏子民,螽斯麟趾,生生不息,而以“母蝗虫”刘姥姥主之;天下大观,无过于兴亡沧桑,而以惜春成之。作者盖欲以明清兴亡,华夷变态的辛酸史,唤醒中华众生。王道任阳不任阴,一阳之生,护之惟恐不谨,此之谓惜春;祈天永命,翰旋气运,此之谓暖香。所以惜春画大观园图,必在暖香坞。大观园图没有画成万紫千红、繁华盛丽之群芳行乐图,却画成了白茫茫一片荒寒雪景。四十二回林黛玉开玩笑说,大观园图应为《携蝗大嚼图》,其谐音乃是《凄惶大觉图》。若无宝琴与数点梅花,则令人何堪。

  五

  前文已指出《红楼梦》中关于薛宝琴的描写,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但皆寓深意。小说中还有最不合常理的一段描写,那就是第五十回贾府除夕祭宗祠,通过薛宝琴的眼睛,介绍贾氏宗庙的规模和贾家祭祖的过程。太平闲人批云:“书中荒唐,无过此处,而看官每每忽之,作者枉示以隙矣。夫祭宗祠何事也,而姻戚之女同观,必无是理。则此一段大文,悉之宝琴作用,尚何疑乎?”

  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讲得更明确:

  薛家是外姻,宝钗已无入祠与祭之理,宝琴更隔一层,

  万万不应随同贾氏子姓至宗祠。此段总属败笔。作者只因前

  文从未叙及两府过年景象,不得已叙此一段,而从宝琴眼中

  看出宗祠规模,实不合也。何不作贾蓉续娶之妻,系荣府至

  戚家之女子。初娶两年,除夕祭期,皆值生产。今年姑得与

  祭。初次看见行礼,一一叙出,则长孙妇入祠堂,郑重其事,

  颇为入情。何以要说到外亲闺女,阑入宗祠耶?如宝琴可与此

  祭,则薛蟠、薛蝌,亦可与诸男人同入宗祠矣,有此理乎?

  宝琴何故该进贾祠。论亲谊甚为疏远,岂可使贾氏合族人等皆

  见耶。亲戚中如黛玉是外孙女,尚不应入祠与祭,况宝钗耶。

  况又宝钗之堂妹耶?此笔太不入情。

  如果挑刺的话,贾氏祭祖,宝琴观礼,的确是一个小儿科的错误。在今天的很多地区,还有大年初一不能走姥姥家的禁忌,何况在除夕夜看人家磕头上香!但《红楼梦》是借事明义之书,重义不重事,哪管它是真是假,合不合常理。

  《红楼梦》以薛宝琴为素王,因这段不合常理的描写而章明昭著。

  薛宝琴进入宗祠,首见贾氏宗祠之正门:黑油油栅栏五间大门,上悬一匾,曰“贾氏宗祠”,两边有一幅长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此联此匾,有版本作衍圣公孔继宗书,有版本作“特晋爵太傅前翰林院掌院事王希献书”。衍圣公孔继宗有继武麟笔立法垂教之义。太平闲人解王希献之义云:“自写其书为王朝文献。掌翰林爵太傅,以文为教也。”孔子又曰文宣王,两者实可相互发明。

  《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何休注云:“得麟之后,天下血书鲁端门。”麟为孔子素王受命之符,端门为孔子受命之地。《红楼梦》中有关贾氏宗祠大门的这段描写,即演“端门受命”一事。五间大门,即为端门,肝脑涂地,即演血书。至于“百代仰蒸尝之盛,”似乎表明作者欲于孔子左右,争一席之地。

  贾氏宗祠抱厦前一块九龙金匾,为“星辉辅弼”。太平闲人批曰:“代天宣化,左右斯民。”此正素王之作用。至于五间正殿前“慎终追远”一匾,更是《春秋》与《石头记》命意所在,所谓“艮止”,所谓“成始成终”,即是慎终追远。祭宗祠一回宝琴眼里最后一幅对联为:“已后儿孙承福泽,至今黎庶念荣宁。”此联喻《石头记》一书教人以孝为本。何休《公羊春秋注疏序》开宗明义即云:“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薛宝琴眼中的匾、联,也是《红楼梦》的纲领,素王立法的宗旨。

  六

  正如宝琴是惜春为刘老老所画大观园图的主人公。第五十一回宝琴之新编怀古诗十首,实为统括全书之作。

  古人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例。薛宝琴之十首怀古诗,为统括全书之作,亦为统括明清兴亡之作。但谜中套谜,谜外出谜,言非一端,为《红楼梦》中最难索解者。这里不妨略为点逗,撮其纲要,读者可以触类旁通。

  怀古十绝之第一首《赤壁怀古》,乃表彰明代忠义之作。赞美以江阴守城为代表的抗清英烈。江阴以一弹丸小城,牵制清军主力,激战八十余日,十余万人玉碎殉国。《桃花扇》中那个归结兴亡案的张薇,在其所着《謏闻续笔》中记述江阴战事,有“援尽力竭,纵火自焚,无一降者”之语,其悲壮激烈,上下五千年所仅见。沈涛《江上遗闻》感叹曰:“区区一邑,将举天下抗之。蔽遮钱塘南下之师,捍卫闽广新造之国,不可谓非竭忠于所事也。”江阴之战,为南明鲁王、唐王组织抗清政权,赢得了周旋的时间,以至南国抗清烽火,数十年不灭。所以江阴英烈,应大书而特书。而查《明史》,江阴之战最重要的领导者、明朝忠烈之最阎应元,竟没单独立传,仅见之于侯峒曾的附传中。《明史》略所不当略,多类此。诗中有“徒留名姓载空舟”之句。舟者船也,船者传也,传又与史传之传为一字。此句又与上一回“观音未有世家传”的谜底,“虽善无征”相互发明。

  《謏闻续笔》中还说,浙江金华,福建浦城之守,略同于江阴,浦城士绅兵民举火自焚之时,还“各项《心史》一部于首”。则金华、浦城,以及所有为抵抗满清而献出生命的有明烈士,都可接受作者之祭献,受此《国殇》。一簋之享,腹果干春;一樽之奠,津含万劫;一语之褒,荣如华衮。怀古而首褒忠义,既可慰藉无限英魂,又使乱臣贼子,无地自容,至于起顽立懦,惩创未世人心,其功德尤为难量。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政向门客谈及朝廷袁彰明宪宗第六代孙,青州恒衡王朱由輙及其宫人林四娘抗清忠义之事。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原该如此!只是更可羡者,本朝皆系干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说话,竟应在本朝。如今年代方不虚此一句。”这些话一方面是对满清政府文网禁锢的辛辣讽刺,同时也说明圣王立法教世,固应阐微彰幽,褒扬节烈——如果说忘记过去的灾难,必遭灾难的重演,忘记历史上的英烈,也就不会在有英烈产生。《礼记·檀弓下》载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进功鲁国,战于郎,鲁国有一儿童重汪踦共赴国难,英勇献身,鲁国人想为重汪踦举行成年人的葬礼,请教孔子,孔子表示赞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圣人表彰忠烈,不惜变通常礼。《红楼梦》之作者,可谓得其心传。

  因篇幅所限,其它几首怀古诗只好简而言之:第二首《交趾怀古》是赞美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崎岖南天,死而后已,延有明正朔的英雄。第三首《钟山怀古》为身受迫协,“不得已”贰仕满清的吴梅村之徒痛惜。第四首《淮阴怀古》,讽刺孔有德、王螯永等前明之叛臣、贰臣,而竟作满清之烈臣的民族罪人。第五首《广陵怀古》嘲笑进退失据的无耻文人钱谦益之徒。第六首《桃花渡怀古》,慨叹南明人才如六朝,痴皮艳骨,浮靡不竞。第七首《青冢怀古》是沦落夷狄的众生哀歌,为十首怀古诗中最为忧愤深广之作,它与第六首可以参看。明承赵宋以来崇尚理学、标榜声气的学风、士习,又律以八股取士之制,江河日下。大言欺世,空谈误国,燕雀处堂,门户水火,一遇事变,即不可收拾,残于流寇,变于夷狄。国家之亡,由人才之不竞,人才之不竞,由制度之不善,一句“汉家制度诚堪叹”,变法改制之义已呼之欲出。第八首《马嵬怀右》,缅怀朱之瑜等亡命海外,赋《式微》之章的义士。第九首《蒲东寺怀古》痛斥不能尽维城之责,纳命满清的明代宗室。第十首《梅花观怀古》,同情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碧血丹诚,不忘故国,并力图回转世运的孽子孤臣。

  通道必简,《春秋》褒贬之微言,更制之大义(亦即通灵宝玉上铭文的宗旨),皆于宝琴十首怀古诗中见之。宝琴咏完后,宝钗与黛玉围绕着最后两首诗产生了可不可以于“史鉴”之外用外传、戏本典故的争论。结论是可以的。《红楼梦》属词比事,借假语以演大义,与此相通。小说中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并非钗、黛之徒,智商太底,实因诗中迷底,皆不可实指,亦不必实指。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薛宝琴就是素王的化身?  素王  素王词条  化身  化身词条  就是  就是词条